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背诵,更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见长.所谓思维能力是人们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所想出的解决对策,是对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力的集中应用.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中最严密的一种,内容多样、严密,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利,而且能帮助学生贯通所有知识点,学好各门课程.然而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课程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高质量教学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必须坚持创新,基于教学实际提出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借助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启发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改变灌输式课堂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学进行完善.当然,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對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明确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已知(a5)=(b3)=(c2),且a-b c=8,求a的值.初中生刚刚接触复杂的代数形式,面对这种题目肯定会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方式,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换元,点拨学生解答题目.设(a5)=(b3)=(c2)=k,然后推理得出a=5k,b=3k,c=2k,因此a-b c=5k-3k 2k=4k=8,k=2,接着就可以解答出a的数值.通过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活跃思维.
  二、依托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之间的逻辑性紧密,一个知识漏洞就会导致接下来学习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基础知识,奠定学习的理论基础,将教学与学生的逻辑相结合,做好渗透性教学.具体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研究、分析、推理,概括出最终的答案,经过加工后提出解答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而且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一命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叙述在头脑中形成朦胧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分步讲解、举例论证、作图证明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掌握命题的本质属性.
  三、立足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公式定理,还要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到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对于函数运行的轨迹,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与实际生活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结合起来实施教学,从而保证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大脑,活跃他们的思维.
  四、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教学的材料.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是从朦胧的感性认知开始的.要想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顺利转化为抽象思维,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并组织好教学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次,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搭建一座关联性教学的桥梁,明确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教学实际提出解题的科学策略.
  最后,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两次训练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多次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的.这是因为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体现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学力.在教学实践研究基础上,我提出了基于学生立场的“让学引思”教学主张,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探索教与学相互关系的调整,学与思组织形式的改变,让与引活动方式的变革,构建基于学生立场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新模式,坚持为学而让,顺学而引,以学定学的原
期刊
数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数学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都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创新型数学课堂.只有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才能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在物理学中,焦耳、米和安培分别是功、长度和电流等物理量的单位,由此可以进行设想,“1”是否也能作为单位进行使用.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国际通用单位为1,对应符号就是“1”,但通常都不将单位写出,并且中子和质子的相对质量都接近1.下面对数字“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化学中的“1”  “1”不仅能作为一个数字,在化学中更是有着无限的作用和空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
期刊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推行都要求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反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反思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一定成效.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高中数学
一、素材rn人们喜欢用电能来做饭、烧开水,电热壶也深受人们喜爱.小明想研究电热壶的内部构造,便用螺丝刀拆开了电热壶,并观察了它的结构.
在实施“五严”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断发生变化,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注数学课堂中教师教的行为,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还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个性品质的提高等方面,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下面就初中数学有
期刊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应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下面对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都以课本知识为重心,在讲授化学知识时更多依靠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理
期刊
新爱的朋友:rn新年好!rn当您翻开这本时,宣示着本刊已经来到了第25个年头.
拓展延伸是为了让教学更开放,让学生触类旁通,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教师要通过课前拓展、课上拓展、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课前拓展,拓宽视野,储备知识,为提高素养、生成思维奠基  课前拓展就是让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数学信息(资料),并且搜集整理信息.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度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期刊
6.如图2 在长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已知图中三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分别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