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下雨且阴沉沉的午后,书亭一般是没有什么人光顾的,我埋头于我的安妮宝贝。
  “请问这里有《读者》卖吗?”一个略带安徽口音的清脆女声在我耳畔响起。我抬头一看,一位年约十八九岁的姑娘怯生生地站在窗口,撑一把素花蓝底的伞,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微微弯着,清秀而羞涩。我认得她。她是街东头王大妈家的新房客,刚从乡下来,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她在书亭对面的公共汽车站牌边等开往人才市场的3路车。
  “有啊!”难道这乡下来的小姑娘也喜欢看这种知识阶层的精神食粮?我不禁投去疑问的一瞥。
  她似乎并不理会我的惊讶,递过来三个1元的硬币,接过我手中的书,打着伞回去了。
  我发现她是《读者》的铁杆读者,一期都不落下的。我也总惦记着给她留一本书。渐渐地,我俩也慢慢熟悉起来,她告诉我她叫松子。她说话的时候总是眨着大眼睛,纯纯的样子像极了邻家的小妹。
  松子独自来这座小城已经有三个月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其间曾经到一家纺织厂上过半个月班,但是这份工作太累了,一天忙下来耳朵里尽是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大地都在抖动,工资和待遇也不好,于是就不干了。她跟我说她想干些“有文化含量”的活儿,但是她只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要想找份好工作谈何容易?说这些话的时候,松子的眼睛大而明亮,润润地像蒙了一层薄薄的水雾,甚至在她为工作犯愁叹息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她的娴美。
  终于有一天,松子告诉我她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月薪800元,管吃管住,基本上就是做些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儿。当天下午松子就拖着行李到新东家那儿“报到”去了。
  听说松子去的是我们区的副区长家,我不禁为她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我想,在副区长家松子的待遇应该不会差吧,她也应该有时间读她喜欢的《读者》呢。一直以来都没有松子的任何消息,而我悄悄为她留的《读者》已经有一大摞了。
  一年后,小城里流传着副区长和他家小保姆的事情。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区长夫人身体有毛病,长年不育。松子在区长夫妇的恳请下,竟然答应为副区长生个儿子。后来,松子果然生了个男孩。松子开始不再遵守先前的协定,她嫌副区长夫妇给的钱太少,赖在副区长家里不走。再到后来,竟然天天在副区长家大闹,非要副区长离婚和她结婚不可,否则便要到纪检委告发他。副区长夫妇只好妥协,双方达成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每个月给松子5000块钱生活费,还在一个安静的小区给松子弄了套房子。孩子由松子来养大,花销另算。但是副区长夫人好像并不善罢甘休,不时去松子的住处大闹一番,这件事情也弄得满城风雨了。
  我不相信松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一点也不信。
  再次见到松子已经是又一年的深秋了。那天我从图书市场驮了杂志和报纸回来,在路上看到了她。松子牵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跟电视里经常出现的副区长的脸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松子的脸涂得雪白,但掩藏不住脸上的憔悴,一袭青色的风衣裹住她娇小的身体。她的一双眼睛仿佛生锈般干涩,隐隐透出一股股怨恨,冷漠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我停下车,想告诉她我为她积攒了许多的《读者》。
  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但却迅速移开了。大概她已经不认识我了吧。
  只是,我想问她,还常常读《读者》吗?
  但愿你走好,松子。
其他文献
评总第366期  (06,3月上)发表稿  评本期4月下总第369期发表的稿件,请在该期杂志出版后15日内寄(发)《编读在线》主持人鄢文江收。手机短信参与评稿请注意下面的“短信参与方法”。为了您能顺利收到稿酬,发短信时一定记得附上您的姓名、邮编和地址。   请读者朋友注意:凡是当期的文章都可以评论,包括封面、版式等。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统信件均可参与,选稿时都将一视同仁。    短信参与方法  
期刊
辛辛苦苦熬了一个月的工资终于发放了。一大早,我向主管请了假,想趁妻子鞋厂今天放行之际把钱交给她一起合存。  由于不是星期天,我来到公路旁没等多久就坐上了道滘至虎门的公共小巴。车走近厚街时,被一辆抛锚在路边的大客车拦住,转载了十几位乘客,把原来空荡荡的座位几乎占满。最后上来的是一位拄着双拐、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靠着防护栏站了一会儿,实在顶不住,向双排座上一名穿着入时的漂亮女人微笑着指了指占着一个座位
期刊
芬夫妻俩出来打工几年了,有了一点积蓄。他们合计着过完这两个月,到了秋天就回去建房子。为了能早点建好房子,他们一直都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钱。  芬在一个玩具厂上班,她是车缝部A车间的一名车工,因是计件的,芬总是上班走前面,下班走后面,为了多挣几个钱。  那天下午一上班,组长就告诉大家今晚她请吃饭,原因是今天是她的生日。芬听了,气就不打一处来。自从去年这个组长调来这个组,组上就没安宁过。她来了没有一个
期刊
农民工就业歧视规定将清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会议指出,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二、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期刊
我第一次听说木棉,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那时我想木棉是什么啊,难道是棉花长在树上?我们家乡种棉花,我想棉花长在高大的树上该是很美丽的风景啊!我期待与木棉有个美丽的约会。80年代有部电影叫《雷场上的相思树》,是反映自卫反击战的,里面就有木棉树,我才知道木棉树还叫英雄树,原来木棉有个这样美丽的别称,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木棉被称作英雄树。  当我坐着大马车进入军校的时候,就看见两旁有很多高大的树林
期刊
在我们公司有一位名叫布川的“老师”。布川老师不姓布,也不是老师。布川老师只是一个日本老头,年过六旬,花白头发,黑瘦而精干,真正的身份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按理说,我们该叫他“总助”或者“布总”,可是,公司上下没有一个人这样叫,都众口一词地叫他布川老师。这就怪了,放着名正言顺的职务不叫,而叫“老师”这个称呼,这是为什么?  这事还得从他的“工作性质”谈起。布川先生是两年前公司老总从日本同行中请来的
期刊
那天晚上,我去参加“黑马诗歌沙龙”。到场者约30余人,其中约有3╱4为男性。  开始时,主持人大刘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很随意地说:“各位,今晚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成员、女诗友紫茉莉小姐。”大刘顿了顿,微笑着将目光投向一位姑娘,示意她站起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她站起来了。她约二十三四岁,高挑的个子,匀称但略显弱质的身材,端庄而娇俏的五官,一头长发垂肩,穿一袭素雅的套裙,显得古典、高雅而文静。她垂着眼帘,含
期刊
那年冬天,我和三位同乡从内江火车站出发乘上了去广州的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行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广州火车站。背着行李刚走出广州火车站,便有一个中年男人迎了上来,他热情地问我们去哪儿,我们说去深圳市大鹏镇。中年男人说,他是车站的售票员,他那里正好有一辆客车要去大鹏镇。说罢,中年男人便帮我们拿行李。我们跟在他身后。一会儿,他把我们带到了一辆客车前叫我们上车。我们站在车门口犹豫着
期刊
一    当我再次遇上佩佩,我的心情出奇的平静,犹如一泓平静的湖水,波澜不兴。我很奇怪,三年来的相思煎熬,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不完整心情,怎么在见到了佩佩之后,就会随一阵清风飘走……  此刻,佩佩就并行走在我的身边。南方的仲秋,天气尚暖。我们穿行在默默无语中,仿佛忘记了时间和语言的存在。  时光真的可以冲淡一切吗?佩佩!你可知道,其实我一直都在等你,春华,夏烈,秋实,冬藏,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
期刊
那一年,我和一位校友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初下南方。自然,我和校友像千万个寻工者一样,刚开始并不顺利。我们俩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反复寻觅了两个月的工,仍一无所获。“弹尽粮绝”之际,师兄熬不下去了,单独回了家中,而我留了下来。我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和师兄不同,我家里很穷,供我读了三年中专,积蓄几乎耗尽。不能回家给父母增加负担,便没给自己留半点退路。我对自己说:只要是块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找不到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