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颈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机 构】
:
330000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整形美容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32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同期行改进五项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同期行改进五项联合术(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直肠瓣、直肠角、肛门会阴部重建)原位人工肛门整形重建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5~6 d即出现便意感,术后2~3周有自行控制排便意识,排便次数1~2次/d;经直肠内压测试,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最大直肠内压等与正常对照组比
目的利用非侵入性手段动态监测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双侧咬肌形态及肌力变化,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和时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良性咬肌肥大的女性患者20例,年龄22~43岁,平均(31.5±5.6)岁,采用A型肉毒毒素对称注射。应用高频超声和皮肤表面肌电图检测咬肌在松弛状态和用力咬合状态下的厚度、硬度以及肌力变化,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1、4、12、24周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患者和医师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主观评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中、重度口哨样畸形的方法。方法在下唇中央设计一类似于Abbe瓣的倒三角形组织瓣,将两侧去表皮的双蒂口轮匝肌肌肉黏膜瓣向上翻转埋置于上唇缺损处,对位缝合,矫正上唇口哨样畸形。结果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口哨畸形10例,所有病例术后均一期愈合,经(11±6)个月随访,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丰满,上、下唇比例协调。结论下唇双蒂口轮匝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分期血管瘤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in sensitive protein-1, TS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探索其在血管瘤增生和消退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血管瘤患儿40例,据Mulliken标准分为增生期组21例,消退期组1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 Egr-1)、NGFI-A结合蛋白2(NGFI-A binding protein 2, Nab2)及窖蛋白-1(caveolin 1, Cav-1)在正常皮肤组织、扁平瘢痕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瘢痕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例正常皮肤组织、8例扁平瘢痕和9例增生性瘢痕进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