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能力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数学实践。实践数学和活动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入新课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课前先布置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上课前问学生:“看到这个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又如教学“看日历”这一课,我先布置学生去看日历,然后上课时问学生:“从日历中你找到了什么?”这样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相关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去动手实践操作。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加强数学体验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真切的、形象的、生动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能比较自觉、顺利地展开,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就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我先准备两包1千克的食盐,放在黑色的塑料袋里面,还有5个2分硬币,分小组掂一掂一千克的食盐有多重,然后谈一谈感受,接着再分别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从而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称苹果,先称一个,再称五个,从克扩展到千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反复体验,对质量单位有了正确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训练活动生活化,培养应用意识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训练活动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而创设其中的数学生活情境,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训练活动同样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趣味练习。(把下面这一段话中使用错的计量单位改正过来。)
  今天早晨6小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時的时间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接着,我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奔向400千米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
  在路上,我碰到了体重25克的小个子小敏。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长2毫米的铅笔和厚3米的练习本,认真做起数学作业来。突然,身高145米的班长检查了我的日记,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我有点发火,可是没办法,谁叫我昨天的日记作业又没完成呢!
  通过这样有趣的生活数学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解决问题生活化,优化解决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用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以最优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优化解决策略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算一算“王奶奶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一面靠墙,养鸡场长8米,宽5米,至少需要多少米篱笆?”教学“搭配中的学问”后,让学生学配菜。出示菜谱:荤菜:黄瓜鱼、草鱼、猪肉;素菜:丝瓜、青菜、萝卜。规定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让学生说出有几种配菜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样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引进具体的生活问题,充满生活气息,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真实意义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深深地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观,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爱数学、乐学数学。切实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行非心脏手术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行非心脏手术的SCAD患者,选择60例手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年龄、性别、心肺功能匹配的、手术后未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基线和围术临床资料。随
从摄影术传入到1989年,在这漫长的140年间,纪实摄影在中国呈现出来的面貌,总体上处于一个零散的、非自觉的、简单记录的层面上.加上长期以意识形态和沙龙摄影的评价体系去看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教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过多,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呆板.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创设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以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并以此来促进整个课堂,呈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也使数学课堂成为学
期刊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
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对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我们来说,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历史画是以题材而界定的画科,其特点就是注重内容,强调真实感.而道具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表述功能,而且能表达多方面的含义.因此,历史画中的道具是值得重视和
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