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的结核性脑膜炎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并不陌生。《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家》中的梅表姐,最终因咳嗽、吐血而死的悲惨情景,令人难以忘怀。她们虽然家庭富裕,但有钱也买不到治病的药。据推测,她俩患的是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
  自从1882年结核分枝杆菌被发现后,相继发明了用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但直到1944年发现了链霉素,随后又有对氨水杨酸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的相继问世,才使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死率明显下降。然而,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世人宣布: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在今后10年里,全世界将有1/3的人感染结核病;随着耐药菌的增加,结核病将有成为不治之症的可能。事实是,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平均每秒钟有1人被感染,已发病的有2000万人,每年新发病的有800万人,每年死亡数为300万人……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结核分枝杆菌散布在空气中也存在于食物中,通过呼吸及进食而进入肺及胃、肠道,然后再通过血流及淋巴而到达全身,造成各个部位感染。它可以立即致人发病,也可潜伏下来,待日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肺结核在结核病中最为多见,占了90%以上。此外,淋巴结、骨、肾、中枢神经系统也是易感染的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核病,通常称为结核性脑膜炎。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结核性脑膜炎”的命名并不确切,容易误认为仅仅是“脑膜”有炎症。其实,除脑膜外,脑实质、脑室、脑血管、脑神经、脊髓膜、脊髓、脊神经等都可以出现结核性炎症(见左上图中黄色点状弥散的结核病灶)。这些被结核菌感染的炎性组织呈灰白色或黄色,既稠厚又有纤维状物,它们积聚在脑底,堵塞脑内的细小孔道,使原来在脑中可以自由流动、保护脑的液体——脑脊液淤滞,因而出现脑积水或颅内高压。由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的不同,病症也不相同。早期病人有发热(多为午后低热)、头痛、呕吐、颈部牵强感;晚期的较重,有失明、斜视、复视、左右眼裂大小不等、尿潴留、便秘、瘫痪,甚至昏迷、抽搐、左右瞳孔不等大、呼吸衰竭等危急病症。但不少病人的病症并不这么典型。比如我曾诊治过一些病人,他们头不痛,也未呕吐,而是因腰痛、尿急、尿频(实际上是“尿潴留”所致)去看外科。外科医生往往误诊为“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尿路感染”等,却怎么也不会想到患的是结核性脑膜炎。由于这些病人的结核病病变在脊髓,因此病症并不表现在脑,但最后CT证实有腰椎结核,脑脊液中也培养到结核分枝杆菌。还有一位病人不发热,但头痛、手不灵活,CT显示小脑肿瘤,医生为其做了切除手术;术后高热、头痛、呕吐,后经病理检查证实:切除的肿瘤为结核性的,最终经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后得以康复。有些病人结核性炎症发生在脑血管内,造成管腔狭窄或堵塞而被误诊为脑梗死;即使是脑膜炎表现明显的病人,也易被误诊为其他脑膜炎如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有些以精神症状为主的结核性脑膜炎甚至被误诊为精神病,因而贻误治疗,造成后遗症或死亡,给病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由此可见,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显得格外重要。问题是早期诊断不容易,如果医生缺乏经验,更会导致不能及时做出诊断。作为病人,遇有午后低热、头痛、呕吐、尿潴留等不适时要尽早去医院看病,尤其当医生提出要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时,千万不要拒绝,因为检查脑脊液是诊断此病的惟一重要手段,其意义有时超过做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症,因为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等都能很好地通过血液进入脑内(医学上称之为“透过血脑屏障”),再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
其他文献
我院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梦析门诊开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底有哪些人来做梦分析治疗呢,或者,梦分析治疗到底比较适合于哪些人呢?    认识自己  有一部分人来分析梦境的动机是,希望通过对自己所做梦的分析来了解自己,获得更多有关自己人格特征、智力、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方面的信息和启示。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虽然对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和梦的分析也有所了解,但是基本上还是个“门外汉”。他们能够如实地提供梦
期刊
一天早晨,我记起7床病人沈玲女士要出院,就早早赶到医院。走进病房,一眼就看见沈女士已坐在床前等候。沈女士看见我,满脸笑容地问道:“王教授,今天您给我办出院手续?”我回答说:“是的,你的问题已解决,可以出院。”提起沈女士的病情,还真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三年前,沈女士被诊断患了卡他性中耳炎,以后看过不少医生,也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可就是不显效。她的听力越来越差,耳朵嗡嗡作响,有时耳朵里还流暗红色血水,
期刊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得要你命。”引起牙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虫牙”。“虫牙”的学名叫龋病,由于其流行性广,发病率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龋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牙齿被细菌不断侵蚀而产生的一种疾病。主要起致龋作用的是变形链球菌。目前,常规的龋病预防方法有利用氟化物、氯己定(洗必泰)等化学药物防龋。但由于我国有不少地区本为高氟区,因此限制了氟的应用,且氟化物的局部作用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期刊
李敏出生在音乐之家,耳濡目染,自幼迷恋上声乐。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很强的感受音乐的天赋,使她成了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可是人到中年,竟出现了意外情况,原来整齐的上前牙,不知何故越来越参差不齐,好几个前牙向外移动错位。这一下可急坏了李敏,她知道专业歌唱家需要一副整齐的牙齿,牙齿排列不齐,不仅有碍美观,而且还影响发音。于是,她赶紧来到医院要求医生矫正牙齿。  该院的乔医生给李敏作了检查之后,告诉她:“你原来
期刊
我是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子,性格内向。几个月前,我因为工作上的事和一位同事争吵了起来。她平时气焰就很盛,这次她更是不怀好意地挖苦了我一通。但我内心并没服气,心里想着要把这次的失败挽回来,于是就在她面前装着不服气的样子“较劲”,但是我又失败了。她看见我时,经常用狠狠的目光盯着我,甚至用恶毒的语言在背后攻击我。这以后,我变得很脆弱,并有一种将要崩溃的感觉。更严重的是,我一见到有点“凶”的人,就感到很
期刊
音乐也可治病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由于人类的听觉在诸感觉系统中最为敏锐,因此音乐具有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情感引发作用。也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一种比其他艺术更强烈、更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对人情绪的作用尤为明显。而人的情绪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又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音乐治疗就是运用音乐这一“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性,让患者通过接触音乐后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变化而达到
期刊
莫让鞋子成为足病的摇篮    鞋子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人拥有几双鞋已是普遍现象。鞋子买多了,自然会积累一定的选购经验,但不可否认,除价格、式样以外,大多数人对鞋子的“底细”不甚了了。  虽然鞋子属于衣饰的范畴,但其最根本的功能是在方便人们行走的前提下保护足部。这种保护不仅让足部免受外伤,而且要减轻由于直立行走的负重而可能导致的足部损伤。为此,在选鞋之前,必须先了解一
期刊
用药时机  在泌尿外科门诊,经常有前列腺增生患者问医生:“我吃什么药好?”有些人还担心:“医生,光用药行吗?我是不是要做手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前列腺增生都需要马上治疗。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无合并症的、没有绝对手术指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以采用“观察等待”的方法,待1年以后去医院复查,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如果复查后,增生不见好转,症状加重,或出现了血尿等并发症,此时,在排除了前列腺癌等病之后,可
期刊
阴囊“水包”有来头  有些小儿的阴囊一侧或双侧出现包块,但又不像疝气那样时隐时现。有经验的医生用手一摸,就知道阴囊里面长了一个包;再用手电筒一照,就能得出诊断。原来,这是一种男孩常见的外科疾病——鞘膜积液。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育的时候,腹腔和阴囊鞘膜腔之间有一个管道相互沟通,这个管道就叫做鞘突管。胎儿发育到7~8个月时,鞘突管逐渐闭塞,鞘膜腔就不再与腹腔沟通了。在正常的情况下,鞘膜腔内经常保留有
期刊
反酸,又称“吞酸”“噫酸”“吐酸”,是指反吐酸水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在胃,但与肝胆相关。从辨证的角度看,反酸大多属于热证和实证。  依据反酸的症状和舌苔变化,病人可初步判断自己属于何种征象,再去药店选购相应的非处方中成药治疗。  *肝胃郁热型:以反酸、烧心、中脘不适、口苦咽干或便秘、舌红苔黄为主,宜泄肝清火,抑酸和胃,可选用加味左金丸、柴胡疏肝丸、乌贝散等。  *食滞型:以反酸、嗳气臭腐、恶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