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中毒抢救失败问题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其中10例抢救失败,作为观察对象。男7例,女3例,年龄20~50岁,平均28.5岁,中毒毒物种类为敌敌畏3例,甲胺磷2例,除赖灵4例,药物不详1例。中毒死亡时间:16小时~7天。
  方法:回顾分析1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其中存在的误治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结 果
  
  1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失败中存在的误治问题,主要表现为清除毒物不彻底,阿托品剂量应用或停药时间不当,胆碱酯酶复能剂作用途径不当,治疗过程中使用一些抑制剂,呼吸衰竭病人的机械通气方法不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对病情判断错误,甚至有些医生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疗效的相关因素了解不深入。
  例:患者,男,45岁,因口服农药(药物不详)1小时,在当地医院心肺复苏后来我院,该患者1小时前自服有机磷农药(药名不详)约300ml,在当地医院洗胃过程中出现心跳停止。立即停止洗胃,进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及胸外按压,静推肾上腺素1mg。心肺复苏10分钟成功,但呼吸表浅,6~9次/分,1小时后转于我院就诊,其中共用阿托品30mg,碘解磷定素2.0g静滴。测血压140/110mmHg,呼吸6~9次/分,心率140次/分,体温37℃,昏迷,双肺满布湿性啰音,气管插管内可见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胆碱酯酶测定“0”。
  立即通气,插胃管清水洗胃,共洗出淡黄色蒜臭味液体1.5万ml,碘解磷定2g,置于5%GS500ml中静滴,阿托品2mg,静推15分钟1次。2小时病人出现抽搐及肌颤,予冬眠灵、非那根25mg肌注,1小时重复1次,共抢救5次,血压130/90mg,自主呼吸6~8次/分,心率135次/分,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此后停用阿托品共4小时。
  来我院16小时,病人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肺啰音增加。重新用阿托品、升压药,提高机械通气氧浓度,但各项参数继续下降,于中毒后18小时内死亡。
  
  讨 论
  
  彻底清除毒物,防止毒物再吸收不容忽视。仍有4例病人中洗胃不彻底,有大蒜臭味,未脱掉呕吐物污染的衣物,未及时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准确判断病情是正确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前提。是否达到阿托品化、是否存在阿托品中毒,是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阿托用量不足或提早停药,主要原因是医生错误地把有机磷中毒烟碱样作用产生的心率快、血压增高、肌颤,误认为阿托品化或阿托品中毒,而减少或停用阿托品。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口唇干裂,皮肤干燥,面色潮红,瞳孔散大,血壓、心率、体温偏高,肺部啰音减少等,是判断阿托品较为可靠的标准。而病人出现谵妄、躁动、高热(39℃以上),考虑阿托品中毒。也有的学者认为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之间界线为患者出现小躁动。另外,当中毒不纠正,阿托品化很难达到,则影响抢救效果。
  深刻理解胆碱酯酶复能剂活动的测定,是判断有机磷中毒轻、中、重的指标。运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避免使用一些抑制胆碱酯酶活力的药物。胆碱酯酶低于10U以下,表明预后较差,能产生有机磷中毒后遗症,如癫病。早期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使灭活的胆碱酯酶复活(而老化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效果差),可迅速制止肌束颤动,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昏迷有效。碘解磷定静滴,注意不要过快而造成呼吸抑制。尽量避免使用巴比妥、肾上腺素、吩噻嗪类,它们可进一步抑制呼吸。
  严格掌握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时呼吸机的使用。有时医生对呼吸机的使用不熟悉,对机械通气的认识模糊。胆碱酯酶活力低于8U,是不能撤机的,动脉血气、呼吸表浅指数、胆碱酯酶活力参数,是共同决定机械通气和撤机的重要指标。
  警惕重度有机磷中毒胆碱能危象后,几种易致死的临床综合征的发生。反跳和中间综合征均发生在中毒后48小时~1周,二者差别特别大,若不能正确区分,很可能造成误治,甚至死亡。
  中间综合征多发于急性中毒症状神志清醒后,其发病初期,患者最重要症状是胸闷,查体可见眼球存在障碍,咀嚼肌和颈部肌肉颤动,声音小,略嘶哑,咳无力,呼吸幅度小,但节律整齐,胸大肌和前锯肌参与呼吸运动,膝跟腱反射偏大,无肌颤,感觉无异常,肺内无啰音,皮肤出汗。如不及时处理,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紫绀,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如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于数分钟紫绀消失,但不能自主呼吸。治疗以呼吸机机械通气为主,使用阿托品(大剂量)无效,忌用大剂量阿托品。
其他文献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但近年来,理论界有将调解与审判分离的改革构想.法院调解保持其高度稳定性有其内在成因,一是国家立法政策导向,二是民事诉讼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子和护理对策。方法:NICU扩建后,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针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院内感染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结果:2005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病人院内感染率较2002年6月~2005年8月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护理对策  doi:10.39
医患信任患者选择你的医院,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首先医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要有仁爱之心,对患者如亲人,使患者到医院感到亲切。在诊疗过程中,特别是
分析了基于波分复用(WDM)技术的下一代智能光网络中节点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和管理任务,给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业务分级和支持多径路由的算法,可在WDM光网中实现基于性能分析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