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数学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透过表层知识领悟到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等等.本文将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巧妙利用解题“错误”、挖掘拓展课本例题三个方面探求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思想;发散性思维培养
  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认识、记忆一些数学结论与数学问题,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而发散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不拘泥于常法,不恪守常规,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巧妙利用解题“错误”、挖掘拓展课本例题三个方面探求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一、抓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概念、定理是学习一个数学知识模块最先要掌握的部分,所有的数学结论、解题方法、技巧都来源于数学概念.如果一开始没有弄清弄懂数学概念、定理的话,就像是造房子地基没有打扎实,更不要谈之后的解题变式拓展、探究了.过去的《数学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了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现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没有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讲解,必要时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定理,完善他们的概念域、命题域,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全面深刻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容易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问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开了个好头.
  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概念时,如果老师只是平平淡淡地把这个概念介绍一遍,那学生只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它根本没有透彻地认识.但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来复述这个概念的话,那学生就必须在充分理解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加以语言组织,认识到这个概念中几个关键点:(1)单调区间是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2)必须对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都满足条件;(3)x1,x2同属于一个单调区间.在复述概念的过程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严密的思维品质.
  二、巧妙利用课堂中的“失败”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对于这样的“失败”教师何不“聪明”一些,巧妙地利用这些“失败”来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呢?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正是需要学生的积极探索作为一种内驱力.面对“失败”,教师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那么这些有限次的“失败”必将会成为“成功”的积累.
  在学习完一个新的概念或者一种新的解题技巧后,教师可以出一些看上去类似但实际解决起来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的题目让学生来练习,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分析出错的原因,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关于恒成立问题的典型例题,看起来很相似,但解决起来学生往往会犯经验主义错误,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跳出“陷阱”,培养灵活的思维.
  三、挖掘拓展课本例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本上的例题并不是很重视.究其原因是大多数老师觉得教科书中的例题过于简单,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没什么太大的帮助.其实,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认真分析每年全国各地的数学高考试卷,有不少题目都能在教科书例题中找到原型.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资源,认真研究每道例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例题进行挖掘拓展,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已有例题进行条件改变实际上就是一个示范创新的过程,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自始至终注重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有必要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思想方法的传授,重视解题后的反思,重视学法指导,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个人人格,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振龙.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11(6下).
其他文献
【正】让学生爱上课堂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试想,一群性格、兴趣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各不相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喜欢课堂并专心致志学有所获,着实是不容易
【摘要】 在理论界,“让学”鲜有人及,“让教”更是一个新概念,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并致力于从一种教学形态向另一种教学形态的过渡与发展,这是对多种既有(理论)元素的推陈出新,更是对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等的重构与“刷新”.  【关键词】 让学;让教;自主学习  “让学”:语出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他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我们把它理解为,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
【摘要】在21世纪,计算机必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好计算机技术,更要深入研究计算机与数学课程改革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数学教育;计算机课件;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带来很大的便利,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  一、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现代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将来临,如何利用有效的复习时间,将三年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好高效复习,为今年中考备考呢?根据多年教数学的经验,笔者以为首先我们在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要胆大,对中考不怯、不慌、不乱;其次在备考复习上要心细,有规、有法、有为.具体来讲,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从思想、心理上入手,精心设计一轮复习基础,全面分层指导、有的放矢,做好二轮模拟训练,查缺补漏,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各种安全事故中,80%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所致,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之大。纵观近几年高危行业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习惯性违章可谓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