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优秀的民俗文化引进高中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的深入改革都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也决定了教师要多元化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优秀的民俗文化进行积极的引入,应该在充分地发挥出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融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民俗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引入
  民俗文化是我国绚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进优秀的民俗文化,可以在挖掘民俗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民俗文化精神,发展学生的民俗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因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師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引入,以此在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基础上,达到学生全面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开发民俗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将民俗文化内容引进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让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传播民族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和民俗相关的内容,其中展示的民俗精神也非常丰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对语文课程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积极的引进,对其中的民俗精神进行合理的开发。以此在促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吸收中,培养其良好的民俗精神。
  如,教师在对《师说》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引入进文化背景,对作者韩愈的经历和思想进行讲解。“韩愈,受幼年家庭教养和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自青年时代就自命为传道的古文家。也正因此,韩愈十年都无法在科举和仕宦途中如意。但哪怕如此,韩愈未曾被现实打败,反而愈挫愈勇,他先对李翱进行古文的传授,通过孟郊的介绍又对张籍进行了古文教授。通过和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交往,韩愈给予了许多青年越来越多的指示。而也因此,韩愈所受到的责难和议论也愈发增多。但韩愈虽然愤慨旁人的恶意中伤,更多的却是对前来请教学问的青年的担忧。”教师在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后,就可以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并通过此种了解对当时的民俗民风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在加强学生对此篇课文的理解下,强化学生对“为师者,必坚定内心”的感受,从而在促进其古文见识的丰富,促进其“尊敬师长、理解师长”观念的建立。
  再如,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就可以对其中的民俗精神进行开发。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并以此展开民俗精神的教育。教师可以对司马迁的生平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司马迁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即使遭受宫刑,也依然奋起,并坚持完成《史记》”的坚毅精神。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史记》不仅记载了伟大人物的个人精神,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之后教师再转回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内心感受,让民俗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心灵涟漪,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情感思想的培养。
  二、丰富民俗知识,增长学生的语文见识
  将民俗文化教育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民俗文化知识,适当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让学生对作品产生良好的探究兴趣,以民俗知识为切入点展开课程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师在对《孔雀东南飞》展开课堂教学时,由于这篇文章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情节,其中涉及到了汉朝的婚嫁文化,因而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相关的民俗文化。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是刘兰芝对小姑说的话,其中的“初七”指的是“七夕乞巧节”。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附带介绍“七夕节”的相关民俗。“‘七夕节’起源于西汉。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庆祝‘七夕节’,其中的重要活动就包括晒书和晒衣服等。”在讲解完“七夕节”的民俗文化后,教师又可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对现代社会的“七夕节”的庆祝方式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再转回到课堂教学。利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又能够让学生在古今民俗的对比中,体会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组织民俗实践,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
  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虽然课本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但是民俗文化教育却是无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民俗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并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民俗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其在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同时,焕发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例如,教师在展开《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了解各种建筑的形式,并总结不同建筑的特点,弄清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在领略不同建筑的特点时,以民俗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和概括,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民俗进行整理和总结。或者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后,带领学生进入当地的博物馆,让学生在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后,结合所学的建筑知识,认识当地建筑的历史变迁并对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就能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中,帮助学生联系起课程知识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增进知识学习的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是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培养,能够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积极融入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深入开发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操的培养。
  [作者通联: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的高中议论文教学多情境化写作,少情境化教学。作文呈现出"虚幻化、伪饰化、崇高化、程式化、低幼化"的特点。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学生才能
简要介绍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概念及CRM在国内外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中小企业CRM软件系统及中小企业实施CRM的步骤
粮食仓储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数字信号、光电信号技术、精确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电子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粮食仓储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明确了方
高速铁路的动车组制动系统和列控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任何设备都有可能故障,列车制动系统发生故障后,列控系统能否保证或如何保证故障列车继续安全运行.
刘国正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书法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国正先生于1953年秋调入人教社,曾在叶圣陶先生指导下,长期主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
高校科技产业飞速发展,对国经济建设、学校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高校科技产业产业人才的培养,知识型员工的形成已成为当前高校科技产业的一个重要作用部分.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成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公共课程资源建设,有
本文主要围绕着CRH系列动车组的检修工作展开分析,论述了CRH系列动车组的均衡检修工作应该如何展开,分析了当前动车运行情况下,应该注意的检修要点.
课堂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不仅会使教师在如何教、学生在如何学方面受到启示,而且会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