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特点,从意志品质形成的思想教育、组织教法、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方面,分析了体育教学时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培养 方法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而意志品质就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主要有:科学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四种,且有着内在联系,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成人、成才和成事的内在动力。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中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习科学文化,攀登科学高峰的任务,成为本世纪杰出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曲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坚强意志是很难达到成功彼岸。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免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浮华和躁动,通过调查、观察,大部分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不思进取的竞争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强迫式”的社会现象,给中学教育带来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为了磨练青少年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教育部实施新课改,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强调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与思想教育。先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说:“体育之效,至于筋骨,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
1、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意志是优秀人才取得杰出业绩的驱动力。在人生的征途中,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纵观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者,无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如:司马迁、孙武、中国“铿锵玫瑰”女足球队。崇高的思想信念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帮助初上征程的青少年竖起前进的路标。体育运动能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机智果断,面对挫折,能迅速解脱,继续奋发前进。
体育教学中,很多运动需要通过自身积极投入激烈的对抗环境之中。争强取胜的强劲压力时刻在激励着每一个人,这种压力转换成巨大的驱动力,它迫使每一个成员去为之拼搏,去争取最大的荣誉和利益。这种集体运动不仅能使一个团体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也培养和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其中有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果断毅力等等。
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热情、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培养及考验过程。它能使一个人在顺境中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在困境中奋发图强,勇于拼搏。在这个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积极意义,并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竞争与应变能力,为适应未来新的社会环境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受挫折而不消沉,相反更激起奋力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并自觉地去为之拼搏,竭力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发掘自身最大的才能与潜力,才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大有作为,才能不断进取,永远立于改革的浪尖上,才能不断地克服和战胜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的价值与品位。
2、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觉、坚毅、果断、自制等良好品质的作用,明确这种品质对其人身的重要意义。它能保障自己在顺境中头脑清醒,逆境中奋发图强。这会使学生更加投入,促使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有利于协调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在布置定量的学习任务时,要有意地设置一些障碍,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中逐步受到锻炼,难度越大,对其意志品质的考验和培养作用就越强。当然,教师须经过精心地策,并严格地遵循因人制宜和循序渐进原则。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实际上是一个严格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怕苦怕累、畏缩不前或尽力逃避练习。在这种情况F,教师必须拿出权威“逼”其努力去完成这些任务。实践证明,“逼”的手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教师的“逼”要充分考虑到施教对象的针对性及安全性,布置任务要兼顾到实效性及可行性,使其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而能完成。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大增,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而且对于培养自觉、坚毅、果断、勇敢的良好品质起到立竿见影之效。可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一定程度上也是靠“逼”出来的。
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多沟通、多交流,培养信任感。在其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后,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许,使其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不畏困难的勇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加强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关注和培养。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商品经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进而导致了“择业”上的性别歧视。这给相当。部分女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自信。临近毕业她们往往更显得忧心忡忡而心理活动异常,出现诸如神经衰弱、失眠,精神忧郁、情绪低落、经期紊乱等现象。因此,加强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更为迫切和需要。除了从思想上给予多关心和勤疏导之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一项有效的改善措施。如各种小型球类活动、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适合她们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借以促进和增强她们的心理竞争力与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以此提高对未来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将来就业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教师的积极性与表率作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教师的教育效应,首先来源于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这种直观性效应对于学生培养来说极其重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语言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给学生以最大的可接纳性和感染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语言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使学生在热情的学习氛围中深受启发,导通思想,自觉努力。去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表率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会转换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全面地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地更新和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努力了解与掌握当代学生的各种思想状况,进而有效地联系实际,教育和指导学生,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最大的教育收益,从而加快高品位人才素质的培养。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和生生关系,这两种人际关系对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环境有直接影响。友好和谐的环境。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师生之间感情真挚,配合密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等均能的效地消除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紧张情绪,害怕心理,对战胜困难,培养良好意志非常有利。同时,以个别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会形成榜样,使学生自觉地效仿,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另外,利用家长这个“信息库”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从亲情角度来讲,家长鼓励和支持,学生所表现出训练情绪,练习次数,练习倾向,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要比教师的“纯粹”培养更好。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且有效地利用教学中的“家教”关系,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培养 方法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而意志品质就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主要有:科学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四种,且有着内在联系,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成人、成才和成事的内在动力。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中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习科学文化,攀登科学高峰的任务,成为本世纪杰出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曲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坚强意志是很难达到成功彼岸。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免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浮华和躁动,通过调查、观察,大部分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不思进取的竞争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强迫式”的社会现象,给中学教育带来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为了磨练青少年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教育部实施新课改,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强调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与思想教育。先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说:“体育之效,至于筋骨,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
1、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意志是优秀人才取得杰出业绩的驱动力。在人生的征途中,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纵观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者,无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如:司马迁、孙武、中国“铿锵玫瑰”女足球队。崇高的思想信念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帮助初上征程的青少年竖起前进的路标。体育运动能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机智果断,面对挫折,能迅速解脱,继续奋发前进。
体育教学中,很多运动需要通过自身积极投入激烈的对抗环境之中。争强取胜的强劲压力时刻在激励着每一个人,这种压力转换成巨大的驱动力,它迫使每一个成员去为之拼搏,去争取最大的荣誉和利益。这种集体运动不仅能使一个团体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也培养和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其中有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果断毅力等等。
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热情、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培养及考验过程。它能使一个人在顺境中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在困境中奋发图强,勇于拼搏。在这个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积极意义,并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竞争与应变能力,为适应未来新的社会环境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受挫折而不消沉,相反更激起奋力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并自觉地去为之拼搏,竭力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发掘自身最大的才能与潜力,才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大有作为,才能不断进取,永远立于改革的浪尖上,才能不断地克服和战胜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的价值与品位。
2、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觉、坚毅、果断、自制等良好品质的作用,明确这种品质对其人身的重要意义。它能保障自己在顺境中头脑清醒,逆境中奋发图强。这会使学生更加投入,促使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有利于协调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在布置定量的学习任务时,要有意地设置一些障碍,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中逐步受到锻炼,难度越大,对其意志品质的考验和培养作用就越强。当然,教师须经过精心地策,并严格地遵循因人制宜和循序渐进原则。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实际上是一个严格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怕苦怕累、畏缩不前或尽力逃避练习。在这种情况F,教师必须拿出权威“逼”其努力去完成这些任务。实践证明,“逼”的手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教师的“逼”要充分考虑到施教对象的针对性及安全性,布置任务要兼顾到实效性及可行性,使其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而能完成。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大增,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而且对于培养自觉、坚毅、果断、勇敢的良好品质起到立竿见影之效。可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一定程度上也是靠“逼”出来的。
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多沟通、多交流,培养信任感。在其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后,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许,使其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不畏困难的勇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加强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关注和培养。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商品经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进而导致了“择业”上的性别歧视。这给相当。部分女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自信。临近毕业她们往往更显得忧心忡忡而心理活动异常,出现诸如神经衰弱、失眠,精神忧郁、情绪低落、经期紊乱等现象。因此,加强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更为迫切和需要。除了从思想上给予多关心和勤疏导之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一项有效的改善措施。如各种小型球类活动、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适合她们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借以促进和增强她们的心理竞争力与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以此提高对未来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将来就业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教师的积极性与表率作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教师的教育效应,首先来源于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这种直观性效应对于学生培养来说极其重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语言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给学生以最大的可接纳性和感染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语言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使学生在热情的学习氛围中深受启发,导通思想,自觉努力。去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表率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会转换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全面地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地更新和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努力了解与掌握当代学生的各种思想状况,进而有效地联系实际,教育和指导学生,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最大的教育收益,从而加快高品位人才素质的培养。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和生生关系,这两种人际关系对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环境有直接影响。友好和谐的环境。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师生之间感情真挚,配合密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等均能的效地消除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紧张情绪,害怕心理,对战胜困难,培养良好意志非常有利。同时,以个别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会形成榜样,使学生自觉地效仿,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另外,利用家长这个“信息库”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从亲情角度来讲,家长鼓励和支持,学生所表现出训练情绪,练习次数,练习倾向,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要比教师的“纯粹”培养更好。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且有效地利用教学中的“家教”关系,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