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网(10月12日)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布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据笔者理解,在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规范和完善以及落实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势在必行。
一是现代农民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的需要。过去,原始的农民就是以种地为生。现代的农民不但能种地,还能在乡镇企业做工、进城打工和做生意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部分土地荒芜,形成了能种地的土地不足,外出进城打工做生意的却抛荒土地的问题。这就给广大农民出了一道重新合理分工和历史性角色定位的新题目。种地能手专门种地,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有外出打工能力的专门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剩下的土地流转给能种地的农民。这样,既明确了分工又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还能积极创造条件,转换角色。
二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改革开发30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农民富裕,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就必须相对地减少农民的数量。好在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从农民—农民工”的路线图,为从“农民工—城市居民”总结了经验。现在有少数农民工已经在城市购买了房产、安上了户口,有了固定的住宅和比较固定的收入,他们和我们一样,已经成为正式的“新市民”。如:我们那幢一个区建工局的住宅楼,这几年就有好几户由建筑农民工变成新市民的朋友。还有一位德才兼备的朋友当上了这个局的副局长。虽然这还是少数,但是,他们代表广大农民首先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有着示范、引导作用,为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新市民作出了榜样。这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最佳途径,应该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三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机械化就必须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这是被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证明了的真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究其主要原因是土地分散、生产简陋、各自为战、经营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和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继续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规范土地流转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群体突发性事件频发,其主要原因大都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滥征农民的土地有关。一些农民失去了种田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土地就会被无情征收。我有一位农民朋友承包了一个果园,承包期是40年,现在已经承包了10余年,其经济效益较好,他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最近听说一些企业要征收这片土地建工厂,他就失去了积极性,作了短期的打算,把心思用在了多栽果树上,至于结不结果无所谓,因为到时候征用土地时,多一棵果树就多赔一份钱。我想,这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一定会规范土地流转,严格土地征收制度,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当然,在与农民朋友的交谈中,他们也期望:不管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多少种,但是,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变,决不能搞土地私有化。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和政策不能变。同时,他们也期望早日把规范和落实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写入我国的《宪法》,用来弥补土地流转的法律缺陷。
(摘自天山网)
一是现代农民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的需要。过去,原始的农民就是以种地为生。现代的农民不但能种地,还能在乡镇企业做工、进城打工和做生意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部分土地荒芜,形成了能种地的土地不足,外出进城打工做生意的却抛荒土地的问题。这就给广大农民出了一道重新合理分工和历史性角色定位的新题目。种地能手专门种地,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有外出打工能力的专门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剩下的土地流转给能种地的农民。这样,既明确了分工又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还能积极创造条件,转换角色。
二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改革开发30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农民富裕,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就必须相对地减少农民的数量。好在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从农民—农民工”的路线图,为从“农民工—城市居民”总结了经验。现在有少数农民工已经在城市购买了房产、安上了户口,有了固定的住宅和比较固定的收入,他们和我们一样,已经成为正式的“新市民”。如:我们那幢一个区建工局的住宅楼,这几年就有好几户由建筑农民工变成新市民的朋友。还有一位德才兼备的朋友当上了这个局的副局长。虽然这还是少数,但是,他们代表广大农民首先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有着示范、引导作用,为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新市民作出了榜样。这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最佳途径,应该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三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机械化就必须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这是被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证明了的真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究其主要原因是土地分散、生产简陋、各自为战、经营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和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继续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规范土地流转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群体突发性事件频发,其主要原因大都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滥征农民的土地有关。一些农民失去了种田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土地就会被无情征收。我有一位农民朋友承包了一个果园,承包期是40年,现在已经承包了10余年,其经济效益较好,他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最近听说一些企业要征收这片土地建工厂,他就失去了积极性,作了短期的打算,把心思用在了多栽果树上,至于结不结果无所谓,因为到时候征用土地时,多一棵果树就多赔一份钱。我想,这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一定会规范土地流转,严格土地征收制度,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当然,在与农民朋友的交谈中,他们也期望:不管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多少种,但是,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变,决不能搞土地私有化。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和政策不能变。同时,他们也期望早日把规范和落实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写入我国的《宪法》,用来弥补土地流转的法律缺陷。
(摘自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