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它与式题不同,在式题里不仅给了已知数,而且指明了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而应用题有要动脑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出结果。但是聋童不具备正常儿童的读·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常常以直观动作思维反映出,故应用题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是难点。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我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阅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聋童的感知·理解和知识记都很困难·很缓慢。不论是简单应用题还是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要认真仔细的阅读。要边读边思考,看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所求的问题时什么?对于题中含有的关键性词语。如“增加”·“增加到”·“提高”·“降低”·“节约”·“三个月”与“三月份”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搞明白。为了弄清题意,在读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扼要地摘录下来,或者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如:农资公司用卡车和大车运来化肥12000斤,其中用卡车运的是用大车运的3倍,大车·卡车各运了多少斤?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卡车运的是大车的3倍(大车?斤,小车?斤)12000斤;还可以用线段图表示,把大车运的看作1份,那么卡车运的就是3份,把12000斤化肥分成4份,1份的斤数就是大车运的重量。这样就能让聋生很清楚地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
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聋童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数量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尤其是复合应用题的数量比较多,要全面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间接已知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间接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解题的思路,找出解题的关键。弄清数量关系,可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聋生主要依靠视觉感知世界。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口语、手语、书面语并用,充分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教学。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要联系运算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每个学生有4本书,3个学生共有几本书?教学时,通过实物“书”演示使学生弄清“4”是相同加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列式时,相同加数4要作被乘数。
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要注意它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解答时,必须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需要解答的中间问题,再依次逐个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更要画图或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联系与对比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我们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应用题分组出现进行对比。例如,把反映两个数以及它们相差数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1)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2)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5只,养的白兔有几只?(3)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养的黑兔比白兔少5只,养的黑兔有几只?教学(1)题是,把1只白兔和1只黑兔对应起来,对了7次,黑兔没有了,而白兔还有5只,这说明从12只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5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通过对比、分析和解答,知道这三道题所反映的事物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和未知数发生了变化,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得出了各种解法,又激发了聋生的求知欲。
3、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应用题教学中,除了画图、运用实物教具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如,乘法应用题:同学们浇树,每人浇4棵,3个人共浇多少棵?教学时,用多媒体逐一将已知、未知数量展示出来,并通过第1个人头面前4棵树,第二个人头面前4棵树,第三个人头面前4棵树,让学生理解一人浇4棵,3人就是3个4棵。生动的演示,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得出了结果。
三、练习能帮助聋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聋儿学习知识“接受慢、遗忘快”。每一堂课都要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要有度,练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形式要多样化,要抓住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同时,练习还要因人而异,成绩好的可以加上思考题,成绩差的联系基础知识题。练习时,要适当变换应用题的叙述方式,适当加强对比练习,适当做一些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适当自编应用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快速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题教学有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根据聋生思维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启迪思维,引领探索,就能将枯燥的应用题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浅显易懂,让孩子们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突飞猛进。
一、阅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聋童的感知·理解和知识记都很困难·很缓慢。不论是简单应用题还是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要认真仔细的阅读。要边读边思考,看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所求的问题时什么?对于题中含有的关键性词语。如“增加”·“增加到”·“提高”·“降低”·“节约”·“三个月”与“三月份”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搞明白。为了弄清题意,在读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扼要地摘录下来,或者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如:农资公司用卡车和大车运来化肥12000斤,其中用卡车运的是用大车运的3倍,大车·卡车各运了多少斤?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卡车运的是大车的3倍(大车?斤,小车?斤)12000斤;还可以用线段图表示,把大车运的看作1份,那么卡车运的就是3份,把12000斤化肥分成4份,1份的斤数就是大车运的重量。这样就能让聋生很清楚地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
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聋童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数量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尤其是复合应用题的数量比较多,要全面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间接已知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间接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解题的思路,找出解题的关键。弄清数量关系,可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聋生主要依靠视觉感知世界。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口语、手语、书面语并用,充分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教学。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要联系运算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每个学生有4本书,3个学生共有几本书?教学时,通过实物“书”演示使学生弄清“4”是相同加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列式时,相同加数4要作被乘数。
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要注意它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解答时,必须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需要解答的中间问题,再依次逐个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更要画图或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联系与对比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我们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应用题分组出现进行对比。例如,把反映两个数以及它们相差数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1)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2)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5只,养的白兔有几只?(3)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养的黑兔比白兔少5只,养的黑兔有几只?教学(1)题是,把1只白兔和1只黑兔对应起来,对了7次,黑兔没有了,而白兔还有5只,这说明从12只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5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通过对比、分析和解答,知道这三道题所反映的事物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和未知数发生了变化,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得出了各种解法,又激发了聋生的求知欲。
3、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
应用题教学中,除了画图、运用实物教具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如,乘法应用题:同学们浇树,每人浇4棵,3个人共浇多少棵?教学时,用多媒体逐一将已知、未知数量展示出来,并通过第1个人头面前4棵树,第二个人头面前4棵树,第三个人头面前4棵树,让学生理解一人浇4棵,3人就是3个4棵。生动的演示,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得出了结果。
三、练习能帮助聋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聋儿学习知识“接受慢、遗忘快”。每一堂课都要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要有度,练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形式要多样化,要抓住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同时,练习还要因人而异,成绩好的可以加上思考题,成绩差的联系基础知识题。练习时,要适当变换应用题的叙述方式,适当加强对比练习,适当做一些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适当自编应用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快速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题教学有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根据聋生思维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启迪思维,引领探索,就能将枯燥的应用题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浅显易懂,让孩子们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