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觉”谈

来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星星,我们中高年级的作文要想写具体、写出细节,就少不了五官的参与,写出“五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都是来自外部感官世界能够感知到的。我们都知道写作文还有“内心世界”的参与,我们把这个心里的感觉称为“心觉”吧。这一期于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六觉”在作文当中的运用。
  把“感觉”放大
  一篇文章,让我们感受最深的细节或片段往往是感觉被放大的描写。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是一段视觉描写。全用白描,毫无藻饰,清淡质朴,却真切动人,平淡中见神奇,感动了无数读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把感觉放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写“细”,一种是加入“联想”。《背影》片段就属于第一种,把视觉写细了。
  P9《躲了比不躲更难受》中的片段:
  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听到奶奶哭,那哭声就像冰凉的雨一样淋透了我的心……
  天已黑尽,我来到前屋,所见到的情景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哥哥被淋湿啦,奶奶瘫坐在地上,公路上到处是打着伞的人,到处是手电筒的光,到处飘着我的名字……奶奶看见了我,激动地喊:“芳芳!芳芳!来,到这儿来!你到底去哪儿了呀……”这声音就如根根竹条一般抽打着我,抽得我心里生疼。
  这段话中写奶奶的哭声和嘶喊声是听觉描写,对声音进行了联想——“像冰凉的雨一样淋透了我的心”“如根根竹条一般抽打着我”;“我”看到的场景是视觉描写,哥哥、奶奶、打伞的人、手电筒的光,一下子渲染出因为我的“失踪”而造成亲人的悲痛和大家寻找的迫切。
  细致地观察,带来丰富的素材;细腻地描写,带来精彩的呈现。《让大公鸡听话》中对大公鸡外表的描写,就是一段细腻的视觉描写。
  一身光滑、闪亮的羽毛,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还有黑色的,特别是尾巴上的那几根羽毛,高高耸起又自然垂下。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尖利的嘴,耳朵下面还有两片红得发紫的肉,但是这美丽的外表依然遮掩不住它那凶恶的面孔。
  《盼》一文写得非常精彩,其中多处感觉描写,把“口渴”写得让人感同身受。
  只好把仅剩的唾沫一个劲儿地往嗓子眼儿里咽,但喉咙里却如火烧一般,麻辣辣的疼,仿佛正被千万根细小的针扎着。——触觉描写加联想
  “嘀嗒,嘀嗒……”钟表平静的响声无法平定我烦乱、急切的心绪。“这钟怎么这么慢呀?是不是坏了?”我又望望书房里的钟,它似乎听到了我的自言自语,似乎又没听到;它似乎在那一瞬间顿了一下,又似乎没有,继续重复着空洞缓慢、枯燥平淡的“嘀嗒”声。——心觉描写细腻
  侧耳倾听着厨房里烧水时“咕噜咕嘟”的声音,我仿佛看到那透明清澈的水正欢腾着,仿佛看到水在我大火肆虐的喉咙里舞蹈。——听觉描写加联想
  一杯水全喝完,我才感觉到一股清流顺着四肢百骸流动,从肚子里一直蔓延到皮膚,说不出的畅快。干裂的嘴唇似乎也在飞速地愈合,血液流动的速度仿佛正在加快,携着水分滋养干燥的皮肤。多舒服呀!——触觉描写细腻
  让“六觉”贯通
  “六觉”在文中的呈现一般“把感觉直接表述”的描写居多。有些高手会把“六觉”贯通,实现无缝切换,就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通感”的妙用非常丰富,也带给我们诸多经典美文。如《荷塘月色》中的片段,由嗅觉到听觉的迁移,突出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月色的优雅、朦胧之美。启发读者进行更加深远的想象,呈现出幽深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应。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先生的《歌声》,运用通感这一艺术手法,把歌声这种听觉形象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觉交叠在一起,将无形之物转化成我们能够摸得到、看得到、闻得到的物象,画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微雨图,韵味十足,令人心驰神往。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本期杂志中《呼噜神曲》的声音描写(即听觉描写)展开了丰富的分层次的联想,实现了听觉到视觉的迁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声”临其境,读来也是妙趣横生。
  “呼,呼,呼……”起初,声音微弱,好像鬼鬼祟祟的小偷在踮着脚尖走路,轻轻的,不仔细辨别,几乎分不清是喘息声还是呼噜声。
  “呼!呼!呼!”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呼噜声骤然而至,瞬间划破了夜空的宁静。那声音一声高过一声,似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堤岸,像奔跑的骏马仰天发出长长的嘶鸣,两公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呼、呼、呼……”不一会儿,呼噜声变得短促而急切起来。那声音好像飞速旋转的风火轮,永不停歇;又像从山顶滚落的石头,越滚越快。突然,声音戛然而止,刹那间静寂下来,好像风火轮停止了转动,又像石头滚落进万丈深渊。半分钟后,呼噜声又艰难地返回来了,好像增加了摩擦力的风火轮开始吃力地转动,又像滚落的石头慢慢地逆向返回。
  运用“通感”其实一点儿也不难,两种方法:一是动词+转换;二是好像+转换。《呼噜神曲》基本是第二种方法,文中大量“好像”“像”“似”这类标志性词语之前是听觉,之后是视觉,顺利实现了移觉。下面三个例句运用的第一种方法: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动词“流”之前是视觉,之后是嗅觉。
  娇滴滴的话语,腻得我想吐——动词“腻”之前是听觉,之后是味觉。
  老李的黑脸,烘热了我的心——词语“烘”之前是视觉,之后是触觉。
  “六觉”的体验与描写是作文的根本核心,视觉的细腻,听觉的联想,嗅觉的呼吸,味觉的品咂,触觉的感知,心觉的体会。学会把“感觉”放大,就会有具体的细节;学会让“六觉”贯通,就会有诗意的虚实。亲爱的小星星,你的作文有几觉?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作者工程实例对地下室防水措施与渗漏处理施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进行了论述。
本文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等角度,对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论述。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对肿瘤临床治疗医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的临床肿瘤学医生任务迫在眉睫。通过临床肿瘤学实习的带教工作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进入2020年美国大选周期,以伯尼·桑德斯等人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卷土重来,以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主张和走实、走深的草根运动,重塑了民主党初选乃至大选的政治议程。民主社会主义浪潮的再度兴起,既是底层民众对特朗普执政表现的直接回应,更是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等多重危机交织下,民众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另一种寄托与探索。随着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民主社会主义运动仍将延续,在现行政治体制内部继续发挥重要作
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自制的端羟基聚醚咪唑型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合成碳酸乙烯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环氧乙烷)]、溶剂种类及助催化剂对环
什么是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