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追溯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将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相互联通,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之前的全程管控。近年来,庆阳市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通过本文探讨希望对推动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1 基本现状
1.1 强化追溯管理责任落实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下发以后,庆阳市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意见》,对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了市县政府、农牧部门以及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责任,明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纳入县、乡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县区也先后以县区政府办或农牧部门的名义下发了文件,层层传导了压力,落实了追溯管理责任。
1.2 大力开展宣傳培训
庆阳市各级农牧部门充分利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规章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宣传活动。强化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1.3 全面开展追溯调查摸底工作
追溯管理主体调查摸底工作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贮存企业及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以生产、收购、贮藏、运输为关键环节,以生产规模及产量、带动农户、“三品”认证情况为主要内容。根据统计,庆阳市共有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153家,其中生产主体95家、收购主体28家、贮存主体30家;“三品”获证企业55家、生猪养殖主体13家。
1.4 启动落实追溯管理相关制度
督促落实农产品档案记录制度。目前,已有西峰等4县区已将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国家禁限用农药目录、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等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资料表格发放到本辖区内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正在督促按生产管理期进行如实规范地做生产经营记录,其余县准备工作即将完成;启动落实产地准出制度。目前,西峰区已经完成“产地准出证明”的格式设计及印制工作,其余县正在积极筹备;启动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积极主动、入情入理地向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宣贯建立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的必要性,督促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主体落实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有关票据的索取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镇机构工作乏力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主要靠市、县级机构推动和落实,而作为大部分工作应由乡镇机构推动和落实的而没有担当起来,如确定机构、编制、人员和开展监督检查、例行监测、推行产地准出、督促落实档案记录及索证索票等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实现下移。
2.2 乡镇机构建设及运行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从机构规格来看,庆阳市116个乡镇中,45个为科级,12个为股级建制,59个无级别,机构规格参差不齐;从人员配备来看,目前全庆阳市乡镇配备的399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人员中大多数被经常借调、抽调,流动频繁,人员身兼数职、专业不对口、借调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较为突出;从经费保障来看,目前庆阳市还有11个乡镇没有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已列入财政预算的也因经费捉襟见肘。
3 推进对策
3.1 强化督查考核
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追溯制度建立落实等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考核,增加细化考核内容,加大对各级政府在综合考核和食品安全专项考核中的权重分值,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特别把乡镇级财政投入情况、办公场所落实情况、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追溯制度建立落实等工作作为重点,随机进行抽查,督促整改落实。
3.2 加大资金投入
将省级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进行适当整合,按年度分批下拨到乡镇,重点用于乡镇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以政府文件出台甘肃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保障意见,明确市、县、乡三级工作机构经费保障要求。
3.3 加强队伍建设
以政府文件出台甘肃省统一的各级机构人员配备指导性意见,明确市、乡级机构编制保障。专业人员从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通过招考或从其它单位通过调动调剂进行补充,保证专业对口人员占机构总人数的80%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关键词:追溯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将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相互联通,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之前的全程管控。近年来,庆阳市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通过本文探讨希望对推动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1 基本现状
1.1 强化追溯管理责任落实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下发以后,庆阳市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意见》,对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了市县政府、农牧部门以及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责任,明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纳入县、乡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县区也先后以县区政府办或农牧部门的名义下发了文件,层层传导了压力,落实了追溯管理责任。
1.2 大力开展宣傳培训
庆阳市各级农牧部门充分利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规章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宣传活动。强化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1.3 全面开展追溯调查摸底工作
追溯管理主体调查摸底工作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贮存企业及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以生产、收购、贮藏、运输为关键环节,以生产规模及产量、带动农户、“三品”认证情况为主要内容。根据统计,庆阳市共有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153家,其中生产主体95家、收购主体28家、贮存主体30家;“三品”获证企业55家、生猪养殖主体13家。
1.4 启动落实追溯管理相关制度
督促落实农产品档案记录制度。目前,已有西峰等4县区已将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国家禁限用农药目录、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等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资料表格发放到本辖区内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正在督促按生产管理期进行如实规范地做生产经营记录,其余县准备工作即将完成;启动落实产地准出制度。目前,西峰区已经完成“产地准出证明”的格式设计及印制工作,其余县正在积极筹备;启动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积极主动、入情入理地向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宣贯建立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的必要性,督促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主体落实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有关票据的索取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镇机构工作乏力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主要靠市、县级机构推动和落实,而作为大部分工作应由乡镇机构推动和落实的而没有担当起来,如确定机构、编制、人员和开展监督检查、例行监测、推行产地准出、督促落实档案记录及索证索票等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实现下移。
2.2 乡镇机构建设及运行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从机构规格来看,庆阳市116个乡镇中,45个为科级,12个为股级建制,59个无级别,机构规格参差不齐;从人员配备来看,目前全庆阳市乡镇配备的399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人员中大多数被经常借调、抽调,流动频繁,人员身兼数职、专业不对口、借调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较为突出;从经费保障来看,目前庆阳市还有11个乡镇没有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已列入财政预算的也因经费捉襟见肘。
3 推进对策
3.1 强化督查考核
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追溯制度建立落实等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考核,增加细化考核内容,加大对各级政府在综合考核和食品安全专项考核中的权重分值,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特别把乡镇级财政投入情况、办公场所落实情况、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追溯制度建立落实等工作作为重点,随机进行抽查,督促整改落实。
3.2 加大资金投入
将省级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进行适当整合,按年度分批下拨到乡镇,重点用于乡镇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以政府文件出台甘肃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保障意见,明确市、县、乡三级工作机构经费保障要求。
3.3 加强队伍建设
以政府文件出台甘肃省统一的各级机构人员配备指导性意见,明确市、乡级机构编制保障。专业人员从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通过招考或从其它单位通过调动调剂进行补充,保证专业对口人员占机构总人数的80%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够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