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兆华版《建筑大师》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话剧呈现兴盛前景的今天,林兆华先生作为中国话剧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情节、人物以及舞台布景等角度,浅析林兆华导演根据易卜生的晚年经典之作改编的话剧——《建筑大师》
  关键词:话剧;建筑大师;林兆华
  话剧《建筑大师》是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的晚年之作,也是其最富有争论的作品,作品中讲述了一位建筑大师索尔尼斯的人生经历,林兆华版本的话剧《建筑大师》情节紧凑,矛盾激烈,在观剧过程中情节稍纵即逝,而作为观众也不得不聚精会神。在看完林版的《建筑大师》后,对剧中的一些方面印象颇深。
  首先,在故事的情节表达和人物设置上,故事讲述了一位晚年的建筑大师,因害怕被后人超越、取代而失去了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每天都是麻木的生活着,一位少女希尔达的出现让他重新找回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唤醒了自己尘封多年的心门,然自己的生活重新想要找回自己所追求的的自由和美好,却也因此丧命的故事。故事中的大师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渴望自由,另一方面却压榨着自己的员工,他一方面渴望着生活的美好,而一方面却对妻子十分冷酷,他渴望以权威换取绝对的自由,却殊不知自己的内心已经被自己的愧疚和害怕所禁锢。故事中晚年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在初見希尔达时遗忘了当年与希尔达的约定的故事设定值得玩味,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故意的选择性遗忘,这可能是因为那么美的记忆与现状的他的现状想必是那么的纯真,他不忍将这一段感情沾染了俗气,故而索性将其选择性遗忘了,但是却没想到希尔达真的为了一个约定前来寻找他,于是建筑大师的禁锢的内心被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感染了,这个女孩更像是当年的索尔尼斯,是一种梦想的化身,代表了索尔尼斯曾经追求的梦想、自由、快乐……最终,索尔尼斯在希尔达的影响下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梦想——做让自己快乐的建筑,但是故事的结尾确是讽刺的,索尔尼斯本想要重新站在教堂的顶上将花环挂在风向标旁边,却在爬到顶上后摔死了,索尔尼斯最终死在了自己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在大师坠楼后希尔达的口中说出的“听见了空中竖琴的声音”这句话引人深思,索尔尼斯真的从世界上消失了吗?我认为不然,前面索尔尼斯自述中所说自己第一次登上教堂与上帝争吵说自己要追求自由和快乐来看,对于索尔尼斯来说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他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快乐的路上拒绝再建教堂,而是只建造“家”,他因一场大火失去了自己的家,虽然真正的真相并不是因为他的过失,但他却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曾产生恶念,可能在他心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建这种所谓的被称为“家”的建筑,才能稍稍抚慰自己自责的内心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冷淡的夫妻关系,夭折的儿子,使他根本没有自己的家可言,没有精神寄托的索尔尼斯自然也就渐渐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正如对于希尔达提出要离开时,索尔尼斯却极力挽留,“没有快乐我就无法活下去”索尔尼斯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将自己生活的动力全都寄托在一个刚刚到来不久熟识却又陌生的小姑娘身上。我想这也是因为恐怕只有希尔达能懂得索尔尼斯对于自由和快乐的渴望。在建筑大师索尔尼斯登上高塔时,所有的人都在喊,大师死了。只有希尔达说,我看不见他了,他爬了上去。索尔尼斯最终的死亡也是摆脱了他最后的禁锢,他作为一个人的禁锢。死亡即不再为人,也不再受这凡世的束缚,他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自由。对于索尔尼斯来说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呢?这个情节上也表现了易卜生对于其“精神死亡”思想的表现
  在话剧的舞台布景上,一张红色的单人沙发放在正中央,一双登山鞋放在椅子旁边,一个高脚架,仅有的几样道具支撑了整个舞台。其中建筑大师索尔尼斯坐的红色沙发最为抢眼,导演选用鲜红色的沙发为道具我觉的有几个目的:从情节设置上来说,红色似乎是一种火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狂热和危险,代表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建筑大师索尔尼斯在因一场大火后开始爬上事业的巅峰,但这场火却夺走了他的幸福,以及使他的内心陷入深深的自责,他开始在追求梦想的事业中迷失自我,一边假装享受这大师的称号,一边又愧疚于自己的良心。三面包裹的沙发,大师慵懒的躺在其中,这也仿佛是暗示,红色就仿佛是内心的愧疚将自己包围其中无法摆脱。从舞台效果来说,鲜艳的红色能给予观众一种极强的视觉刺激,让观众感受一种疏远的感觉。在希尔达逛花园的那一幕,场景的变换方式新颖有趣,以希尔达往地上插花的形势将舞台从上一幕的办公室迅速变换成了花园,同时希尔达一边走边往地上插花也象征性的演绎出了希尔达从花丛中穿梭的场景,这样十分巧妙的换场方式也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这种带有林导风格的“无时空”的戏剧风格,也正是其将东方戏剧叙述形式与西方戏剧叙述形式相融合的体现。
  看完《建筑大师》也让我不禁感叹,大师的确是大师,是易卜生的大师,是林兆华的大师,是濮存昕的大师,是索尔尼斯的大师,是对内心和灵魂剖析的大师,也更是每一个观众的大师。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视觉文化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人们对生活中所看到的许多画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动态广告,就是以动起来的画面来展现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动态广告从视觉上的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直观性。更是优越于以前传统单一的平面设计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动态广告的发展也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享受,因此动态广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  关键词:动态广告;生活;重要性  一、学习制作动态视频的体会  结束了
期刊
摘 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和党组织负责人责任的分析,从而找出党组织力薄弱的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为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
期刊
摘 要:現阶段,纵观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极大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新时期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对城乡留守儿童教育发展进行有机协调,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农村教育事业;留守儿童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期要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且希
期刊
摘 要:“现代舞理论之父” ——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了拉班舞谱,又称“拉班动作记谱法”。早在1980年在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的倡议下,国内开始普及和研究拉班舞谱,拉班舞谱也在随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对拉班舞谱的学习与实践记录了我国大量的民族民间舞并出版了一系列的拉班舞谱丛书,向国外介绍了诸多中国的舞蹈艺术,但在国内尚未得到较大的到推广。本文通过分析拉班舞谱的科学价值以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全民阅读已经是一种趋势。国民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全民阅读推广是促进阅读氛围形成和提升国民阅读素养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2010-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及《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及全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为全民阅读立法、健全阅读推广监督和评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数字化阅读推广服
期刊
摘 要:电影音乐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近百年的发展,从探索走向了成熟。在《疯狂的麦克斯4》里,电影声音尤其是特殊音响这一部分展现了其在科幻片中令人叫绝的运用,不愧为是“一部用耳朵欣赏的电影”。  关键词:《疯狂的麦克斯4》;特殊音响;赏析  一、音响之特殊音响  特殊音响在科幻片中使用得尤为频繁,文章《科幻特效大片的声音,竟来自这听狗罐头?!》中提到:“……组成了中土大陆最令人头皮发麻、钢锯拉琴一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社区营造的工作,然而社区营造是一项综合且复杂的工程,我国各地区不同的社区营造都展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绘画艺术介入社区营造也被热烈讨论,绘画艺术在社区营造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在社区营造中打造艺术与文化共生的人文聚落,本文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发展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试图阐释目前绘画艺术在社区营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艺术;社
期刊
摘 要: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传播中国传统文明精神,促进全球的经济交流,形成了丝绸之路,现如今,中国再一次用一带一路逐渐走向世界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郑和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不断的发展,到现如今形成国家大力提倡的一带一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倡导号召,21世纪的中国沿着古代陆上以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进行经济的能动化建设,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
期刊
摘 要:巴金的作品中塑造出了不少成功的女性形象,但在创作《憩园》的时候,却塑造了一个和其他作品不一样的新女性——万邵华,她是巴金笔下最接近女神般的人物,也是巴金笔下最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女性,但是她却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万邵华是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女人,即是自己,又是姚太太,还是一位后妈,多重身份是她悲情的开始也是结束,最后巴金还是同情了万邵华,或许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好的了吧。  关键词:家庭;万邵华;姚太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被文人墨客赋予人格意义和象征意义,托梅言志,借梅抒情,从它身上找到精神的追求与寄托。历经千古流变,梅花逐渐演变成为特定文化内涵的约定,升华为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乃至中华民族的独特民族气节,根深蒂固地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梅花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坚韧无畏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历来被古今文人所青睐。梅花为传统名花之一,“四君子”之首,和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享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