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唤起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的学习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自主化?
课堂教学自主化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学习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必须自主发挥其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教学自主化。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设计活动:用两张大小一样的纸,分别折和,折完后涂色。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笔者接着让两个同学比以比他们折的二分之一谁大谁小?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同,不能比较大小。笔者再次让学生比一比自己折的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一样,折的份数越多就越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分数,探寻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轻松地、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师教学设计再好也是无效课堂。我们把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称为失败的教学。新课改提出: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和好动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课堂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设计了“小熊吃月饼”的故事:熊妈妈带着小熊去外婆家,经过一个月饼店,月饼的香味让小熊直流口水,他吵着要吃月饼,熊妈妈想借此机会考考小熊,说:“你答对了问题就可以吃月饼了。”学生都是热心肠,笔者问:“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他们大声说:“愿意”。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笔者接着说:“熊妈妈是这样考小熊的: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学生回答:每人3块)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学生回答:每人1块)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学生回答:每人半块)”笔者把准备好的月饼拿出来请学生到讲台前分一分。然后,笔者举起学生分的半块月饼说:“半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学生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答案,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笔者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位新朋友”……这节课从故事“小熊吃月饼”引入新课,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教学自主化。
注重思维训练成效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学生:“长方形纸片的怎样表示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这样设计就为学生创设了思维情境。接着笔者让学生先折一折,“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然后把它的用斜线涂上颜色。”活动结束后,笔者把不同折法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笔者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表示呢?”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接着,笔者又出示一个问题:“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笔者再次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分数的相关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在课堂上,笔者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化。
结束语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自主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
课堂教学自主化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学习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必须自主发挥其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教学自主化。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设计活动:用两张大小一样的纸,分别折和,折完后涂色。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笔者接着让两个同学比以比他们折的二分之一谁大谁小?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同,不能比较大小。笔者再次让学生比一比自己折的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一样,折的份数越多就越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分数,探寻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轻松地、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师教学设计再好也是无效课堂。我们把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称为失败的教学。新课改提出: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和好动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课堂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设计了“小熊吃月饼”的故事:熊妈妈带着小熊去外婆家,经过一个月饼店,月饼的香味让小熊直流口水,他吵着要吃月饼,熊妈妈想借此机会考考小熊,说:“你答对了问题就可以吃月饼了。”学生都是热心肠,笔者问:“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他们大声说:“愿意”。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笔者接着说:“熊妈妈是这样考小熊的: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学生回答:每人3块)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学生回答:每人1块)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学生回答:每人半块)”笔者把准备好的月饼拿出来请学生到讲台前分一分。然后,笔者举起学生分的半块月饼说:“半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学生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答案,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笔者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位新朋友”……这节课从故事“小熊吃月饼”引入新课,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教学自主化。
注重思维训练成效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学生:“长方形纸片的怎样表示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这样设计就为学生创设了思维情境。接着笔者让学生先折一折,“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然后把它的用斜线涂上颜色。”活动结束后,笔者把不同折法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笔者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表示呢?”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接着,笔者又出示一个问题:“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笔者再次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分数的相关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在课堂上,笔者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化。
结束语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自主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