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弹性降低。关注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就業工作 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总量连年持续增长,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当前适逢国家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明确经济建设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五大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伴随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发展阵痛期,会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前提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种重要使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做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可以说,没有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势必难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数量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要素指标,没有数量的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但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远不够,还要有质量的提高,不顾质量提高的数量增长只能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状况则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学生是办学的主体,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大学生就业状况就是最重要的标志。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就业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高校培养的人才如果得不到社会认可,学生就业得不到保障,将会导致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丧失信心,进而冲击公众对教育的投入,妨碍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依托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已逐步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提出大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要素。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基础性资源。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世界各经济强国,均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与供给。可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靠人才来推动,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速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关键。
充分就业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的实现程度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首先,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意味着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其次,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缓解了政府及家庭的财政负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减轻了压力。第三,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发展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且思维活跃,极具创新活力,属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没有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没有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使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完全参与经济建设,对提高科技的利用率,对科技力量的扩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核心利益,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大学生的数量也非常之多。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大学生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及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我国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替代了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对大学生就业岗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挤压。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将学习摆在首位,与社会交集少,抗压能力普遍较弱,如长期处于失业、待业状态,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心态的失衡将导致对生活状况不满,往往导致会选择非正常渠道来宣泄,直接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一般家庭都将教育作为一种投入,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投入在其总收入中往往占有极高的权重,而投入自然希望取得回报,而获得就业岗位是获得回报的最基本条件。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往往是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农村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不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已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必须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就业与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剑.从社会稳定的视角解读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中国青年研究,2014(10).
[2]徐真.产业升级、结构[J].生就业促进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6(5).
[3]钱国英.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2008(4).
[4]朱丽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6).
[5]白书祥.就业不充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6]李钛.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4(7).
作者简介: 周长明(1982—)男。江苏盐城。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程宁。男。江苏连云港。博士研究生。讲师。
关键词:大学生 就業工作 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总量连年持续增长,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当前适逢国家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明确经济建设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五大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伴随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发展阵痛期,会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前提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种重要使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做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可以说,没有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势必难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数量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要素指标,没有数量的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但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远不够,还要有质量的提高,不顾质量提高的数量增长只能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状况则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学生是办学的主体,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大学生就业状况就是最重要的标志。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就业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高校培养的人才如果得不到社会认可,学生就业得不到保障,将会导致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丧失信心,进而冲击公众对教育的投入,妨碍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依托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已逐步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提出大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要素。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基础性资源。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世界各经济强国,均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与供给。可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靠人才来推动,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速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关键。
充分就业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的实现程度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首先,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意味着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其次,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缓解了政府及家庭的财政负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减轻了压力。第三,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发展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且思维活跃,极具创新活力,属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没有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没有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使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完全参与经济建设,对提高科技的利用率,对科技力量的扩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需要大学生充分就业为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核心利益,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大学生的数量也非常之多。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大学生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及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我国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替代了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对大学生就业岗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挤压。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将学习摆在首位,与社会交集少,抗压能力普遍较弱,如长期处于失业、待业状态,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心态的失衡将导致对生活状况不满,往往导致会选择非正常渠道来宣泄,直接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一般家庭都将教育作为一种投入,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投入在其总收入中往往占有极高的权重,而投入自然希望取得回报,而获得就业岗位是获得回报的最基本条件。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往往是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农村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不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已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必须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就业与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剑.从社会稳定的视角解读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中国青年研究,2014(10).
[2]徐真.产业升级、结构[J].生就业促进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6(5).
[3]钱国英.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2008(4).
[4]朱丽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6).
[5]白书祥.就业不充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6]李钛.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4(7).
作者简介: 周长明(1982—)男。江苏盐城。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程宁。男。江苏连云港。博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