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师德规范与师德建设对策浅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开展师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内容进行反馈,分析了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师德规范;师德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42-02
  在我国师德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的孔子时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师德思想,为后世研究师德问题提供不竭资源。当下,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引发了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对师德规范的认知也在悄然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一、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调查反馈
  为深入了解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的内容,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问谈,面向广东8所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受访男生有306人,女生有344人;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76人、274人、200人。此外,还随意访谈个别学生。从教师形象、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风格、职业态度等六大方面调查学生对师德规范的认知和反馈。
  (一)总体状况和教师形象
  1.总体状况。学生对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感到“非常满意”的有168人(26%),“比较满意”的有312人(48%),“一般”的有148人(23%),“不太满意”的有14人(2%)。学生满意度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
  有268人(41%)认为对自身成长影响最重要的人是“家长”,84人(13%)选择“朋友或同学”,226人(35%)选择“教师”,选择“社会”的有60人(9%)。“师者,父母也”,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具体而言,教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道德品质”(390人,60%),其次是“教学能力”(184人,28%),再次是“科学知识”(48人,7%),最后是“生活方式”(32人,5%)。由此可见,新时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2.教师形象。18人(3%)认为本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完全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614人(94%)选择了“基本符合”,有18人(3%)认为本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不太符合”或“不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形象是师德的外在表现,绝大多数教师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但部分教师应重塑职业形象。
  (二)师生交流与师生关系
  调查表明,只有6%(42人)的受访学生“很愿意”与老师在课后一起讨论问题,28%(182人)的受访学生“比较愿意”与老师在课后一起讨论问题,而其余66%(430人)的受访学生“无所谓”甚至“不太愿意”与老师在课后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对于与老师交流的态度反映出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交往方式单一,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不强;内容大多为课程学习方面交流,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漠。师生关系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因为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主要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2%(78人)的受访学生“基本没有”或“没试过”在课后与教师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67%(436人)的学生表示在课后“偶尔”与老师交流,21%(136人)的学生在课后与老师“经常有”交流。主要原因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实时无障碍联系,师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了传统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教学态度与教学管理
  1.教学态度。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均是师德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中传授、课后总结均有所提及。84%(544人)受访学生认为老师“充分”或“比较充分”地备好了每一节课,认为“照本宣科”的有102人(16%),认为“敷衍了事”的有4人(0.6%)。
  在回答“如果您知道某位教师业务水平很高,但教学过程对学生态度恶劣,关系冷漠,您还会继续愿意听他的课吗?”时,有296人(46%)认为“听课积极性受影响”,有234人(36%)认为“不清楚”是否愿意继续听课,有18%(120人)表示“继续愿意听”或“不受影响”。可见,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影响极大。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手段,还是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一位教师师德的具体内容仍然是教师的教学态度。
  受访学生回答“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哪些(多选)”时,有380人(58%)认为是教师自身原因(如:“自我修养不高”、“个人能力水平有限”)所致,140人(22%)认为是“社会环境因素”,280人(43%)认为是“学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2.教学管理。有180人(28%)认为教师对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现象“经常”提出批评,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对上述不良现象“偶尔”提出批评,114人(18%)认为课堂上老师“基本不”管理上述课堂不良现象。虽然将近8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是“低头族”(玩手机或睡觉),但仍希望教师从严要求,肩负起课堂管理的责任。
  (四)教学风格与职业态度
  1.教学风格。在回答“您认为本校教师教风较好的是以下哪类教师?”时,答案递减顺序为:外来兼职教师(324人,50%)→专任教师(246人,38%)→行政兼课人员(80人,12%)。在回答“您认为本校哪个年龄段的教师教风较好?”时,答案递减顺序为:中年教师(280人,43%)→老年教师(194人,30%)→青年教师(176人,27%)。可见,教学风格与教师的社会身份、年龄结构有关联。   2.职业态度。在回答“您对高职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在外兼职)的看法(多选)”时,选择“赞成”的学生仅有40人(6%);“不赞成”教师在外兼职的学生有386人(59%),主要原因是学生担心教师在外兼职“助长教师功利化趋势”和“分心,影响教学质量”;有256人(39%)认为“只要不影响上课,无所谓”。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部分教师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到校外,将本职工作变成了“第二职业”,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排除干扰因素,专注职业,专心教学。
  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问题分析
  当前,我省高职院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突出问题。受访学生在回答“您认为当前高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哪些(可多选)”时,43%的受访学生(278人)认为教师“缺乏激情与责任心”,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业务繁重,疲于应付业务,激情殆尽。36%的受访学生(234人)认为教师“对学生冷淡,缺乏爱心”,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不能面对面沟通。9%的受访学生(60人)认为教师“名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表现在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极力追求“票子”“帽子”“车子”“房子”等物质利益,消极应付本职工作。15%(98人)的受访学生认为师表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散漫随意”“态度粗暴”“弄虚作假”、“品行不端”等。可见,教师责任缺失、爱心缺位、缺乏奉献、师表意识淡薄等问题是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虽非主流,但危害性极大,腐蚀着高校教师的群体道德,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
  从反馈的内容来看,学生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师德规范,近七成的受访学生认为,上述六方面师德规范内容的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师形象、师生关系、职业态度。它们具体包括如下十个构成要素:道德品质、教学能力、知识储备、生活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风格、职业态度、师表观念等。随着新媒体及电子文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三、师德建设对策
  (一)以党风建设引领师德建设
  教育部《关于重视和提高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党的事业的继承性,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师德师风。因此,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通过党性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科学地制订师德建设考核目标
  一是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
  (三)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树立先进典型,达到推动整个师德建设的目的。同时,对那些不能为人师表的教师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应坚决予以处理,决不姑息。
  参考文献:
  [1]吴礽超,李鼎立,王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4-25.
  [2]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86.
  [3]邱云.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人才培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4)13.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职业院校为满足高职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需求,必须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创业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一定形式的创业教育,为在职院校的创业提供助力非常有必要。主要探究职业教育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创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助力器。工业分析检验大赛对于提升高职学生工业分析检验操作技能,促进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师生与行业企业专家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快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工业分析检验;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
[摘 要]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挑战。简要探索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等,希望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37-01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
近年来,各级省市电视台不断推出民生类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迅速发展壮大。民生新闻成了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更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直接面对大众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否符合新闻发展的规律,探析民生新闻生存的社会语境,寻觅良性发展道路,成了新闻界的使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较为清晰地认识民生新闻的本质所在,从而促进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  社会的转型促使民生新闻兴起
[摘 要] 高职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在其课程教学中应以先进的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为导向展开情境教学,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社会生产需求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职模具零件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39-01  为社会输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报道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记者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成为目前摆在中国体育记者乃至中国新闻界面前的
2005年11月7日,搜狐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互联网内容赞助商”类别.
朱自清系“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杰出散文家之一,其散文行云流畅,用词质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在撰写文章时特别注重语言的运用,其作品语言均具有质朴、新颖及自
以汽车服务工程为例,系统阐述了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的我国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实现我国公民综合素
[摘 要] 当前我国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对于刚迈入社会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形势更是严峻。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社会适应性进行培养,加强其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对以促进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的室内设计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 键 词] 就业;社会适应性;室内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