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即殿宇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这门古老世俗的技艺,大多数时候一直不温不火地存在着。长时间写小说的人,也只能不疾不缓徐徐渐进,因为这是一个长活儿,是耐力赛,着急反而难以成事。开始写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一个爆款,结果却是雁过无痕,寂寂无声地成本淹没。这个时代,辛苦是不值钱的。
  最初或者年轻时的写作,会格外注重人物、结构、事件,给主要人物设置障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制造奇观性,写普通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写人物在平凡中的特殊时刻。
  即使后来归隐派的作家一纸风行,也依然有着隐性的情怀。
  似乎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时至今日,感觉写作中最大的难点竟然是最不起眼的日常。每每写到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就觉得深陷在重复、同质和一成不变的泥潭里动弹不得,喝的咖啡、进的饭馆、泡的酒吧要写出特色来,难度是非常大的。由于所有的事件都是在生活中产生或发生,那种在竹尖上拼剑,与老虎同船的状况终究是极少的现象,并非一种常规表达。而对于日常,我们再熟悉不过,可是在日常中妙笔生花,却成为一件难事。
  《金瓶梅》和《红楼梦》里都写了许多日常,让人感到故事里面的真实与温度。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由于粗鄙化、便捷化、网络化了许多时日,感觉到一种断裂和陌生。比如“白露”或者“立秋”应该吃什么,又如“六月雪”或者“无尽夏”到底长什么样,是在什么季节生长的植物,深究起来样样都是学问,写错了立刻产生出离感,直接影响到读小说的心情。
  又比如老人和孩子完全是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是男女之情,呈现方式可能南辕北辙,而我们会因思路的枯竭,为了简便而采用公共思维的方式加以描述,即使不出错但也绝无特性,既似曾相识又干巴无汁。又如送礼物,名门望族、富二代、直男、超级爱面子的人都各不相同。总而言之,凡事只要一具体就有许多考人的细节,写作期间,我曾写到一群公司同仁进了一家云南餐馆,喝了两瓶五粮液。我虽然不喝酒,但还是感觉到不对劲,后来又去了云南馆子,换成酸木瓜酒便比较妥帖。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是生活大师,只有写小说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苍白空洞。
  作家叶兆言说:“小说不能通俗,是作家没能耐……从某种意义上说,通俗是小说的必然,小说永远不应该是哲学著作。”就我个人的理解,通俗就是日常,而日常里的学问从来就没简单过,描述得恰如其分就更加不容易。
  也只有日常才能够流传(不是传世,远到不了那一步),它是思想情感的肉身。这话我是听谢有顺老师说的,当时十分震撼,怎么跟他想的一样。或者他是一個思想者,而我刚写完一部小长篇,如同刚从战场归来的战士,疲惫艰辛,丢盔卸甲,最大的感受就是书写日常时的思索和反复核对以及再三考量。他是怎么知道我们写日常的艰辛的?
  犹如北京人的炸酱面和相声、上海人的咖啡和情调、广东人的例汤和早茶,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居然打败了时间,打败了兴亡,打败了庸庸碌碌的人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镖鱼的一瞬间固然令人惊心动魄,更加让人感怀的则是几代人的默默守候。
  日常和殿宇都是这个意思。
  张欣主要作品目录
  一、中篇小说集
  1988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0年 《梧桐梧桐》花城出版社
  1993年 《情同初恋》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4年 《如戏》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城市情人》华艺出版社
   《真纯依旧》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岁月无敌》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 《爱又如何》百花文艺出版社
   《此情不再》中国文学出版社
   《今生有约》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你没有理由不疯》北京出版社
   《雨季》花城出版社
  2000年 《浮世缘》华夏出版社
  2002年 《缠绵之旅》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5年 《流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6年 《谁可相依》上海文汇出版社
  二、文集
  1996年 《张欣文集》4卷本,群众出版社
  1997年 《当代名家作品精选》3卷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年 《张欣作品集》5卷本,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8年 《张欣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2014年 《张欣经典小说》10本,花城出版社
  三、长篇小说
  1990年 《遍地罂粟》作家出版社
  1998年 《一意孤行》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年 《沉星档案》作家出版社
  2001年 《浮华背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泪珠儿》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 《深喉》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年 《浮华城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为爱结婚》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依然是你》作家出版社
  2007年 《锁春记》作家出版社
  2008年 《用一生去忘记》作家出版社
  2009年 《对面是何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 《不在梅边在柳边》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 《终极底牌》花城出版社
  2015年 《狐步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 《黎曼猜想》花城出版社
  四、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梧桐梧桐》 《爱又如何》 《岁月无敌》 《伴你到黎明》 《致命邂逅》 《浮世缘》 《你没有理由不疯》 《沉星档案》 《浮华背后》 《谁可相依》 《泪珠儿》 《深喉》 《锁春记》。
  责编:李京春
其他文献
一轮复习即将结束,很多学校和学生开始考虑二轮复习的方法策略。而在高考英语的各个分项中,完形填空一直是众多学生难以提高,叫苦连连的一个部分。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准方法,搞定令人痛苦不堪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将会使你的分数提高一个档次  一、打牢基础:  对于任何英语考试来说,语法和词汇是一切方法和技巧的前提。如果完形填空的文章看不懂,选项里四个单词又有三个不认识,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是空谈。所以在
期刊
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1. 把握线索,理清思路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高中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掌握情况这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辅以适当的访谈。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了解的并不清楚,但他们渴望在学习中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教师应转变观念,注重学生能力与兴趣培养;教师需与时俱进,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学生应加强关注,学会应用。  【关键词】生活;物理知识;调查  1、问题
期刊
飞翔或许是更美的世界  整个岛屿呈现蓝色  喝了一点酒的我,微红  山峦的轮廓幻化水墨的氤氲  雾气消散,传递过来  从我们的脸上,到待泊的船只  到脚踝边一株白色野花  而我怀疑,还能描述这样完美的句子多久  世俗之岸在招手  我懂得水上和陆地的哲学又如何  飞翔或许是更美的世界  转换法  深夜,一支支酒  被尝试转换成松涛白云  我们停驻其上 于某个句子终端期待  即将迸发幽默或讽喻  飞跨
期刊
“偏厅有新插的白色山茶”,我以为这是嘉励的诗歌底色和调子。一个有自己气息的诗人,她的诗歌在不经意之间披露,透露了他的性情、待物之道和看待世界的眼光,读者也因此链接上他的目光,从而看到自己情感后面的生命和世界。  “请与心仪之物保持距离/美就是被称作惊奇的东西/但有时候荒诞也是”,嘉励对事物观察、理解之后,诗歌就抵达了使那些尚未说出口的东西呈现出来。诗歌与诗人私我的意识之间保持某种内在的距离,这种距
期刊
张弛的《爱辽阔》(载《作品》2018年11月上半月,后同)像一部充满影像力量的“电影”,闪着诗性的光。说它像电影,是因为张弛明明运用的是语言艺术构建故事,却生成了电影艺术的镜头叙事,并将这些镜头感组接建构得地道结实。那场让桑德江伤了右颞部的枪战,极尽了蒙太奇之妙法,使得画面拥有了叙事的效果,产生了意欲琢磨清楚一位镜头感相当好的导演的匠心独运的审美效果。同时,张弛也巧妙定格住了特写镜头,将连长、桑德
期刊
大雪赋  1  雪,落在雪上  并不多余  许多事物  需要覆盖  雪,落在雪上的雪上  依然不多余  许多事物  需要掩埋  2  落在路上的雪  是种呈现  类似于白纸  呈现黑字  ——有个固执的人  朝这条固执的路走了  3  落在野梅上的雪  被赶路的人  取下来  当成白糖  慢慢地嚼  站在高处看  大地上像一个餐桌  大大小小的馒头  分不出哪是工棚  哪是坟头  4  落在横断山
期刊
张弛的《爱辽阔》,从一场吸引人的枪战起笔,但那不过是个印子,从第二章开始,作者正儿八经地讲述了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写法老套,男一章女一章,交替进行;情节老套,吸引、误会、第三者,交叉盘旋着走向高潮;结局老套,这就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尾。  然而,这个爱情故事只不过是个道具,作者所要表现的其实是人生观的问题,是刻画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庸常却潜藏梦想的人。这里有联防队员,也有护士。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的工
期刊
【开栏语】  “品藻”是本刊与暨南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合作的一个全新的广东作家研究欄目。“与作家面对面”项目是暨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创新项目。设计这个面对面的课堂是为了加强学生与本土作家的近距离对话:一方面让作家以课堂演讲的形式清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文学观;另一方面让大学生直接面对广东最有实力和声誉的作家,一起就某一文体和自身写作经验进行深入对话,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批评能
期刊
以“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宏观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或者从“载体、能量、灵魂”三个维度认识具体事物的世界观,简称三维世界观。中国哲学史上对“三维”的认识,自《伏羲八卦》开始,以“阴阳鱼”表示“内容、时间、空间”,以“卦爻”表示“载体、能量、灵魂”,提出“天地人为三才”。而后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也建立起了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理论。在欧洲,“三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