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换上年轻人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已流行了两三年。相对于这种感性认知,刘永好的认知则比较实在。他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前15年是供不应求阶段,做什么都能赚钱;第二个15年是基本平衡阶段,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就越挣钱;现在到了第三个阶段,初步过剩阶段,不是企业越大就越赚钱,解决之道是变革创新,而人是创新的最佳切入口。
  刘永好领导的新希望集团,目前有员工八九万人;规模也不小,1000亿上下,但刘永好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再就是产品初步过剩。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刘永好说,你看现在有什么不过剩?除了移动互联网带动的新兴产业和某些服务业、高科技一些领域,绝大多数都过剩。过剩状态下,新工厂的建设就意味着要淘汰旧的,意味着你要把对方打下去,利润必须要低,所以1%,2%,3%利润的产业比比皆是。
  他拿钢铁业打比方。现在钢铁业利润0.1都没有,有色金属是这样,煤炭是这样,很多制造业也是这样。这种格局下,只有变革创新。突破口在哪里?刘永好做了一个实践,就是年轻化。新希望集团已经存在30多年了,像刘永好这样60多岁的,跟他一块干了30多年、20多年、10多年的比比皆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值得尊重,但在新格局下,他们的创新显然是不够的。80后、90后、00后,现在市场在他们手里,必须年轻化。
  现在的新希望集团高层除了刘永好,从集团副董事长到副总裁,平均年龄40多岁。从60岁降到40岁,降了20岁。像人力资源、财务这些部门长,平均年龄36岁。刘永好认为这不得了。新希望基层有500来个法人实体,管理人员有1000名上下。刘永好提出,每年要有20%必须是30岁以下,即大学本科生,在公司干3年以上,5年以后基本换成这些人。
  很多企业老总都说从新希望的团队中看到了希望。年轻人有动力,有想法,你给他政策,他就会给你突破。这是刘永好新常态下的谋略。工
其他文献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为研究视角,针对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了“PIC+PP+CMTP+PAC”和“CI+PI+GI+OI”结合递进的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