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厌学 重塑认知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高三女生因父母过于重视对二胎弟弟的养育,忽略了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产生厌学情绪,用不学习来谋求父母的关注。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四次咨询,使她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厌学情绪得到改善,能够重新看待亲子关系,并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因此,面对“父母偏向二胎”的新家庭关系,承认它存在比期望它变好更现实,只有真正面对现实,心理承受力才会提高,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词:厌学;亲子关系;自我成长;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45-03
  一、个案概况
  小张,高三女生,个子不高,戴眼镜,皮肤白净,非独生女。很小的时候,亲生父母离婚,她跟随母亲漂泊几年后,一起来到现在的继父家中。小张上初三时,母亲为继父生了一个男孩,面对这个新的家庭关系,她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上了高中以后,小张觉得父母很少关注自己,虽然自己成绩还不错,但是母亲和继父要求很高,自己难以达到。高二下学期,小张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经常写不完等情况,学习成绩下滑。进入高三后,小张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连自己最擅长的生物学科也学不下去了。为此,小张父母经常数落她,她与父母的关系一度很紧张。
  二、案例分析
  小张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她认为父母不关心她,想用成绩差来引起关注。小张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有了继父之后,继父对小张一直很好。她认为弟弟出生后,父母的精力和关注点全在弟弟身上,自己唯一能够让父母关注的事情就是学习,这让她深刻体会到了“被抛弃”“不重要”的感觉。
  当人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往往会引发负性情绪和非理性行为。小张“被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这让她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内心被焦虑充斥。
  三、咨询目标与方案
  (一)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帮助小张缓解焦虑情绪,减轻痛苦。
  远期目标:帮助小张认识到她认知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调整认知,增强适应能力;重新看待家庭关系,学会与家人相处。
  (二)咨询方法及理论基础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产生困扰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头脑中存在的对事件的不合理解释,即不合理信念。
  小张认为弟弟夺走了父母对她的爱,因为性格内向敏感,她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咨询师引导她改变错误认知,重拾自信,同时运用放松训练缓解负性情绪。
  (三)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评估分析阶段(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第二、三次咨询),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引导小张发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第三阶段(第四次咨询)是咨询效果巩固和结束。
  咨询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四、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摄入性会谈,采用倾听、共情等技术,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做出初步的分析与评估,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次见面,小张很紧张,我指导她做了一次呼吸放松训练。待她放松下来后告诉她,咨询中我会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谈话内容是保密的。让小张感受到咨询师的关心、爱心及平等待人,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小张逐渐卸掉防御,开始讲述她的学习和生活事件。
  初中阶段,小张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父母经常夸奖她,给她买礼物和带她出去游玩,几乎有求必应,小张也认为应该好好学习报答父母,一家三口算是其乐融融。上了高中,小张开始住校,两周回家一次,父母都是在忙着照顾弟弟,只会询问她的成绩怎么样,是否缺钱。成绩好的时候,父母会教育她不要骄傲,争取更好;如果退步,则会批评她。小张感觉自己已经失宠,无论学习好坏都会被责骂,认为学习“没有用”,逐渐放弃努力。
  咨询师随后与小张的继父进行沟通。继父承认平时和小张沟通较少,但认为小张所说的“毫不关心”并不是事实,自己因为照顾弟弟和挣钱养家,已经分身乏术,确实难以有精力去照顾她。而且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愿意跟他们讲,他们也很着急,但又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瞄准成绩,以为让她努力学习总不会错,谁知小张越来越反感。
  了解基本情况后,我跟小张一起分析她厌学、对家长不满的主要原因,引导小张意识到“反正都不在乎我,学习好坏也无所谓”的想法是对父母的消极反抗,本质是被关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第二次咨询
  本次咨询首先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然后与小张一起寻找她的不合理信念。部分咨询对话摘录如下。
  咨询师:为什么说父母对你“毫不关心”呢?
  小张:我两周才回家一次,都不好好招待我,还让我干活,帮他们照顾弟弟。
  咨询师:就是只让你做事,没有别的?
  小张:也不是没有,也会问一些如吃的怎么样、有没有钱、学习能不能跟上之类的问题。唉,就是没有以前那么关心我了,他们把爱全给了弟弟。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认为父母其实也关心你,只是没有像以前一样那样关心了。
  小张:对的。
  咨询师:你认为父母对待子女怎样做最好呢?
  小张:我觉得他们应该多关心爱护孩子,多一些生活上的照顾,不能随便指责我。
  咨询师:可以这样说吗,应该像对待弟弟一样照顾你?
  小张:是的,我也是孩子,為什么就不能像照顾弟弟一样照顾我呢。
  咨询师:也帮你穿衣服、喂饭、哄你睡觉?
  小张:(微笑)那倒不至于,我小的时候才这样,现在都这么大啦,当然自己做啦。经您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偏激了,弟弟这么小,确实需要他们来照顾,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照顾我的。我只是希望他们除了看护弟弟外,也多关心我一点。   布置家庭作业:分析“父母应该时刻为我着想”“他们再也不爱我了”等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第三次咨询
  首先反馈家庭作业,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这个阶段中,尝试用逻辑推理等技术教会小张和原来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部分咨询对话摘录如下。
  小张:小时候,只要我一生气或者不高兴,妈妈就来哄我了,她说我是唯一的宝贝,不论发生什么事,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
  咨询师:现在不是了吗?
  小张:不是啦,现在我不是唯一了,有了弟弟,他们都喜欢弟弟。
  咨询师:照你这么说,妈妈只能爱你一个人,弟弟分走了妈妈的爱,那他是你的敌人?
  小张:哈哈,好像是啊,但怎么能是敌人呢,他是我弟弟呀!都是一家人。
  咨询师:噢,既然是一家人,大家相亲相爱,妈妈是不是也可以爱弟弟呢?
  小张:也对哦。妈妈也能爱弟弟。只是我觉得妈妈应该对我再好点。
  咨询师:你希望妈妈像你爱她那样爱你。
  小张:对,就是这样!
  咨询师:那你是怎样对妈妈的呢?你给妈妈洗衣服?做饭?哄妈妈开心?
  小张:其实没有。我就是心里想她。我懂你的意思了,我自己都做不到百分之百关心父母,也不能要求他们这样对待我,毕竟他们已经很忙了。
  我引导小张正确看待目前的家庭状况,让小张找出她认为的“幸福家庭”的特点,回忆以前三口之家的美好时刻和不足。然后,对比分析“幸福家庭”和现在的家庭各自的特点,重点是找出现在家庭中的温暖之处,重新看待目前的家庭状况及新的家庭关系。
  第四次咨询
  在这一阶段,我与小张一起回顾咨询过程中她所产生的认知改变,并重新构建合理信念。
  我和小张一起梳理回顾了前面三次咨询。小张认为,用不学习来谋求父母的关注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父母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缺点和不足,在对待自己的时候,可能就是方法不对,而并非抛弃。自己从未站到父母角度深入想过问题,没有感受到父母关爱方式的变化,对父母存在一些误解。小张觉得自己要把握住当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想法变了之后,接纳了家庭,和家人联系频率增加,也能和父母说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感受到了父母的变化,对自己的关心多了起来。现在大部分时候可以静心学习,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学习上面,焦虑等負性情绪明显减少,成绩有所回升。
  咨询师评估:经过观察和会谈,确定咨询目标基本达成。求助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尽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但已经可控,和父母的有效沟通增多。
  求助者父母评估:孩子现在愿意跟我们视频和电话了,能够理解我们,对弟弟的关心也多了起来,少了很多不耐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六、咨询反思
  面对“父母偏向二胎”的新家庭关系,承认它存在比期望它变好更现实。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都与家庭有关,亲子关系恶化是造成家庭环境恶化的首要因素,而第一个孩子往往是受伤严重的那一方。亲子关系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只有真正面对这种现实,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成长、成熟。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邱芳,李然.高中生适应不良诱发学习焦虑的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56-58.
  [3]燕良轼,王小凤,李桃,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1):123-128.
  [4]吴旻, 刘争光, 梁丽婵. 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5-63.
  [5]洪秀敏, 刘倩倩. 父母养育压力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一孩父母和两孩父母的潜在剖面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4):766-772.
  [6]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水中有个月亮——运用积极心理技术修复原生家庭母子关系[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6):54-55.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CBA联赛留下的半截子赛程与新赛季中超联赛先后开战,半年来看得烦人的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重新成为球迷的收视首选。体育回归生活,伏天里的人们又有了兴奋的谈资。说盼望已久,首先指的不是球赛重开,而是疫情防控得力。没有“低风险”这个充分条件,开心看球真是想都别想。在这个意义上说,CBA和中超联赛的组织者、参与者的确该感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感谢那些为战胜疫情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没有举国上下合力抗疫防疫,哪
娜拉的觉醒,始自一个怀疑的时刻。从全权的信任、依赖、委托,到带着质问,怀疑地睁开眼皮。这是一个惊恐的时刻,一番前所未有的胜利,同时也是一出悲剧性的大戏。从此,命运不在天神或夫君的庇护之下;她自己的命,须一分一厘地挣。文明随之出现一种迷人而危险的转折,女人走入了没有穷尽的革命的旅程。  早在私有制产生之前,女人已被归入私有财产和美丽的奴隶。她们既不能像公民一样行使公共权力,也不能如一个完整的人一样,
〔关键词〕自我概念;自我同一性;自我认识;“沙盘物语”  【活动理念】  利用“投射”原理,把个体咨询技术、团体沙盘等心理辅导方式的思想、技术融入活动设计中。活动形式参照团体沙盘游戏,以教室为沙盘,以学生为沙具。沙具呈现的是学生认为能代表自己的动物,实际上是把对自己的认识“投射”出来。以“认识自己眼中的我”“认识他人眼中的我”“认识理想的我”为线索设计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独有的特点、优
季节与美食  “龙虾之乡”江苏淮安盱眙县举办龙虾开捕仪式暨第二十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开幕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乐活  河南许昌曹魏古城人流不断增加,不少商户逐步延长经营时间,丰富夜间消费产品。花仙子  山东省滕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播免费为当地鲜花代言,通过赏花、品花茶的直播带货,帮助花农解决“卖花难”问题。博物馆之美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市民走进南京博物院参观,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今年国際博物
成才,是时代的召唤。  成才,是人生的灿烂。  国力的差距,就是人才的差距,教育的差距。  成才,成有用之才,有德之才,栋梁之才,济世之才。一个个年轻的梦想,正坚定而笃诚地徐徐出发。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成才,宛若一首歌,虽古老却永远新鲜如昨,永远激荡人心。本期几篇文章,从不同视角,从不同高度,演绎着这同一个命题。其中包括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及张爱玲的《天才梦》,鲁迅、
第一个瞬间: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英国和文化研究的初衷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英雄时刻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爸爸是一位木匠,后来打拼成为一位拥有二百多个车库和较好生活的人。我们一直生活在工人社区,生活在工人文化之中,五十年代及之前的工人文化在几百年之中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只是到了我这一代,才有了文化娱乐消费这样的事情,这是我的前辈所不能想象的。我买了录音机,买了磁带,被来自美国的摇滚乐
〔关键词〕人际交往;小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教学中想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借用学生的现实经历,往往会产生阻抗现象或者是产生社会赞许效应,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因此我们利用“投射”的原理来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敞开心扉,表达意愿,宣泄情绪,从而疏解情绪,调整认知,改变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本节课要学习的
传承人首先要传“真”,就像我做歙砚,砚石要真;第二要传“精”,把精湛的技艺传下去;同时还要传“实”,这是一种精神,就是做人实在、手艺扎实、心态纯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技艺传承人 王祖伟  当传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日常生活,当冰冷的文物有了“温度”、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延续形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通过“拥有同款”“网红打卡”的方式,与历史对话,与传统共鸣
对于一位真正虔诚的基督徙来说,维护基督教教义、保卫基督形象,是他的重要责任。异教徒乃至诡辩家以漂亮的说辞叫人遗弃基督,正是魔鬼的诱惑。若无力与之对辩,也要鄙弃疏远,不让它的魔法动摇自己原来的信念。  卡赞扎基及其著作便是这样被教会及教徒鄙弃的。十多年前,改编自卡氏同名小说的电影《基督的最后诱惑》在香港上映,跟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外籍教徒一样,大批海外华籍教徒也抵制它。  使人奇怪的是,卡赞扎基对
〔关键词〕考试适应;学习辅导;角色扮演;初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6-0043-03  【活动理念】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孩子来说,从小学到初中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同学小学考试成绩优异,可是却在初中的考试中受到自信心的严重打击。相比于小学,初中的科目考试明显题目更难,考试次数更多,知识面更广。面对考试,大部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