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班会课存在班主任唱“独角戏”、学生不重视、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何提高班会的实效性,将自主性德育原则落到实处,是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班会课多年的实践,探讨出了“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关键词:中学生;学生自主;班会;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课题组依托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2014年对区四校889名中学生就“班会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班会的原因普遍为:班会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经常是班主任唱“独角戏”。为此,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实践,并探讨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
二、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特点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式学习或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而学生自主型班会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最佳途径。
所谓的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自主分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评价,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班会。它遵循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具有班会主题自主化、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其涵盖的“五大自主性”具体概况如下:自主选题,自主分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评价。
三、“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的实践
为了使自主班会便于操作,笔者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即指导学生把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来开展班会活动,每个阶段包含若干步骤,共计五个步骤。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课前导入(①自主导思)→课中活动(②自主质疑;③自主讨论;④自主提炼)→课后点评(⑤自主评价)。“三段五步法”将一堂班会课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链。
第一步:自主导思——巧设情境,引出主题。
自主导思是自主班会模式的第一阶段“课前导入”热身环节。通过有关社会现象的视频回放、图片展示、故事叙事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班会的主题。
一节好的班会课开场必须要引人入胜。从社会现象或问题说起,过渡到身边问题,水到渠成。如在“如何与同学或室友友好相处”主题班会中,笔者先从复旦投毒案开始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主持人顺势利导启发同学思考:问题出在哪?为何会造成如此不堪的后果?学生们也就明白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共同探讨同学间相处的艺术以及理性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从社会大视野的角度剖析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这种导思法能巧妙地让学生领悟本次班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第二步:自主质疑——问题展示,关注现实。
这是班会课第二阶段“课中活动”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流程是: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班级存在问题,激发同学思考,然后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解决方法。
班會课是实施育人理念的课堂,也是解决班级问题的德育课堂。班会需聚焦班级问题,而情景剧表演是动态呈现班级问题的最佳方式。让当事人通过观看同学演出或参与演出去感悟、反思,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在“如何与同学或室友友好相处”主题班会结束后,有一女生主动找到笔者,羞愧地说:“老师,我看了小品就明白室友们的苦衷了,是我给大家带来了不便。我会跟室友们道歉并努力改掉干事拖拉的坏习惯。”笔者听了很高兴,因为学生通过自主班会得到了成长,这种自主成长是积极的、阳光的。
第三步:自主讨论——说说议议,明辨是非。
这一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主持人必须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遵循“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原则,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强调通过群体效应产生的正能量来激励学生个体的进步。它启发教师要调动学生群体内部的良性力量,让它产生正向的引导。因此,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事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整个活动中都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直观地展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会使得班会更富有活力。如:在“从国外游看国人素质”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罗列出了国外游中看到的种种有损国人形象的行为。该如何做才能塑造良好的国人形象和维护国家的尊严?同学们讨论后踊跃发言,各小组大胆地出来表演示范该如何做一个有良好素养的外国游客,学生的表演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步:自主提炼——升华主题,震撼心灵。
在此环节,学生通过激情演讲、班级宣誓、观看感人视频及分享感受等活动,提炼其思想精髓、升华班会主题,撼动师生心灵。
主题的升华是将“小我”变成“大我”的过程,它由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道德和国家利益的层面,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笔者对某一自主班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印象深刻。当班会即将进入尾声时,学生专门设计了一个“贴手印”的活动,让各小组同学代表在印有地球图案的大海报上盖上自己的手印并张贴在班级墙上,表明自己要立志成为“地球卫士”的决心,接着全班紧握拳头宣誓,大声喊出要坚决捍卫地球母亲的誓词,这一环节把自主班会推向了高潮,震撼了师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步:自主评价——多元评价,适时激励。
这是自主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会师生共同参与口头或笔头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班主任事先引导学生明确一节好的班会课的评价标准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设计合理、教育效果好。自主评价给予了学生们一个相互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班主任在作口头点评时,应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对于不足之处可以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型班会课质量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型班会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班主任应做好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者。另外,班会需重视过程的整体性,应围绕主题,开展有梯度、有层次、有联系的多层次班会活动。通过导入话题,激活背景,激发兴趣;通过课中活动,提升意识,深化主题;通过课后评价,总结激励,升华主题。
四、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实施效果
笔者在实施学生自主型班会期间,对学生进行了跟踪访谈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自主型班会反应良好,普遍认为“班会课生动有趣、改变了班级精神面貌、增强了小组和班级凝聚力”。见下表1。
学生自主型班会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原则,为学生创造了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在自主班会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宰者,而是指导者,学生成为班会的积极组织者、参与者和感召者。学生自主型班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德育成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翁宗琮,朱霞云.城乡结合部环境下特色班会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01).
[2]张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务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霞云.“六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初探[J].广东教学,2015(09).
关键词:中学生;学生自主;班会;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课题组依托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2014年对区四校889名中学生就“班会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班会的原因普遍为:班会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经常是班主任唱“独角戏”。为此,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实践,并探讨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
二、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特点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式学习或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而学生自主型班会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最佳途径。
所谓的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自主分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评价,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班会。它遵循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具有班会主题自主化、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其涵盖的“五大自主性”具体概况如下:自主选题,自主分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评价。
三、“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的实践
为了使自主班会便于操作,笔者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即指导学生把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来开展班会活动,每个阶段包含若干步骤,共计五个步骤。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课前导入(①自主导思)→课中活动(②自主质疑;③自主讨论;④自主提炼)→课后点评(⑤自主评价)。“三段五步法”将一堂班会课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链。
第一步:自主导思——巧设情境,引出主题。
自主导思是自主班会模式的第一阶段“课前导入”热身环节。通过有关社会现象的视频回放、图片展示、故事叙事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班会的主题。
一节好的班会课开场必须要引人入胜。从社会现象或问题说起,过渡到身边问题,水到渠成。如在“如何与同学或室友友好相处”主题班会中,笔者先从复旦投毒案开始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主持人顺势利导启发同学思考:问题出在哪?为何会造成如此不堪的后果?学生们也就明白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共同探讨同学间相处的艺术以及理性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从社会大视野的角度剖析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这种导思法能巧妙地让学生领悟本次班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第二步:自主质疑——问题展示,关注现实。
这是班会课第二阶段“课中活动”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流程是: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班级存在问题,激发同学思考,然后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解决方法。
班會课是实施育人理念的课堂,也是解决班级问题的德育课堂。班会需聚焦班级问题,而情景剧表演是动态呈现班级问题的最佳方式。让当事人通过观看同学演出或参与演出去感悟、反思,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在“如何与同学或室友友好相处”主题班会结束后,有一女生主动找到笔者,羞愧地说:“老师,我看了小品就明白室友们的苦衷了,是我给大家带来了不便。我会跟室友们道歉并努力改掉干事拖拉的坏习惯。”笔者听了很高兴,因为学生通过自主班会得到了成长,这种自主成长是积极的、阳光的。
第三步:自主讨论——说说议议,明辨是非。
这一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主持人必须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遵循“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原则,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强调通过群体效应产生的正能量来激励学生个体的进步。它启发教师要调动学生群体内部的良性力量,让它产生正向的引导。因此,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事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整个活动中都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直观地展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会使得班会更富有活力。如:在“从国外游看国人素质”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罗列出了国外游中看到的种种有损国人形象的行为。该如何做才能塑造良好的国人形象和维护国家的尊严?同学们讨论后踊跃发言,各小组大胆地出来表演示范该如何做一个有良好素养的外国游客,学生的表演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步:自主提炼——升华主题,震撼心灵。
在此环节,学生通过激情演讲、班级宣誓、观看感人视频及分享感受等活动,提炼其思想精髓、升华班会主题,撼动师生心灵。
主题的升华是将“小我”变成“大我”的过程,它由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道德和国家利益的层面,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笔者对某一自主班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印象深刻。当班会即将进入尾声时,学生专门设计了一个“贴手印”的活动,让各小组同学代表在印有地球图案的大海报上盖上自己的手印并张贴在班级墙上,表明自己要立志成为“地球卫士”的决心,接着全班紧握拳头宣誓,大声喊出要坚决捍卫地球母亲的誓词,这一环节把自主班会推向了高潮,震撼了师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步:自主评价——多元评价,适时激励。
这是自主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会师生共同参与口头或笔头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班主任事先引导学生明确一节好的班会课的评价标准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设计合理、教育效果好。自主评价给予了学生们一个相互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班主任在作口头点评时,应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对于不足之处可以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型班会课质量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型班会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班主任应做好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者。另外,班会需重视过程的整体性,应围绕主题,开展有梯度、有层次、有联系的多层次班会活动。通过导入话题,激活背景,激发兴趣;通过课中活动,提升意识,深化主题;通过课后评价,总结激励,升华主题。
四、学生自主型班会课的实施效果
笔者在实施学生自主型班会期间,对学生进行了跟踪访谈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自主型班会反应良好,普遍认为“班会课生动有趣、改变了班级精神面貌、增强了小组和班级凝聚力”。见下表1。
学生自主型班会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原则,为学生创造了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在自主班会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宰者,而是指导者,学生成为班会的积极组织者、参与者和感召者。学生自主型班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德育成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翁宗琮,朱霞云.城乡结合部环境下特色班会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01).
[2]张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务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霞云.“六步法”学生自主型班会课模式初探[J].广东教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