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在深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规划和“双减”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召开.会议以“面向2035的教师学习变革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激发教师学习动力、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完善教师学习支持等核心议题,探讨了当前教师学习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展望了面向2035教师所需的学习思维和品质,对于系统、深入思考未来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机 构】
:
北京教育学院 科研处,北京100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在深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规划和“双减”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召开.会议以“面向2035的教师学习变革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激发教师学习动力、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完善教师学习支持等核心议题,探讨了当前教师学习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展望了面向2035教师所需的学习思维和品质,对于系统、深入思考未来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对1510名智障儿童父母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智障儿童的父母有过给孩子治疗的经历,父母过去接受教育指导的比例不到一半且所受教育指导的质量不高;大多数智障儿童的父母有教育支持的需求,且对教育支持的要求很高;就具体的教育支持的方法而言,父母们期望通过纸媒自学的比例很低,面对面指导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他们希望的方式.因此,应从智障儿童的确诊开始,为父母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支持.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三者关系能够反映出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原始社会基本教育形态,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合一.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诞生推动了教育发展,社会出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并存局面,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早期的学校只为特权阶层独享,对于劳动阶层来说,所受到的主要教育依然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学校的普及,学校成为教育的主渠道.但学校教育的“野蛮生长”也存在诸多弊端,探索未来教育关系和形态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注重家庭教育、消
现代学校的分科教学带来了学科规训、学业压力、学习焦虑等问题,导致了学科育人困境,体现了康德提出的“如何在强制中培养自由”难题的强制性.进一步的追问是,学科教学如何能够实现儿童自由精神和民主品格的养成,此为学科育人难题.儿童哲学在儿童观、认识论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主张悬置权威,希望在自由思考的氛围中培养儿童的自由人格,以此弥补学科教学的短板,突破学科育人的困境.儿童哲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即为学科哲学.走向学科哲学的学科教学意味着利用学科内容的哲学资源、学科视角的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实现育人的目标.走
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广泛参与,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思路或发展模式.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主要体现出政府行政管理失当、高等学校自我定位偏失和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程度及能力有限等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我优化和高等教育有效治理的实现.为此,政府要转变职能,从“全能管理”向“有限管理”转变,尤其要在“简政”“放权”“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高等学校要明确办学目标,凸显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自我定位机制;第三方社会力量要发挥作用,实
当学生面对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会产生自发性的反应,如果此时教师研究并尊重学生的思维与情绪情感脉络,将会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以T老师指导C同学解决一道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为例,研究教师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自发性,结果表明: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促进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更好地落实“双减”目标,体现学科教学在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中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