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调节联合虚拟步态训练在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调节联合虚拟步态训练在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选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激励式心理调节联合虚拟步态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及心理状况实施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步速、6 min步行距离、跨步长、起立行走测试评价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DS、SAS量表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激励式心理调节联合虚拟步态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异常步态患者,能有效纠正其异常步态,改善其心理状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进行COPD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其自我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甲状腺癌患者118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目的探究路径化宣教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宣教),观察组(路径化宣教),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