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首届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和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更是离不开大赛组织者的辛勤付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海鸥作为两届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更是为创新大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从大赛的前期筹备,到教师培训,到大赛评审答辩,到后期颁奖,他无不参与其中、积极筹备。我们感谢他的付出,确保了创新大赛的圆满举行。下面,就请他来谈谈本次创新大赛从组织到举办的过程。
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已经结束,本次大赛收到参赛作品共计656件,全省有124所职业院校参加了大赛。本届大赛的多数作品是学生独立(合作)构思、设计、制作完成,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主要是围绕生活、生产和身边的技术构思、设计的作品。最可喜的是作品中开始出现学生在参加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所到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改造或更新的作品。本届大赛作品涉及的知识面、学科种类及设计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首届大赛,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巨大潜力。
依照对作品“自己构思、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要求和“新颖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评审原则,大赛作品经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复评、现场评选和答辩以及项目查新等一系列严格程序的评选,评选出高职组一等奖11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53件、优秀奖34件;中职组一等奖8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160件、优秀奖46件。为了给参赛学校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大赛评选的公平公正性,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本届大赛评委会首先从上报作品中,遴选出280件选题新颖、实用性强的作品,参加了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展评会”。展评期间,各学校以展览的方式把作品摆放出来,供大家观赏,边展边评。最后评审委员会专家还对部分参展作品的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问辩。本届大赛展评会,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也为评选专家提供了一个现场实物的方式。
本届大赛是在首届大赛的基础上,面向全省职业学校第二次开展的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活动,与第一届相比,有明显地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参赛学校对大赛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参与的学校明显增多,各校参赛作品的质量普遍提高。
第二,作品涉及的学科种类及科技含量普遍超过首届大赛。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作品是学生在参加实习时,对生产设备及生产工具提出的新设想或改进意见。
第三,参加过首届大赛的学校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参赛作品的质量及对参赛程序的了解超过没有参加首届大赛的学校。
学校主动参与,弄清楚大赛的参赛程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题非常重要。
多年来,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就业的技能,或者说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两项就业的技能,使他们毕业之后尽快地就业,但对职校生中潜藏的创造能力不够重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是校企挂钩以代培的方式设置的,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开设的,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培养几年,学生们毕业后可以有地方就业,但是教学目标过于单纯,对于很多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点对点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现在多数职校生被认为是考不上大学或是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才选择读职业学校,社会和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不足,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毕业后,只能成为操作工或普通的蓝领。因此关注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中培育创新环境,对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感受职校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我两次参与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直接与职校生接触,让我深深的感到职校生一样富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他们在参加生产实习时,通过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观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改革创新的设想和建议。本次大赛许多参赛的作品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参赛作品中,如高职组的《锥度胀心夹头》《XA6132模拟铣床》《炉窑三维智能视频检测系统》《炉膛内窥仪螺旋水冷装置》;中职的《车床快速夹头》《C6136车床安全互锁装置》《新型太阳能万能角度集热系统》等等,就是学生通过参加实习研制的作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获奖,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参加实习时已经学会思考观察生产设备和工具,尤其是学生们对生产中工人的安全问题特别的关注,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个人的责任心。有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可作为商品,如中职组的《学生午睡宝》《婴幼儿益智声光篮筐》等;还有的作品具有较高新技术集成度,如高职组的《基于MiniITX家庭一站式总管机器人》《管外修障机器人》《彩焰黑章鱼舞蹈机器人》《履带式拟人化动作语音机器人》等,体现了学生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和探索能力;有的作品体现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如《中职的观光浏览车的设计与研发》。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校生同样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职校生一样是可以培养成才的。因此,建议我们的社会及有关部门,在筹划各种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或忽视职校生这一群体,首要是不可以小视了职校生,他们同样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创新”
但是本届大赛上报的作品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选题方面差距较大,有学校的选题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眼界不开阔,不知道在立题之前多调研多查询,比如《黑板擦的改造》这类题目的选题比较陈旧,好多题目是中小学创新大赛中反反复复做了好多年的,又开始在职业学校的竞赛中出现。职校生的发明创新活动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与中小学创新大赛不同的路子,职校生本身多数已经经过专业学习,他们的科技活动应该围绕自己的专业,围绕生产实践来开展发明创新,提出新思想制作新东西。有的学校是在应付上级的数量指标,对作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缺乏新颖性,从而导致不能获奖。
面向职校生开展创新大赛,江苏省是全国第一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希望通过大赛的组织,每一届能发现和推荐若干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作品),把大赛办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赛,还希望把大赛办成有企业不请自来要项目(作品)抢成果的大赛。但是,这些并不是大赛的根本目的,大赛的根本目的,是要在职业学校中,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搞创新的氛围,通过组织大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学会“如何创新”,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通过大赛的举办,在全省职业学校中营造创新环境同时,进而培育出一大批既具备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又有较高的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虽然才举办了两届,但是,在江苏省教育厅、省科协及各联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全省职业学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多数学校的广泛关注,多数学校已经开始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大赛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大赛为龙头带动各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多数学校的共识。当然大赛并不是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但是,通过大赛可以把全省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放在一个较大的舞台上,共同比较、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首届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和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更是离不开大赛组织者的辛勤付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海鸥作为两届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更是为创新大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从大赛的前期筹备,到教师培训,到大赛评审答辩,到后期颁奖,他无不参与其中、积极筹备。我们感谢他的付出,确保了创新大赛的圆满举行。下面,就请他来谈谈本次创新大赛从组织到举办的过程。
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已经结束,本次大赛收到参赛作品共计656件,全省有124所职业院校参加了大赛。本届大赛的多数作品是学生独立(合作)构思、设计、制作完成,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主要是围绕生活、生产和身边的技术构思、设计的作品。最可喜的是作品中开始出现学生在参加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所到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改造或更新的作品。本届大赛作品涉及的知识面、学科种类及设计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首届大赛,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巨大潜力。
依照对作品“自己构思、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要求和“新颖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评审原则,大赛作品经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复评、现场评选和答辩以及项目查新等一系列严格程序的评选,评选出高职组一等奖11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53件、优秀奖34件;中职组一等奖8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160件、优秀奖46件。为了给参赛学校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大赛评选的公平公正性,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本届大赛评委会首先从上报作品中,遴选出280件选题新颖、实用性强的作品,参加了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展评会”。展评期间,各学校以展览的方式把作品摆放出来,供大家观赏,边展边评。最后评审委员会专家还对部分参展作品的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问辩。本届大赛展评会,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也为评选专家提供了一个现场实物的方式。
本届大赛是在首届大赛的基础上,面向全省职业学校第二次开展的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活动,与第一届相比,有明显地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参赛学校对大赛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参与的学校明显增多,各校参赛作品的质量普遍提高。
第二,作品涉及的学科种类及科技含量普遍超过首届大赛。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作品是学生在参加实习时,对生产设备及生产工具提出的新设想或改进意见。
第三,参加过首届大赛的学校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参赛作品的质量及对参赛程序的了解超过没有参加首届大赛的学校。
学校主动参与,弄清楚大赛的参赛程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题非常重要。
多年来,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就业的技能,或者说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两项就业的技能,使他们毕业之后尽快地就业,但对职校生中潜藏的创造能力不够重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是校企挂钩以代培的方式设置的,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开设的,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培养几年,学生们毕业后可以有地方就业,但是教学目标过于单纯,对于很多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点对点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现在多数职校生被认为是考不上大学或是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才选择读职业学校,社会和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不足,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毕业后,只能成为操作工或普通的蓝领。因此关注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中培育创新环境,对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感受职校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我两次参与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直接与职校生接触,让我深深的感到职校生一样富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他们在参加生产实习时,通过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观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改革创新的设想和建议。本次大赛许多参赛的作品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参赛作品中,如高职组的《锥度胀心夹头》《XA6132模拟铣床》《炉窑三维智能视频检测系统》《炉膛内窥仪螺旋水冷装置》;中职的《车床快速夹头》《C6136车床安全互锁装置》《新型太阳能万能角度集热系统》等等,就是学生通过参加实习研制的作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获奖,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参加实习时已经学会思考观察生产设备和工具,尤其是学生们对生产中工人的安全问题特别的关注,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个人的责任心。有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可作为商品,如中职组的《学生午睡宝》《婴幼儿益智声光篮筐》等;还有的作品具有较高新技术集成度,如高职组的《基于MiniITX家庭一站式总管机器人》《管外修障机器人》《彩焰黑章鱼舞蹈机器人》《履带式拟人化动作语音机器人》等,体现了学生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和探索能力;有的作品体现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如《中职的观光浏览车的设计与研发》。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校生同样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职校生一样是可以培养成才的。因此,建议我们的社会及有关部门,在筹划各种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或忽视职校生这一群体,首要是不可以小视了职校生,他们同样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创新”
但是本届大赛上报的作品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选题方面差距较大,有学校的选题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眼界不开阔,不知道在立题之前多调研多查询,比如《黑板擦的改造》这类题目的选题比较陈旧,好多题目是中小学创新大赛中反反复复做了好多年的,又开始在职业学校的竞赛中出现。职校生的发明创新活动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与中小学创新大赛不同的路子,职校生本身多数已经经过专业学习,他们的科技活动应该围绕自己的专业,围绕生产实践来开展发明创新,提出新思想制作新东西。有的学校是在应付上级的数量指标,对作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缺乏新颖性,从而导致不能获奖。
面向职校生开展创新大赛,江苏省是全国第一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希望通过大赛的组织,每一届能发现和推荐若干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作品),把大赛办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赛,还希望把大赛办成有企业不请自来要项目(作品)抢成果的大赛。但是,这些并不是大赛的根本目的,大赛的根本目的,是要在职业学校中,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搞创新的氛围,通过组织大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学会“如何创新”,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通过大赛的举办,在全省职业学校中营造创新环境同时,进而培育出一大批既具备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又有较高的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虽然才举办了两届,但是,在江苏省教育厅、省科协及各联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全省职业学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多数学校的广泛关注,多数学校已经开始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大赛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大赛为龙头带动各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多数学校的共识。当然大赛并不是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但是,通过大赛可以把全省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放在一个较大的舞台上,共同比较、共同发展、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