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职教集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现代冶金”发展新形势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天津冶金职教集团在“三会一体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下,结合冶金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创新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法,打造优势专业,服务“现代冶金”发展新形势。
  关键词:职教集团;现代冶金;环境工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228-02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中指出:职业教育集团要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合理定位、协调发展、办出特色。以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布局、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衔接。
  一、背景介绍
  天津冶金职业教育集团于2005年成立,由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领导,秘书处设在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我国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冶金产业面临着产量乏力、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等诸多问题。作为集团内的职业院校,为集团成员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因此,通过职教集团建立的“三会一体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学院对集团内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针对当前冶金产业形势,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服务于“现代冶金”发展新形势。
  二、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现代冶金”发展新形势
  (一)创新了“3—5—3式”人才培养模式
  學院将专业建设融入京津冀环保产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三岗融入、五环融通、三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三岗融入”是指本专业所对应的“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岗位群。“五环融通”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相互融通、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相互融通、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互融通、企业文化与学生素养相互融通、技能证书与学生评价相互融通。“三元融合”是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工作结构为逻辑,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实践育人。每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都配置对应岗位能力分解的技能实训项目、专业知识、案例教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生产的操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致,达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采用与山东星科共同开发的水处理仿真软件(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背景),实现课堂教学做一体化,结合天煌科技全国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的技能操作,利用改造后的分析化学实训室,加强课程内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内容,学生可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废水处理工、废气处理工、固废处理工等),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融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极大地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
  (三)校企共建综合性实训基地,创新“四真”实践教学模式
  “四真”实践教学模式对接“三废”处理工艺与操作技术领域,突出岗位技能训练的实训设计:以岗位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实训内容,营造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真做、真景、真考贯穿整个实训过程。
  学院教师深入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天津钢管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大型冶金企业为依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依据职业标准,按照工作过程中岗位需要,引进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选用实际生产项目,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和优质课程资源,较大程度的丰富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共同监测周边冶金企业环保指标,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环保需求,提出改进方案,开发实训项目,创新了“四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考、评”一体化教学。
  三、职教集团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职教集团组成单位融合意识不强
  天津冶金职教集团现在处于办学的初级阶段,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松散,多数以协议为联合纽带,基本组成形式是以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行业、企业联合参加组建,各成员单位之间没有深度融合的利益基础,因此,如何以有效的组织形式激活办学活力,将是今后职教集团发展中的重点研究问题。
  (二)资源共享尚未完全实现
  职教集团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的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建设方面,行业组织没有发挥其行业监督作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标准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对职教集团质量监控机制建设缺失,直接影响了职教集团办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书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实践与趋势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108-112.
  [2]王爽,刘家英,王丽,费文庆.职教集团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2013,(22):45-46.
  [3]周飞舟.区域化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途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4):139-140.
  [4]徐芳.依托职教集团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旬刊,2013,(4):3-5.
其他文献
摘要: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体,它和圆是有一定区别的。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们如何更好更快地认识圆柱体,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番研究,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对圆柱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自由;创造;快乐;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254-02  一、案例的来源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
摘要:对于中职校学生,只有打破差生的思维定式,才能有相对客观的“公平公正”。要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抓班级差生有时比抓班级优秀生更有效。这就是“木桶原理”的逻辑,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那块。在班级学生管理中,应和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把握好对学生关爱的尺度。  关键词:中职校学生;公平公正;木桶原理;关爱的尺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文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探索了大班教学环境下课程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分析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中不同维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总结出了大班教学环境下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互动方式,从而为大班授课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大班教学;多维互动;有效性;行为事件访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75
摘要: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安全人才培养的规律。为了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深化安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了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班。本文针对试点班目前的实施情况做出一些思考,为试点班人才培养方式的践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试点班;动态管理;小班授课;导师制;专项奖学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
摘要:当前,一些民办高中和中职院校招收的大都是中考成绩达不到公办高中分数线的学生,从生源质量上来说这些学生大都是学困生,针对学困生的现状及特征,课题组坚持“慢课堂”教学理念,主张慢讲、慢教、慢思、慢学、慢练、慢进,让学生在慢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学有所获。  关键词:学困生;慢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40-02   一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授课形式,通过对这一授课形式的灵活应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翻转课堂与参与式教学的耦合性实践,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知识与技能内化的效率,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起着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参与式教学;高职课程;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1
摘要: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探讨。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专业课程体系、精品课程体系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教材体系建设包括邮政特色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两个方面。  关键词:邮政通信管理专业;校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
摘要:教师的成长一直备受重视,特别是随着“国培计划”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发现一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压力过大,工作琐事多,创新程度低。因此,关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的倦怠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是“国培计划”承担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
摘要: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数量显著提高,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对留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深入研究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机制,以期为整个高校体系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004-03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摘要:包括韶关学院在内的地方高校在通识教育落实上,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领导层面表现为顶层设计缺位,配套资源不足;课程设计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课程体系缺乏科学规划;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选课机制僵化。教师层面主要是开课理念陈旧,开课动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层面常出现功利看待通识教育,采用科学主义思维定式,网络学习自律性不够等情况。除此之外,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还因概念不明确、课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