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丽” 把握核心 落实“语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根据课标精神、学段要求、课文特点及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等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读写实际,笔者认为本课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在领悟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居里夫人的永恒之美,并能将此法迁移运用于练笔中。
  一、初识“美丽”,紧扣外貌描写明“语用”
  学生初读课题的“美丽”时,定会想到居里夫人外貌是怎样的漂亮。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们找出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语句,体会主人公的外在美。
  1.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略)。
  2.小组合作探究。
  (1)朗读句子,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美的词,进行品味。(2)仔细读读每句话,想想能体会到什么。(3)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居里夫人的美是不一般的美丽?
  教师可以补充原文中对玛丽·居里外貌的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让学生与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玛丽·居里闭月羞花容颜的美丽形象;让学生们明白作者选用男同学追捧这一事例来烘托出主人公的倾国倾城之美,令人敬佩,也为后面品读居里夫人的内在精神美奠定基础。然而,课文中描写外貌的句子,夹杂着与美丽不相匹配的内容,如“略显疲倦”“略带淡泊的神情”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读到这里,学生自然也会生疑。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统领全段的“定格”一词,品味作者的绝妙写法,刻画在人们心中的不仅是居里夫人非同凡响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对科学事业的伟大创举和巨大贡献。
  二、领悟“美丽”,围绕具体事例习“语用”
  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引领学生深入领悟“美丽”所蕴含的精神所在,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1.抓难句,在理解含义中习写法。
  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们抓住难读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理解,体会其含着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有机渗透写法学习,把语言文字运用落于实处。
  师:大家不仅被居里夫人的美丽容颜所吸引,更是被她可贵的精神之美所折服。文中一定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深深打动着你,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在文旁批注,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生读书,找语句,作批注。)
  生1:“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善于思考,敢于发问,很令我感动。
  生2:“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我想,对待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深究根源的精神特别美,让我佩服。
  师:是啊,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深究根源。同学们再读读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美丽”的。
  生3:作者通过怎样对待捡到贝壳这件事,表达了居里夫人的做事态度。
  生4:作者借研究贝壳写居里夫人无论对什么事物都非常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师:是的,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是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写出所表达的意境。下面再找找,这种写法还体现在哪些语句上?
  生5:我觉得在第三自然段里,居里夫人用工业废渣冶炼……的过程,作者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一口大锅,废弃的破棚子……赞颂了居里夫人不畏艰辛、不怕危险的精神之美。
  ……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难句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写出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的。
  2.析数据,在比较领悟中习写法。
  数字最能说明具体问题。本文所列的数据与“美丽”又有什么关联,它要说明什么道理?这也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师:认真读读课文,把带有数据的句子画出来,说说从这些数据你体会到什么。
  生1:(读所画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提炼镭是非常艰难的。
  师:体会不错。我们来算算三年又九个月是多少天?1365天居里夫人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请同学们再填填数字:1吨=(  )克,0?郾1克的镭仅占1吨矿渣的(  )分之一,有什么感觉?
  生2:提炼镭的过程万分艰难!
  生■:这些数字体现了居里夫人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这份执着的美丽就是课题所说的“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你真会读书,从几个数字体会到那么深刻的内涵。
  生■:还有一些数据也能说明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和淡泊名利之美。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这组数字也凸显……
  抓住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紧紧扣住“美丽”主线,让学生们层层深入地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之处。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领悟到运用数据来表达居里夫人的内在精神美,真实、具体,更具说服力,更令人印象深刻、久不忘怀。这样,语言文字的理解在数据的品析中得以诠释,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在数据的对比中得以践行。
  3.找矛盾,在解决问题中习写法。
  课文中还有两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并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领略文章的表达方法。一处是:居里夫人容颜美丽,却“在悄悄地隐退”。一处是:居里夫人取得巨大成就,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她视名利如粪土”。教学时,教师以矛盾设疑,学生在解惑中顿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看似矛盾的描述,写出了居里夫人为着远大执着的追求,不在乎容颜的隐退,不在乎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不在乎名利的得失……这样既深化了对“美丽”的理解,又领略了作者借矛盾、述事例、表情怀的写法之妙。
  三、书写“美丽”,突出实践迁移归语用
  在学生读懂了“跨越百年的美丽”所蕴含的道理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采用倒叙的手法,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明道理。然后,可以设计适当的读写训练题目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在实践中迁移方法,提高读写能力。
  练习(一)
  读了课文,我懂得了美丽是?摇   ?摇?摇?摇?摇?摇,美丽还是?摇?摇?摇?摇   ?摇?摇,美丽更是?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练习(二)
  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仿照本课写法写一二段话,注意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出该人物的突出品质或精神。
  詹天佑 钱学森 袁隆平 爱迪生
  学生写好后互相交流,互评互改,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例全班讲评,总结写法,指出优缺点,再让学生修改。这样,学生在训练中迁移方法,创新表达,有效落实“语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措施。教师交流政策的提出,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是维护教育公平的保障。为了推动教师有序、正向流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既需要刚性的政府干预,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对交流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完善政策导向——关注外在的规定与激励  1.完善相关法规。要使教师流动制度顺利实行,除了制度内容本身要科学合理外,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及
期刊
小刘是一名新来的大四实习生,在某市×中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助理。从小就很胆小敏感的她,虽然已实习两个月,但每次上课还都会有些紧张。有时候她很想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上好课,但有时候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唯唯诺诺。校长宣布下周一将对实习生进行考核,10名实习生每人准备一堂公开课,表现优秀的两名将有机会被录用。面对激烈的竞争,小刘开始陷入深深的焦虑,不能好好备课,备课的时候出现紧张情绪,晚上迟迟不能入眠
期刊
2014年6月,在江苏省教育厅安排下,我有幸赴英国参观学习。这次赴英的主要任务是接触英国数学教育的理念,进行中英数学教育的对比,促进中英数学教育的融合,所以相当多的课程安排是英国大学教授的讲座和对英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实地考察。  在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两所英国小学,一所是公立学校,一所是私立学校。在英国,有93%的孩子是进入公立学校的,在这里孩子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政府会为每位学生提供3500英镑的
期刊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应邀赴江苏常州为第六届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讨会作学术报告。那一次,数千人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来自第一线的教师那求知的热情给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尝试教学法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从此也与邱学华先生结下不解之缘,参加过他举行的尝试教学法推广的一些活动,撰写过好几篇关于尝试教学理论的文章。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外的各种教学理论数以百计。美国学者邓金和彼得尔曾研究过几千个教学
期刊
品德与社会(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开设的课程。因此,生活既是教与学的媒介,又是教与学的归宿,教师思考与组织教学的路向应当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道德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解读教材时,应当具备儿童生活的眼光,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学生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访问等方
期刊
中心学校班子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所在乡镇小学的教育发展。因为教育政策、办学理念的推行和落实要通过班子建设来实现。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同样需要集体的支撑和影响。  一、唯宽容人,唯厚载物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班子成员的心态和品德决定了班子能不能做事,能做多少事。  1.约法三章。2013年2月,本县教育系统进行人事调整,长坑中心学校调整后新的班子有12人
期刊
古诗词语言凝练跳跃,意蕴深远,而低年级学生阅历浅,积累少,要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入诗境、明诗意,确实不易。小学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怎样实现语言的积累、情操的陶冶与文学修养的积淀,达成“欣赏意境,训练语言”的目标?  一、巧设游戏,竞赛识字,读通诗歌  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古诗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古诗中单音词居多,“掌握汉字基本字义”往往就是掌握基本词义,因此古诗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在很多时候是与疏通词句融
期刊
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唯美且感人的古希腊神话。如何确定神话故事中语言文字的训练,转换学生的学习视角,让神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在学生的视野中灵动起来呢?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应结合本学段的要求,整合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点,将学习故事内容与发展学生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语文的核心价值——凭借文本,触摸语言,学用语文。  一、快速浏览——紧扣词语,简要概括  《普罗米修斯》这一组课文
期刊
《女娲补天》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综合单元导读、课后习题、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等因素,本课教学除了扎实完成课文规定要掌握的生字词,感知人物形象;在语文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核心价值”是:抓关键点、引发想象、促进表达,为学会写想象作文打基础。  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激趣引入,感知神奇。课一开始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有联系的神话故事画
期刊
教学一篇课文,教师面对诸多教学内容,不免认为这也要教,那也要教,于是碰到什么教什么,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教得不深入,练得不到位。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也往往是在教学技巧上动尽心思,追求课堂表面的精彩,崇尚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可是热闹的课堂背后,并没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多少提高。究其原因,首先是课文重点要“教什么”不明确,二是教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怎么教”当然更是糊里糊涂了。可见,具体到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