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好多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讲解的盲点。对解决问题的教学产生教师讲得够多,学生却听不明白。现将在这方面的教学积累的点滴与大家谈谈。
一、解决问题时注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和感觉到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路更清析,方法更得当,记忆更深刻。比如:一袋大米有10千克,每天吃0.5千克,够吃几天?这看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就可能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答案。但只要有经验的学生,就很快明白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即用这完袋大米的总量除以每天吃的数量,就等于够吃的天数。
二、解决问题应与实物或教具相联系
利用实物或教具参与教学,使教学更直观、便捷,学生印象更深刻,所学和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获得的知识点只要形成,终生都很难忘。但教师在使用实物或教具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点到为此,让学生感到的将是回味无穷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更喜欢参与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时分析好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条件的分析和问题的分析是对等的,怎样来解决问题,条件是什么,一定是要弄清楚的。如果对条件和问题模棱两可,或对条件和问题理解不深刻,就可能产生对解题失去信心和感到一片芒然,无从是好。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好所给的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只有把联系点找准了,问题才得以迎刃而解。
四、巧妙运用线段图、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很多教师都知道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或画图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使问题更直观,一目了然。但在画线段图和作图时,我们教师不要图简、图快,一定要按要求作好线段图和绘其它图。如果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图简、图快,学生对教师所作的图一是不理解 ,二是不知问题在哪里。所以,教师画图时一定要做到准确、简洁。比如:教师为了画一个折线或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为了节约时间,草草画成一个图,就使学生不理解和不掌握,或者为了画一个线段图来解决一些工程问题,画出的线段图比例失调,会给学生造成解决问题的困难。
五、解决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因人而异讲解
当然,在一个班级里,有好、中、差生是不可避免的,怎样磨合解决问题在各类学生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很多教师最难以把握的尺度。讲详细,好的学生觉得多烦;讲略点,差的学生像听天书。怎么办?我认为把问题和条件理顺后,让学生齐做,然后下到学生中去对差生多加辅导,好的学生稍以点拨,让学生都感到这个问题已都可以解决,达到了解决的效果,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致极佳,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够良好地解决好问题。
总之,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灵活机动地引导学生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作者电话:13885412828;邮箱:117957222@qq.com)
一、解决问题时注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和感觉到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路更清析,方法更得当,记忆更深刻。比如:一袋大米有10千克,每天吃0.5千克,够吃几天?这看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就可能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答案。但只要有经验的学生,就很快明白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即用这完袋大米的总量除以每天吃的数量,就等于够吃的天数。
二、解决问题应与实物或教具相联系
利用实物或教具参与教学,使教学更直观、便捷,学生印象更深刻,所学和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获得的知识点只要形成,终生都很难忘。但教师在使用实物或教具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点到为此,让学生感到的将是回味无穷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更喜欢参与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时分析好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条件的分析和问题的分析是对等的,怎样来解决问题,条件是什么,一定是要弄清楚的。如果对条件和问题模棱两可,或对条件和问题理解不深刻,就可能产生对解题失去信心和感到一片芒然,无从是好。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好所给的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只有把联系点找准了,问题才得以迎刃而解。
四、巧妙运用线段图、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很多教师都知道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或画图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使问题更直观,一目了然。但在画线段图和作图时,我们教师不要图简、图快,一定要按要求作好线段图和绘其它图。如果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图简、图快,学生对教师所作的图一是不理解 ,二是不知问题在哪里。所以,教师画图时一定要做到准确、简洁。比如:教师为了画一个折线或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为了节约时间,草草画成一个图,就使学生不理解和不掌握,或者为了画一个线段图来解决一些工程问题,画出的线段图比例失调,会给学生造成解决问题的困难。
五、解决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因人而异讲解
当然,在一个班级里,有好、中、差生是不可避免的,怎样磨合解决问题在各类学生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很多教师最难以把握的尺度。讲详细,好的学生觉得多烦;讲略点,差的学生像听天书。怎么办?我认为把问题和条件理顺后,让学生齐做,然后下到学生中去对差生多加辅导,好的学生稍以点拨,让学生都感到这个问题已都可以解决,达到了解决的效果,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致极佳,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够良好地解决好问题。
总之,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灵活机动地引导学生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作者电话:13885412828;邮箱:1179572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