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秤由承重装置、读数装置、基层杠杆和秤体等部分组成,读数装置包括秤砣、砣挂、计量杠杆等,通过手动加减增砣和移动游砣,使杠杆平衡,即可称得物体的重量。但在计量人员周期检定中经常发现不合格的秤,主要有形体的故障和性能的不合格。
1 形体故障
(1)老化锈蚀主要是由环境的潮湿及时间的积累引起的,锈蚀可直接影响灵敏度和示值误差,严重的锈蚀可直接导致台秤报废,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适当更换严重锈蚀件,再做除秀保养。
(2)变形是指在使用中逐渐变形的件。如铸铁件有些是不作时效处理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出现下列情况:有的承重板两端往上翅或承重板受力后产生弹力变形的现象。这样就不同程度地使两承重脚的距离变远了点;秤座的某一对角往上翅起,以致四个销轴不能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有的计量杠杆两端向下微弯,使支点刀刃与重力两点连线的距离加大;四角环和牵制环因强度较差,被逐渐地拉长一点,以至杠杆两侧刀不能保持水平;牵制环长短不一致时,使长短杠杆偏靠到一侧去。
这类故障影响计量性能是较严重的。如两承重脚距离变远的量若超出了刀承的灵活适应范围时,就会造成刀刃的偏锋接触。因而改变了杠杆的臂比数值,就可增大误差。需要适当的增大刀承的灵活性和少量的改变刀承座的中心,来适应两刀承的距离。四个销轴不在同一个面上,就不能保证两侧的刀刃处在同一平面上。尤其长短杠杆偏靠主座的一侧和两个中心环的刀子来行时,直接或多或少地影响秤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修这类的秤,也可从四个吊环内长短不等上取得四个刀承在同一面上。计量标杆两端向下弯曲是要影响灵敏度的。应把支点刀刃到力重两点连线的距离作适当的缩短,至于吊环或牵制环被拉长的故障,更换新件是最好的办法。
(3)磨损是指零件的磨损。所有能单独活动和活性连接的件,都是较易磨损的零部件。如增砣、秤底盒、游砣、刀与刀承、吊环与肖轴、轮与轴以及减磨件等。
增砣、游砣同是秤上所配用的祛码,磨轻后会使秤变小。理应及时校对。刀刃钝、刀承磨有痕迹、减磨片触尖磨平,直接影响到灵敏度,也影响示值误差。反映在计量杠杆上,更为明显。在磨去触尖的减磨片处,因产生了磨擦力矩,随着接触力的变化,也会出现变动误差。处理时一定要仔细。
(4)残破是指秤上的破断零件。如破断的砣架、断刀、视准、轮子、杆挂、顶板、断环、立柱、承重板、秤座长短杠杆、有裂纹的刀承和计量杠杆等。
在修复以上的残破件时,必须考虑秤的计量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不可修复的零件如断刀、裂纹刀等,应予换新;对那些尚有余力、能修复但影响计量性能的件,则坚决不用另行换新。如在刀孔处断裂的长、短杠杆等,不可焊接使用。对那些尚可修复且不影响计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件,可以修复。
(5)缺件是指丢失了的零部件。如丢失增砣、游砣、平衡砣、游砣顶丝、刀、刀承、吊环、牵制环、底盒纽、开口销、计量杠杆、刻度片、减磨销、园球、钩和弹簧等。
修理时选用的零部件必须与原件规格尺寸相符,并与有关零部件配合得当,特别是配件的相互关系和计量公式一定要熟记于心。
2 性能的不合格
(1)不灵是指灵敏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产生不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恢复力矩增大了,二是产生了摩擦力矩。前者是因计量杆杠刀的磨损使支点到力重点连线的距离增大所致。后者是减磨片触尖磨平使触点与刀的旋转轴间产生了距离的关系。此外还有因工作疏忽所遗留的因素:如触尖所触及的部位不平,甚或有麻坑;开口销阻碍刀的转动;基层杠杆支重刀减磨部分陷入刀孔中去,因而使刀承的尖角也插入刀孔;杠杆偏靠一侧和杠杆在吊环里向一侧滑动时,使中心环中的上下两刀刃不平行等,都多少的产生不灵现象。在修制零件时稍加注意,都可避免。垫高秤座的一侧有时可提高灵敏度,但会引起示值误差。
(2)不准是说秤在任意秤量的误差超出了允差范围。误差可分为两种:一是有规律性的,二是不规律性的(即重复性不合格)。有规律性的是说误差绝对值的大小是随着秤量的大小而增减的。这种故障产生于杠杆臂比不正确。如同一杠杆两侧角误差不相等时,证明这两侧的支重距不相等。如承重板两端误差有较大差别时,则是长短杠杆的臂比不相等。在排除前二者问题后如仍出现有规律的误差,是总臂比的问题。可从长杠杆力点刀或计量杠杆刀上予以解决。
(3)不稳(即重复性不合格)即误差的不规律性。是说在同一情况下,所出现的误差是忽大忽小甚至时正时负。产生这样的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摩擦阻力时大时小,如刀刃有缺口、刀承有裂纹或刀痕等;丝杆自行窜动或弹簧失灵使平衡砣自由移动;游砣上下两截未予扣紧;刀银的不牢,还有微小的活动,它在改变着杠杆臂比;刀承在吊环中卡的过死没有足够的灵活适应性;计量杠杆和重心位置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使秤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如游砣腹腔中的铅块自由活动;球和球碗不光不园;牵制环之间受力不均匀;开口销引起阻碍。这都是因两个零件间的接触点有了变化而影响到秤的平衡。更严重的是刀刃的偏锋接触,是秤产生四角变动误差主要原因。只要掌握尺寸,搞好配合,横平竖直,上下对正,即可排除故障。
1 形体故障
(1)老化锈蚀主要是由环境的潮湿及时间的积累引起的,锈蚀可直接影响灵敏度和示值误差,严重的锈蚀可直接导致台秤报废,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适当更换严重锈蚀件,再做除秀保养。
(2)变形是指在使用中逐渐变形的件。如铸铁件有些是不作时效处理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出现下列情况:有的承重板两端往上翅或承重板受力后产生弹力变形的现象。这样就不同程度地使两承重脚的距离变远了点;秤座的某一对角往上翅起,以致四个销轴不能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有的计量杠杆两端向下微弯,使支点刀刃与重力两点连线的距离加大;四角环和牵制环因强度较差,被逐渐地拉长一点,以至杠杆两侧刀不能保持水平;牵制环长短不一致时,使长短杠杆偏靠到一侧去。
这类故障影响计量性能是较严重的。如两承重脚距离变远的量若超出了刀承的灵活适应范围时,就会造成刀刃的偏锋接触。因而改变了杠杆的臂比数值,就可增大误差。需要适当的增大刀承的灵活性和少量的改变刀承座的中心,来适应两刀承的距离。四个销轴不在同一个面上,就不能保证两侧的刀刃处在同一平面上。尤其长短杠杆偏靠主座的一侧和两个中心环的刀子来行时,直接或多或少地影响秤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修这类的秤,也可从四个吊环内长短不等上取得四个刀承在同一面上。计量标杆两端向下弯曲是要影响灵敏度的。应把支点刀刃到力重两点连线的距离作适当的缩短,至于吊环或牵制环被拉长的故障,更换新件是最好的办法。
(3)磨损是指零件的磨损。所有能单独活动和活性连接的件,都是较易磨损的零部件。如增砣、秤底盒、游砣、刀与刀承、吊环与肖轴、轮与轴以及减磨件等。
增砣、游砣同是秤上所配用的祛码,磨轻后会使秤变小。理应及时校对。刀刃钝、刀承磨有痕迹、减磨片触尖磨平,直接影响到灵敏度,也影响示值误差。反映在计量杠杆上,更为明显。在磨去触尖的减磨片处,因产生了磨擦力矩,随着接触力的变化,也会出现变动误差。处理时一定要仔细。
(4)残破是指秤上的破断零件。如破断的砣架、断刀、视准、轮子、杆挂、顶板、断环、立柱、承重板、秤座长短杠杆、有裂纹的刀承和计量杠杆等。
在修复以上的残破件时,必须考虑秤的计量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不可修复的零件如断刀、裂纹刀等,应予换新;对那些尚有余力、能修复但影响计量性能的件,则坚决不用另行换新。如在刀孔处断裂的长、短杠杆等,不可焊接使用。对那些尚可修复且不影响计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件,可以修复。
(5)缺件是指丢失了的零部件。如丢失增砣、游砣、平衡砣、游砣顶丝、刀、刀承、吊环、牵制环、底盒纽、开口销、计量杠杆、刻度片、减磨销、园球、钩和弹簧等。
修理时选用的零部件必须与原件规格尺寸相符,并与有关零部件配合得当,特别是配件的相互关系和计量公式一定要熟记于心。
2 性能的不合格
(1)不灵是指灵敏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产生不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恢复力矩增大了,二是产生了摩擦力矩。前者是因计量杆杠刀的磨损使支点到力重点连线的距离增大所致。后者是减磨片触尖磨平使触点与刀的旋转轴间产生了距离的关系。此外还有因工作疏忽所遗留的因素:如触尖所触及的部位不平,甚或有麻坑;开口销阻碍刀的转动;基层杠杆支重刀减磨部分陷入刀孔中去,因而使刀承的尖角也插入刀孔;杠杆偏靠一侧和杠杆在吊环里向一侧滑动时,使中心环中的上下两刀刃不平行等,都多少的产生不灵现象。在修制零件时稍加注意,都可避免。垫高秤座的一侧有时可提高灵敏度,但会引起示值误差。
(2)不准是说秤在任意秤量的误差超出了允差范围。误差可分为两种:一是有规律性的,二是不规律性的(即重复性不合格)。有规律性的是说误差绝对值的大小是随着秤量的大小而增减的。这种故障产生于杠杆臂比不正确。如同一杠杆两侧角误差不相等时,证明这两侧的支重距不相等。如承重板两端误差有较大差别时,则是长短杠杆的臂比不相等。在排除前二者问题后如仍出现有规律的误差,是总臂比的问题。可从长杠杆力点刀或计量杠杆刀上予以解决。
(3)不稳(即重复性不合格)即误差的不规律性。是说在同一情况下,所出现的误差是忽大忽小甚至时正时负。产生这样的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摩擦阻力时大时小,如刀刃有缺口、刀承有裂纹或刀痕等;丝杆自行窜动或弹簧失灵使平衡砣自由移动;游砣上下两截未予扣紧;刀银的不牢,还有微小的活动,它在改变着杠杆臂比;刀承在吊环中卡的过死没有足够的灵活适应性;计量杠杆和重心位置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使秤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如游砣腹腔中的铅块自由活动;球和球碗不光不园;牵制环之间受力不均匀;开口销引起阻碍。这都是因两个零件间的接触点有了变化而影响到秤的平衡。更严重的是刀刃的偏锋接触,是秤产生四角变动误差主要原因。只要掌握尺寸,搞好配合,横平竖直,上下对正,即可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