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单篇阅读是“点”上的精彩,主题阅读是“面”上的精妙,整本书阅读则是“立体”的磁场[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了关于 “阅读整本书” 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教会学生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阅读,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实验小学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安排了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一本书进行阅读、讨论、赏析。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但不少一线教师仍疑惑重重。
  其实从“导读”二字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导”,指因勢利导,是教师作为引领者,根据学生学情之“ 势”,引导学生阅读的行为。“读”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阅读实践。具体在教学时要怎么做呢?下面笔者以自己参加的2018年12月9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实验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兴趣引路:了解作家,设置悬念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一本童话故事书。故事讲述了三个饲养场主为了捕捉狐狸爸爸,一直在洞外想尽办法对付狐狸一家,可没想到自己的老窝都被狐狸一家通过挖地洞的方式打通了,狐狸一家在洞里开起了宴会,而三个饲养场场主却仍然在等待。故事趣味十足,所以我也以趣激趣,以趣导入。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阅读热情被点燃后,就会“一路追问下去”,这就是导读课的首要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导入时,即在作者有“话”我来问的环节中,将事先录制好的敲门声和模仿作者罗尔德·达尔说话的语音在课堂上播放并和语音中的“作者”对话,有意识地将作者的独特经历融入对话中,营造出作者真的来现场的神秘感,同时设下罗尔德·达尔的奇迹配方和见面礼的悬念,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及对他写的这本书的好奇,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截取教学片段如下:
  师:今天想和大家来聊一个词语——“了不起”。看到这个词语,你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内容?大胆展开联想,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全班交流)
  师:看来大家把了不起和极好的、令人钦佩的、不平凡的联系在了一起。那么你们认为怎么样的人才是了不起的人呢?
  此时,录音中的敲门声响起,“作者”介绍自己特殊的经历并请求进来喝杯茶,在学生已经非常期待他进来的时候,他又让学生完成《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奇迹配方并答应去车上拿见面礼。奇迹配方(表1)如下:
  在读片段、知形象的教学流程后,学生已经能将这张配方填好了,也对整本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着我让学生去门口看看罗尔德·达尔怎么还没来,并设置语音留言情景(罗尔德·达尔的书信及留言),让学生明白原来罗尔德·达尔不舍得打扰认真读书的孩子,已经悄悄地把他写的一整套书目当作见面礼放在门口要送给大家,此时学生燃起了读罗尔德·达尔的一套书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预测猜想,系统略读
  此次导读课是在四年级的学生中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阅读能力正在形成,需要在教师半扶半放中不断成长。他们已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但是还没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还有待通过生活经验及学习过程加深;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可以就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进行交流,但还无法完全读透人物形象,对相关主题的书目进行对比与联结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导读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后续的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导读课要引导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轻松与愉悦,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与神奇,对要阅读的“整本书”有大体的了解,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看封面找信息、读简介提问题、看目录猜故事及读片段知形象的阅读实践中引导他们学习系统地略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他们在遇到一本新书的时候知道怎样系统地略读它。具体来说,要先引导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先去关注书名、作者、目录等,再让学生读一读书的内容简介,从整体上把握住这本书的脉络和走向,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目录,通过目录了解猜测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在精彩片段共读中感知人物形象,当然这里的人物形象只是一种初步的印象,还有待在后续的阅读中不断补充丰富这个形象。
  此外,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有持续的阅读兴趣,我通过预测策略教学,让学生边看目录和插图边猜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截取教学片段如下:
  活动四 情节有趣我来猜
  (一)读目录
  1.生读目录
  2.生选择感兴趣的章节
  师:同学们,读故事,其中的一大乐趣就是去猜测故事内容。既然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下面咱们根据目录去猜测着读,享受其中的乐趣吧。
  (二)学习看目录猜测情节
  1.师选择感兴趣的章节
  师:王老师最感兴趣的是“三个饲养场场主”这个章节。
  2.师生根据目录和插图共同预测
  3.师生回忆预测的要领
  (1)可以从哪里预测?——目录和插图。
  (2)可以预测什么——故事的情节、结局;人物的心理、语言。
  (3)根据什么预测——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及联系上下文等。
  4.生预测对比,完成学习单
  师:请你们也像王老师一样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章节,预测情节,再翻开书本相应的部分看看实际写了什么内容,完成这份学习单(见表2)。   5.交流学习成果
  (1)四人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个人说三个人听,说的人用悄悄话,听的人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听。
  (2)全班交流。
  小结:看目录给我们读者提供了很多信息,边看目录和插图边预测着读很有乐趣。预测后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章節来读一读,发送到你们班级的朗读群,这是王老师为你们精挑细选出的片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猜测和推想就叫“预测”,这是一种阅读策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书名、插图、题目、目录或者一些线索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猜测。在情节有趣我来猜的环节中,对第一章节“三个饲养场场主”的目录和插图进行预测后,学生自己预测交流,并完成情节预测学习单,明白预测要有依据,并且要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测,在后续的阅读中关注插图、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等来推想故事的发展。同时,学生预测完及时对照书本相关章节,看看自己的预测和实际是否一样。让学生明白沿着不同的方向预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从而体会不同的阅读体验。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就是教学生预测,预测的过程和黄国才老师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让看不见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细节得以显现”理念一致。
  三、形象感知:片段共读,提出问题
  在导读课中,如果对作品中的重要场景、关键画面作一部分的提前呈现,就会让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们后续的阅读产生影响。所以学生在完成看封面找信息、读简介提问题、看目录猜故事等任务后,我选取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全班共读,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这个片段中狐狸爸爸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分享后再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并分享精彩片段发送到班级的朗读群中。这样,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使下,随着阅读的推进,他们脑海里狐狸爸爸的形象就会不断丰满起来。另外,我在“简介有疑我来问”的环节中,让学生对特别想知道的地方提问,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目标要求,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问,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阅读整本书”应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课中推进课和课后分享课的教学研讨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将会有始有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将与日俱增,成为促进师生自主阅读乃至全民终身阅读的一个杠杆。
  参考文献:
  [1]谭晓明.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旬刊),2018(9):112-113.
  [2]黄国才.让学生的思维听得见——无限风光在其中[J].小学教学研究,2014(25):4-6.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过程指导,轻评改;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写;重主题契合,轻思维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文章以统编教材为载体改变课堂学习方式,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课堂。聚焦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搭建习作支架;自主评改,培养读者意识,二次写作,落实习作训练目标,让成长“看得见”。  关键词: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习作支架;自主评改;二次
摘 要:2019年5月21日~23日,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恰逢五年一次的大督导,六年级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为督导课题。在反复磨课试教过程中,文章作者有很多感触。文章旨在阐述作者在几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也期望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
摘 要:专注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专注力的好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巨大,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专注力问题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专注力较差,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导致学生的课堂效率低下。那该如何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文章指出了目前中小学生专注力的现状,分析了其专注力不强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阐述了一些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关键词:专注力;家庭教育;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7
摘 要:漂流日记,是日记写作的一种形式。它由几个学生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它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激起了写作欲望,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合作;表达;交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中最难突破、最需要花时间的。多练,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日记便可以天天练笔。自打我教学以来,尝试过让孩子们天天写日记,也尝试过让他们一周写一篇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彰显个性。然而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写作却呈现消沉化和思维的僵化,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创作氛围的营造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再到写作的形式乃至后续的点评,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摘 要:区域活动的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文章主要分析幼儿园优化区域活动的评价策略,以落实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策略为:汲取多元信息,确定评价内容,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区域活动评价的策略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115-02  要提高
摘 要:如今,第三方卫生检测行业已成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就业主渠道。在原有CST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院、疾控、企业三方合作,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突出五大职业能力的教学平台,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力与可迁移性,实现了学校与岗位零对接,提高了就业率,为践行专业思政提供了可参考的形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卫生检疫与检疫技术;职业能力教学平台  中
摘 要:中国汉字是民族文化开出的远古花朵,璀璨而艳丽。要想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基因深深植入学生的骨髓里,离不开我们的词语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应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词语教学的质量,促发丰富的语言实践,让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民族文化之花永开不败。  关键词:字理;词语教学;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剖析错误的成因,创设生动的思维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曲折的思维过程,发展深刻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最核心素养——思维素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错误资源;思维素养;简易方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74-0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当今的大多数中学生自视甚高,自尊心极强,抗压能力差。在这样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的产生,让教师苦不堪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背后的故事,联合家校,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学生的“同龄人”,做家长们的“一心人”。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学会倾听;家校联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