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成人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但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笔者针对其特点和弱点,对教学结构优化作多样的创新实践研究,总结出十六字教学法:“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
关键词: 创新教学法 语言 文化 差异性
1.前言
本文所研究探讨的学生,是已成熟或达到法定年龄的人,也就是泛指已离开中学学习阶段,即将或已经进入社会的成人,为了将来个人发展的原因再重返校园接受英语培训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浓厚,而且都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是知识断层问题严重,综合知识结构薄弱,对英语的认知仍然徘徊在中低水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归纳起来就是还没有找到有效学习英语的“窍门”。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不能够简单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教学,因为没有任何一套教材可以称得上是为这种类型学生“度身订做”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施教。成功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水平,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参照专家、学者、同行的意见,并定期与各类学生进行“教与学”关系的探讨,不断对教学结构优化进行多样的创新实践研究,总结出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基本采用了这个教学法,并以这个教学法作为准则,结合每届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地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修正教学过程。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综合了中外专家、学者、同行的经验,结合笔者的教学研究和探讨,但笔者仍然在不断地对其内涵进行细化,对其合理性、有效性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成人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弱点
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班的学生作了统计和分析,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仍有许多共同之弱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不够扎实,世界历史背景知识更加欠缺,由于缺乏世界地理、历史的常识性基本知识,在收听英文新闻、阅读英文原版文章时,往往会导致理解上出现障碍。
(2)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虽然已学习多年,但仍停留在语言的模仿、背诵阶段,没有将英语的语言学习融入其浩瀚的文化海洋之中。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英文原版文章时,即使没有碰到生字难字,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也会不知所云。
(3)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具体表现为听不懂常规速度的英语;听力不过关自然影响到说的能力,更由于缺乏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导致不能流畅地用口头方式表达,即使能够进行口语交流,但没有把握好在特定的语境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和交流;阅读量不足,影响词汇量的积累,也不利于拓宽知识面;写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一方面因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写作感到十分畏惧,写作的实践练习也严重不足。
(4)在所有的弱点之中,最令学生束手无策的当属词汇的记忆和灵活运用。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做了详细的跟踪摸底,词汇量在三千以上的学生仅占10%,半数以上的学生仍未总结出一套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往往是今天记的词汇,过三五天就忘得干干净,而且能记住的单词大部分属被动型,远远达不到“心理词汇”[2](P215-216)的水准,不能灵活地应用在实践中,这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3.成人学生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成人学生英语学习的弱点,不断进行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参照许多专家、学者、同行的意见、观点,摸索总结出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
3.1以学定教
成人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根本目的并非对英语这种语言进行学术的研究,而是将英语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流的工具,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中。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有一句名言:“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6](P468)
笔者认为,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用,那么最有效的教学应该是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需求、目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着眼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在短期内实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笔者任教的“英语浸泡营”采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推出的“Innovations”《创新国际英语教程》系列,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的交流话题如:交友、爱好、假日、购物、投诉、学习、住房、商务、交通、运动、民族、节日、健康、法律,等等,如何在一个学期涉及这么多方面的话题而又能保证学生能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呢?笔者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了解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倾向、学习态度、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然后对所得的学生资料素材作慎重的分析,最后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例如,笔者任教的2008年春季中上班(Level 3)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知识面比较广博,求知欲较强,笔者在教学上,除了涵盖了日常的交流话题外,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就中外文化的异同对交际的影响作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英文散文、诗歌,介绍著名的英文电影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Jesus Christ”、“Pride and Prejudice”、“Song of Music”等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电影之余,向学生引申出泰坦尼克号事件、林肯总统和美国南北战争、耶稣与基督教,世界文明的摇篮及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英国文学代表作、英文歌曲,等等,寓学习于娱乐中,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西方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浩瀚海洋之中。
3.2关注差异
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班作了统计,大致可以把学生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具有专兼职工作经验的学生约占50%,第二类高中毕业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约占25%,第三类初中水平、中专、中技毕业生约占15%,第四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约占10%。这四类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个别差异”[7](P407)。而成人班的学生由于各自的教育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不同,个体差异性则显得更大,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根据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测评(包括综合基础知识,跨文化交流常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知识等),将学生按百分制所得分数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80-100分
第二类:60-80分
第三类:40-60分
第四类:40分以下
授课时,“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而应以全班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应该使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实行最优的结合”[7](P408)。笔者在选材时尽可能照顾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各类学生的态度保持一致,定期与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学习难度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际训练,每个小组分别由各类型水平的学生组成,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弱的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较弱水平的学生能赶上其他成绩突出的同学。
而大部分学习较落后的学生都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学习不得法,自然学起来事倍功半,长期处于这种低效率的学习状态,自然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打击。为此,须经常与这类学生作个别交流,共同探讨改进、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过程并学有收获。
3.3弹性教材
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决定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能只固守单一的一本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设计一套与之吻合的弹性教材。笔者在采用“Innovations”《创新国际英语教程》2教授中上班(Level 3)时,考虑到教材偏重于英语口语的学习,对读、写、译等方面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在全面衡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后,为学生精选了如下方面的知识作为主教材的补充内容:
(1)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原文作为学生精读、泛读的读物,学生在阅读原文时,既能了解西方的文化,又增加了词汇量和句型的学习。
(2)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后,开始教授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日记、邮件、备忘录、记叙文、论述文、散文等。
(3)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了解英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历史背景知识。
(4)学习英语的基本构词原理,掌握英语单词中常用的词根、词缀。了解英语受拉丁语、希腊等语言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单词涵义的基础上,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记忆大量的复杂的词汇。
(5)增加国际新闻的听力练习,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语媒体,如CNN,BBC,ABC,CCTV,VOA等每日新闻节目,让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词汇及其实际应用。
3.4语境教学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存在五个层面上的关联:
(1)所学词汇实际的语意;
(2)交际内容的实际语境;
(3)交际内容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含义;
(4)不同学生由于其个性、背景不同,决定了他/她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存在差异性,也决定了他/她与课堂教学和环境的关系存在差异性。概括为学生理解的语义;
(5)师生共同期望营造的学习语境;
(6)课堂气氛。”[8](P93)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第一、二、三个层面上的关联,通俗地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作课堂练习时,不应该脱离特定的具有逻辑性的语言环境来学习互相毫不相干、孤立的单词或句子。而是在学习有意义的、主题统一的课程中领会新的词汇,掌握词汇和句子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发表见解。”[8](P93)
笔者在教授西方节日课程时,给学生提出了下列的问题:
(1)西方主要的节日有哪些?
(2)西方主要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3)西方主要节日的特点?
(4)中国有哪些节日对应这些西方节日?
(5)对应这些西方节日的中国节日有哪些特点?
(6)描述在中国或外国过中、西方某个节日的亲身经历及难忘的趣事。
在课堂教学中,以图片、电影、动画、故事、传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一个立体的认知,学生在介绍自己如何过节时,调动了大脑中一切有关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英语表达。由于所交流的内容与自身经历有关,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积累了与节日相关的大量“心理词汇”,能够比较清晰、流畅地和外教交流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话题。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第四、五、六个层面上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就是互动。在课堂上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取决于参与互动学生的比例、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营造与之相对应的互动,例如学习拔尖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就某个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大众化的题材,而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交流时,则应尽量选择他们熟悉的主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身体语言。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教师与全体、部分、个体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范围、深度、广度、时间、题材及方式,教师始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不至于偏离了教学主题。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一个开学致词时向学生们提出的忠告:“老师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6](P391)
4.结语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在语境中教语言》)的作者Alice Omaggio Hadley就有关制定以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学计划提出的一些实用指导原则:
(1)教学活动应置于真实的交际情境当中,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语言来探讨问题。
(2)教学活动应有助于学生达到教学的功能性目标。
(3)教学活动应注意多样化,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4)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相称。
(5)教学计划应落实为书面的教案形式。
(6)一课内容结束后应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
每一课内容的教学活动累积起来,应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完成该门课程的各项总体目标。[8](PF15)
赫澎在《基督教与圣经》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从整体上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该民族的文化又无时无刻地不对语言的发展变化起着制约作用。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系统学习英美民族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神话寓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4](Pi)
笔者在教学中基本运用“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水平,强调西方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避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出现母语的“负迁移”,采取有效的教学拓展学生的“心理词汇”,这些努力都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教学相长,笔者从对成人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中获益匪浅。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的词汇如今已突破300万大关,而且互联网上每天还诞生50个新词。[3](P1)随着英语语言的快速变化和发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势必面临巨大的挑战,固守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对成人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永远都不会有止境。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杰,华钧编著.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桂诗春.桂诗春自选集.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3]何克勇主编.英语词源浅释记忆词汇新途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赫澎编著.基督教与圣经.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7.
[5]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宋建林主编.园丁的耕耘世界教育名家传世精品.北京:改革出版社,2000.
[7]章志光主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8]Alice Omaggio Hadley.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Kathleen Graves.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创新教学法 语言 文化 差异性
1.前言
本文所研究探讨的学生,是已成熟或达到法定年龄的人,也就是泛指已离开中学学习阶段,即将或已经进入社会的成人,为了将来个人发展的原因再重返校园接受英语培训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浓厚,而且都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是知识断层问题严重,综合知识结构薄弱,对英语的认知仍然徘徊在中低水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归纳起来就是还没有找到有效学习英语的“窍门”。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不能够简单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教学,因为没有任何一套教材可以称得上是为这种类型学生“度身订做”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施教。成功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水平,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参照专家、学者、同行的意见,并定期与各类学生进行“教与学”关系的探讨,不断对教学结构优化进行多样的创新实践研究,总结出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基本采用了这个教学法,并以这个教学法作为准则,结合每届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地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修正教学过程。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综合了中外专家、学者、同行的经验,结合笔者的教学研究和探讨,但笔者仍然在不断地对其内涵进行细化,对其合理性、有效性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成人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弱点
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班的学生作了统计和分析,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仍有许多共同之弱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不够扎实,世界历史背景知识更加欠缺,由于缺乏世界地理、历史的常识性基本知识,在收听英文新闻、阅读英文原版文章时,往往会导致理解上出现障碍。
(2)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虽然已学习多年,但仍停留在语言的模仿、背诵阶段,没有将英语的语言学习融入其浩瀚的文化海洋之中。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英文原版文章时,即使没有碰到生字难字,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也会不知所云。
(3)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具体表现为听不懂常规速度的英语;听力不过关自然影响到说的能力,更由于缺乏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导致不能流畅地用口头方式表达,即使能够进行口语交流,但没有把握好在特定的语境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和交流;阅读量不足,影响词汇量的积累,也不利于拓宽知识面;写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一方面因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写作感到十分畏惧,写作的实践练习也严重不足。
(4)在所有的弱点之中,最令学生束手无策的当属词汇的记忆和灵活运用。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做了详细的跟踪摸底,词汇量在三千以上的学生仅占10%,半数以上的学生仍未总结出一套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往往是今天记的词汇,过三五天就忘得干干净,而且能记住的单词大部分属被动型,远远达不到“心理词汇”[2](P215-216)的水准,不能灵活地应用在实践中,这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3.成人学生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成人学生英语学习的弱点,不断进行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参照许多专家、学者、同行的意见、观点,摸索总结出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
3.1以学定教
成人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根本目的并非对英语这种语言进行学术的研究,而是将英语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流的工具,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中。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有一句名言:“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6](P468)
笔者认为,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用,那么最有效的教学应该是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需求、目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着眼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在短期内实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笔者任教的“英语浸泡营”采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推出的“Innovations”《创新国际英语教程》系列,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的交流话题如:交友、爱好、假日、购物、投诉、学习、住房、商务、交通、运动、民族、节日、健康、法律,等等,如何在一个学期涉及这么多方面的话题而又能保证学生能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呢?笔者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了解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倾向、学习态度、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然后对所得的学生资料素材作慎重的分析,最后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例如,笔者任教的2008年春季中上班(Level 3)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知识面比较广博,求知欲较强,笔者在教学上,除了涵盖了日常的交流话题外,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就中外文化的异同对交际的影响作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英文散文、诗歌,介绍著名的英文电影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Jesus Christ”、“Pride and Prejudice”、“Song of Music”等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电影之余,向学生引申出泰坦尼克号事件、林肯总统和美国南北战争、耶稣与基督教,世界文明的摇篮及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英国文学代表作、英文歌曲,等等,寓学习于娱乐中,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西方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浩瀚海洋之中。
3.2关注差异
笔者对所任教的成人学生班作了统计,大致可以把学生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具有专兼职工作经验的学生约占50%,第二类高中毕业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约占25%,第三类初中水平、中专、中技毕业生约占15%,第四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约占10%。这四类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个别差异”[7](P407)。而成人班的学生由于各自的教育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不同,个体差异性则显得更大,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根据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测评(包括综合基础知识,跨文化交流常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知识等),将学生按百分制所得分数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80-100分
第二类:60-80分
第三类:40-60分
第四类:40分以下
授课时,“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而应以全班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应该使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实行最优的结合”[7](P408)。笔者在选材时尽可能照顾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各类学生的态度保持一致,定期与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学习难度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际训练,每个小组分别由各类型水平的学生组成,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弱的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较弱水平的学生能赶上其他成绩突出的同学。
而大部分学习较落后的学生都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学习不得法,自然学起来事倍功半,长期处于这种低效率的学习状态,自然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打击。为此,须经常与这类学生作个别交流,共同探讨改进、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过程并学有收获。
3.3弹性教材
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决定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能只固守单一的一本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设计一套与之吻合的弹性教材。笔者在采用“Innovations”《创新国际英语教程》2教授中上班(Level 3)时,考虑到教材偏重于英语口语的学习,对读、写、译等方面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在全面衡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后,为学生精选了如下方面的知识作为主教材的补充内容:
(1)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原文作为学生精读、泛读的读物,学生在阅读原文时,既能了解西方的文化,又增加了词汇量和句型的学习。
(2)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后,开始教授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日记、邮件、备忘录、记叙文、论述文、散文等。
(3)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了解英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历史背景知识。
(4)学习英语的基本构词原理,掌握英语单词中常用的词根、词缀。了解英语受拉丁语、希腊等语言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单词涵义的基础上,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记忆大量的复杂的词汇。
(5)增加国际新闻的听力练习,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语媒体,如CNN,BBC,ABC,CCTV,VOA等每日新闻节目,让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词汇及其实际应用。
3.4语境教学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存在五个层面上的关联:
(1)所学词汇实际的语意;
(2)交际内容的实际语境;
(3)交际内容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含义;
(4)不同学生由于其个性、背景不同,决定了他/她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存在差异性,也决定了他/她与课堂教学和环境的关系存在差异性。概括为学生理解的语义;
(5)师生共同期望营造的学习语境;
(6)课堂气氛。”[8](P93)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第一、二、三个层面上的关联,通俗地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作课堂练习时,不应该脱离特定的具有逻辑性的语言环境来学习互相毫不相干、孤立的单词或句子。而是在学习有意义的、主题统一的课程中领会新的词汇,掌握词汇和句子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发表见解。”[8](P93)
笔者在教授西方节日课程时,给学生提出了下列的问题:
(1)西方主要的节日有哪些?
(2)西方主要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3)西方主要节日的特点?
(4)中国有哪些节日对应这些西方节日?
(5)对应这些西方节日的中国节日有哪些特点?
(6)描述在中国或外国过中、西方某个节日的亲身经历及难忘的趣事。
在课堂教学中,以图片、电影、动画、故事、传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一个立体的认知,学生在介绍自己如何过节时,调动了大脑中一切有关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英语表达。由于所交流的内容与自身经历有关,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积累了与节日相关的大量“心理词汇”,能够比较清晰、流畅地和外教交流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话题。
“语境”,与英语课堂教与学第四、五、六个层面上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就是互动。在课堂上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取决于参与互动学生的比例、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营造与之相对应的互动,例如学习拔尖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就某个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大众化的题材,而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交流时,则应尽量选择他们熟悉的主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身体语言。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教师与全体、部分、个体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范围、深度、广度、时间、题材及方式,教师始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不至于偏离了教学主题。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一个开学致词时向学生们提出的忠告:“老师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6](P391)
4.结语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在语境中教语言》)的作者Alice Omaggio Hadley就有关制定以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学计划提出的一些实用指导原则:
(1)教学活动应置于真实的交际情境当中,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语言来探讨问题。
(2)教学活动应有助于学生达到教学的功能性目标。
(3)教学活动应注意多样化,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4)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相称。
(5)教学计划应落实为书面的教案形式。
(6)一课内容结束后应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
每一课内容的教学活动累积起来,应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完成该门课程的各项总体目标。[8](PF15)
赫澎在《基督教与圣经》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从整体上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该民族的文化又无时无刻地不对语言的发展变化起着制约作用。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系统学习英美民族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神话寓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4](Pi)
笔者在教学中基本运用“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弹性教材,语境教学”十六字成人英语教学法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水平,强调西方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避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出现母语的“负迁移”,采取有效的教学拓展学生的“心理词汇”,这些努力都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教学相长,笔者从对成人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中获益匪浅。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的词汇如今已突破300万大关,而且互联网上每天还诞生50个新词。[3](P1)随着英语语言的快速变化和发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势必面临巨大的挑战,固守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对成人英语教学结构优化的创新实践研究永远都不会有止境。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杰,华钧编著.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桂诗春.桂诗春自选集.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3]何克勇主编.英语词源浅释记忆词汇新途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赫澎编著.基督教与圣经.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7.
[5]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宋建林主编.园丁的耕耘世界教育名家传世精品.北京:改革出版社,2000.
[7]章志光主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8]Alice Omaggio Hadley.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Kathleen Graves.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