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脉冲冲洗吸引器应用于创面清创的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次性脉冲冲洗吸引器应用于创阿清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1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20~61岁,平均(43.2±14.1)岁。感染创面面积为5cm×6cm~26cm×32cm。均采用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进行清创。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9~57岁,平均(40.3±16.5)岁。感染创面面积为6cm×8cm~25cm×34cm。采用生理盐水直接冲洗进行清创。对获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后2周伤口周围的炎性反应和菌溶计数情况评估冲洗后的疗效。结果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为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冲洗后伤口周围红、肿、热临床症状改变及菌落计数(4992±19640vs.21000±19960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渗液较对照组明显变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6,P=0.012)。试验组冲洗后伤口菌落计数(4992±19640)较冲洗前(423000±19538889)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4,P=0.002)。试验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冲洗伤口与传统冲洗方法一样有效、安全,且具有减少手术后创面渗液、使用方便的优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感染性骨不连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特征是骨不连的断端存在骨性感染。此类疾病大部分由创伤所致的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造成,经过反复多次手术均未愈合;少部分由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引起;此外如慢性骨髓炎等继发骨折也可以引起[1]。由于伤口长期不愈合,严重者导致肢体废用、甚至截肢[2-4]。因此,对骨科医生而言,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局部抗生素治疗
期刊
目的 分析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收治23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21 ~76岁,平均41岁.取出原内固定装置后,对无感染患者行再次复位,用直径为4.5 mm的钢板螺钉内固定并扩大固定范围、植骨;有感染者则行病灶清除、外固定支架及抗生素链珠植入等方法治疗;萎缩性骨折不愈合采用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3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左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2 h于2009年8月26日入我科就诊.急诊查体:患者痛苦面容,左后足肿胀,足弓消失,跟骨增宽,足跟部压痛明显,可闻及骨擦音,踝关节活动受限.急诊摄左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片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B(o)hler角为5°,Gissane角为146°,跟骨增宽(图1).CT扫描示左跟骨关节内骨折,骨块分离(SandersⅡ型)(图2)。
期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9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项目检测,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就业体检中乙肝项目检测行为发生。
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年第2季度定稿会于4月22—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本刊总编辑裴国献教授,本刊江苏工作站主任范卫民教授,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宁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李翔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赵建宁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孙俊英教授,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余斌教授,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陈滨副教授,本刊
期刊
目的 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人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对比不同浓度外源性CGRP及其受体拮抗剂CGRP8-37与细胞外调解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人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不同分组将体外培养的人MG-63细胞用CGRP、CGRP8-37及PD98059作用24 h后,通过免疫细
目的 评价l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Stephenm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采用一期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并l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二期纠正畸形治疗Stephen9I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2岁;左足15例,右足10例。既往累计手术次数1—5次,平均2次。术后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
期刊
1840年,Malgaigne首先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开启了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Ilizarov报告了其设计的用于下肢骨牵引延长的器械,并相继就其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上的经验做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张力-应力法则,即建立在组织自身对损伤的再生反应基础上的"张应力理论".这成为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目前,外固定支架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已日趋完善,并广泛应用于骨折固定、肢体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22例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2.6岁.按AO/OTA分型:43-B3型7例,43-C2型9例,43-C3型6例;其中腓骨简单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AO内侧解剖
目的 观察犬肢体爆炸伤并海水浸泡后早期伤口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体质量10~15 kg成年犬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将左后肢爆炸致伤,以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敷料覆盖,实验组20只伤肢以海水浸泡1h,对照组20只未行海水浸泡.术后3d取伤口组织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术后统计各犬肢体伤口愈合时间;4、8周取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2种处理方式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