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78例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77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92%),其口腔溃疡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总有效率高,口腔溃疡、皮疹及发热等改善时间较短,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炎琥宁;利巴韦林;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是医院常见病,其多见于婴幼儿人群,属于小儿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口腔溃疡、厌食、手足疱疹等。手足口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症状严重时,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5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5例分为2组。实验组: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1-76个月,平均(20.51±3.62)个月;病程0.5-7d,平均(3.15±0.63)d。对照组:77例,男44例,女33例;年龄2-77个月,平均(21.01±3.55)个月;病程1-8d,平均(3.20±0.71)d。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55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加强观察,应用退热药、抗生素,给予补液处理,口腔溃疡者,需应用蒙脱石。实验组7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即选择注射用炎琥宁(由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393)8mg/kg,将其溶入5%葡萄糖液100ml,给予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选择利巴韦林(由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330)0.1mg/kg,将其溶入5%葡萄糖液100ml,给予静脉滴注[1]。对照组77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其药物生产厂家、剂量、使用方法等均与实验组利巴韦林相同,两组均需坚持用药1周。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需加强症状观察,同时需详细记录口腔溃疡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用药1-2d后,口腔溃疡完全愈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症状基本消退;(2)有效:用药3-5后,口腔溃疡部分愈合,体温趋于正常,皮疹症状有所缓解,其皮疹面积减少超过50%;(3)无效:用药1周后,口腔溃疡未有愈合,存在低热症状,皮疹症状无改变,或皮疹面积减少不超过50%。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实施χ2与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17.0,均值选择( ±s)表示,当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儿科传染性疾病,其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全年出现,其中夏季为疾病发生的高峰季节[2]。小儿手足口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其传播速度迅速,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忽视治疗或未能得到科学的治疗,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3]。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尽早实施药物治疗是其机体康复的关键,而在小儿手足口病药物治疗中,炎琥宁与利巴韦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得到多位医学专家的认可。方邦骞等[4]人认为,炎琥宁可以影响病肠道毒,防止其DNA合成,有效杀死各种病毒,且其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因此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黄奎军等[5]人认为,炎琥宁可影响毛细血管,并对其通透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防止水肿症状的产生,避免炎性渗出现象,同时可以缓解患儿的黏膜皮疹症状,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效果显著。房辉等[6]人认为,利巴韦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应用后,其可在患儿机体内转变成利巴韦林单磷酸,从而可以较好地抑制乌苷酸,减少或避免病毒DNA进行复制,达到较佳的抗病毒效果。覃平等[7]人认为,利巴韦林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易出现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可与炎琥宁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互补互进,能有效防止病毒复制,改善口腔溃疡、皮疹及发热等多种症状,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我院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对78例患儿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另对77例患儿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其中前者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后者(77.92%),前者口腔溃疡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后者,证实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口腔溃疡、皮疹及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加快机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楚思鹏,韩桂枝,陈淑敏.阿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齐鲁药事,2009,12(05):154-156.
[2]邓顺周,黄坚彤,张春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对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650.
[3]彭文,彭玉,陳竹,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4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23(02):847-849.
[4]方邦骞,陈慧洁.胸腺肽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7(05):27-28.
[5]黄奎军.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11):915-916.
[6]房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0(02):845-846.
[7]覃平.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10):1110.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炎琥宁;利巴韦林;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是医院常见病,其多见于婴幼儿人群,属于小儿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口腔溃疡、厌食、手足疱疹等。手足口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症状严重时,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5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5例分为2组。实验组: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1-76个月,平均(20.51±3.62)个月;病程0.5-7d,平均(3.15±0.63)d。对照组:77例,男44例,女33例;年龄2-77个月,平均(21.01±3.55)个月;病程1-8d,平均(3.20±0.71)d。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55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加强观察,应用退热药、抗生素,给予补液处理,口腔溃疡者,需应用蒙脱石。实验组7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即选择注射用炎琥宁(由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393)8mg/kg,将其溶入5%葡萄糖液100ml,给予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选择利巴韦林(由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330)0.1mg/kg,将其溶入5%葡萄糖液100ml,给予静脉滴注[1]。对照组77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其药物生产厂家、剂量、使用方法等均与实验组利巴韦林相同,两组均需坚持用药1周。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需加强症状观察,同时需详细记录口腔溃疡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用药1-2d后,口腔溃疡完全愈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症状基本消退;(2)有效:用药3-5后,口腔溃疡部分愈合,体温趋于正常,皮疹症状有所缓解,其皮疹面积减少超过50%;(3)无效:用药1周后,口腔溃疡未有愈合,存在低热症状,皮疹症状无改变,或皮疹面积减少不超过50%。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实施χ2与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17.0,均值选择( ±s)表示,当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儿科传染性疾病,其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全年出现,其中夏季为疾病发生的高峰季节[2]。小儿手足口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其传播速度迅速,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忽视治疗或未能得到科学的治疗,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3]。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尽早实施药物治疗是其机体康复的关键,而在小儿手足口病药物治疗中,炎琥宁与利巴韦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得到多位医学专家的认可。方邦骞等[4]人认为,炎琥宁可以影响病肠道毒,防止其DNA合成,有效杀死各种病毒,且其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因此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黄奎军等[5]人认为,炎琥宁可影响毛细血管,并对其通透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防止水肿症状的产生,避免炎性渗出现象,同时可以缓解患儿的黏膜皮疹症状,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效果显著。房辉等[6]人认为,利巴韦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应用后,其可在患儿机体内转变成利巴韦林单磷酸,从而可以较好地抑制乌苷酸,减少或避免病毒DNA进行复制,达到较佳的抗病毒效果。覃平等[7]人认为,利巴韦林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易出现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可与炎琥宁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互补互进,能有效防止病毒复制,改善口腔溃疡、皮疹及发热等多种症状,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我院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对78例患儿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另对77例患儿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其中前者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后者(77.92%),前者口腔溃疡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后者,证实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口腔溃疡、皮疹及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加快机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楚思鹏,韩桂枝,陈淑敏.阿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齐鲁药事,2009,12(05):154-156.
[2]邓顺周,黄坚彤,张春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对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650.
[3]彭文,彭玉,陳竹,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4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23(02):847-849.
[4]方邦骞,陈慧洁.胸腺肽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7(05):27-28.
[5]黄奎军.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11):915-916.
[6]房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0(02):845-846.
[7]覃平.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