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不懂的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例如,我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绝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做出答案。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含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极感兴趣,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噼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三、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在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中,不管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实验,都有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例如:简单的电现象的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纸屑,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要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发现摩擦过的塑料尺先吸引纸屑后又推开纸屑,创造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排斥”两个问题情境,为使全体学生关注,用多媒体显示摩擦过的玻璃吸引两个悬挂紧靠的小球,后又排斥两小球,且两小球也分开了,减慢速度反复显示问题情境,不断刺激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
  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故城县郑口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
外语教学的主旨是使学生能够对非母语的语言运用自如。在目前传统教育的环境下,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方式,如转换教师角色的教学,多种形式辅助教学,以新带旧的行进式教学,培养学
期刊
摘 要: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地利用好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弥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师生讨论—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教学模式,从感情上接近学生,引发兴趣、增强信心,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结构,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与收获。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信息技
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学生上到音体美课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上到数学课就无精打采。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恐怕是对数学的兴趣提不起来,太难而且太枯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总是热不起来。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得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
期刊
目的探究姜黄素(CMM)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CMM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Veh组)。术后3 d,小鼠麻醉处死,干湿称重法检测脊髓含水量,氟替啶(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