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精读文本,落实有效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让学生与文本有了精彩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出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精读文本;有效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又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开展其他一切对话活动的基础。因为学生只有深入地细读文本,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才能与老师和同伴进行平等、多维、高质的对话。结合个人多年的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大量的名师课例,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策略,粗谈自己的体会。
  一、紧扣关键词语,对话文本“核心”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找出这些重点词句,经过反复阅读揣摩,理解作者为何用这词语,用了这个词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节省了阅读时间,同时与文本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入的对话,由关键词的学习进而“辐射”到文本中非重点内容的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会人物内心、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述准确性,学会正确遣词造句,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就如《赶海》一文中,作者到底是怎么表达自己赶海时的喜悦之情的呢?文章写:“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这个“闹”字要抓住,让学生体会“我”对赶海的迫切心情。
  “我”为什么这样迫切?因为赶海很好玩,很有趣。到底怎么样好玩和有趣呢?细读文本以后可以这样理解:海水后退,我们追;海星躲藏,我们摸;螃蟹逃窜,我们捉;大虾逗引,我们捏。这样走进文本后发现,赶海真的很好玩、很有趣。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具指向性,更能走进语言的“内核”,习得语言表达技巧,语文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架起情感桥梁,更好地感悟文本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我们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找好切入点,运用语言、媒体等多种手段,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激越学生的情感,架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桥梁,领悟作者的言中之情,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
  例如我在教《狼和鹿》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凯巴伯森林昔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问:“同学们,看着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纷纷赞美。正在学生竭尽全力赞叹时,我话锋一转,出示如今的凯巴伯森林枯黄在蔓延的情景,又问:“同学们,而今的凯巴伯森林却是这样一张面孔,你想说什么?”学生有的惋惜,有的不解,有的愤慨……就在这惊叹、不解、愤慨中再读课文,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言中所包含的种种感情,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三、融合社会生活,体验文本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研究员”,通过电脑、画报、图片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特点,同时,了解一处自己去过的地方的景色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中的某些必须理解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过程中,我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用总分总的构文方法联系写话,学生熱情很高。
  再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我安排了“走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提出:既然是“课本”,那么这本“书”里就有很多的知识。那么有哪些知识呢?我让学生课后分组去探究,制订研究计划,并且指导了探究途经:可以在书中获取,可以在网上看看,可以问别人,当然最好是自已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在这里,没有“差生”,全是优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又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在他们的脑袋中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像一块块小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引着他们走向科学的深处。在这里,学生的探究面非常广,有研究鸟的,有研究海洋的,有研究鱼类的,还有研究植物的……有的根据花儿开放的特点,编出了四季花谱,根据花儿每天开放的时间特点,绘出了鲜花时钟,根据花的药用价值,写出了“花茶经”……
  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语文教学应该让孩子有被拥抱的感觉。孩子们在语文教学中的被拥抱,不是无所依托的,不是空泛的,而是应让语言文字去拥抱孩子,让孩子在语言文字中被滋养。没有语言文字何来语文?不着力进行语言文字教学,哪能称之为语文教学?那些个词,那些个句,那些个段落,那些个标点,像一湖清凌凌的水,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游泳、嬉戏,被语言文字所浸润,体味着,感受着,被涵养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层面地激活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让孩子成为文本的“知音”;只有让学生与文本有了精彩的对话,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出彩的语文课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老师,教学生涯中的辛苦与与乐趣,很难用只言片语表达。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就选择了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成长进步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从教多年,教过的学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指导的学生在什么竞赛中获过奖,带出来多少尖子生,转化了多少待优生,在业务上怎樣不断磨练,参加过什么样的比赛,怎样一步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如果不翻开证书,不翻翻以前的中考成绩单,似乎这些都记不清楚了,而
王慧青,高霄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S1期撰文指出,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挑战。多元信息形成的多种文化间的碰撞对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挑战,一些西方国家视微媒体为文化渗透的工具,低俗文化也借助微平臺趁势而入,传播内容的多元性弱化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微媒体信息文本的短文字、小篇幅的碎片化传播,在迎合青少年随时随地阅读学习
回顾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2004年为第一阶段,海南、山东、广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入高中课改试验;2005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江苏、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天津等省市区相继掀起课改浪潮;2009年,高中课改进入第三阶段。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一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要】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既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一个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区别于普通本科英语教学,其要求以职业岗位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粤甘携手脱贫奔小康始于2014年,在人才选派、培训、医疗卫生、教育及产业发展上,甘孜州均得到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作为甘孜州的一個县,丹巴县同样受益于广东省的对口支援扶贫工作,但又有自己的扶贫特色。勤劳智慧的丹巴人民积极创新,探索出具有丹巴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  2019年暑假,我来到丹巴中路乡,通过村民走访、入户调查、与专家访谈,以及和村民共同参加敬山仪式、古道修复、藏族晚会等活动,并电话采访政府各
数学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开始都配有章头图和引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对它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在讲章头图和引言时要么一语带过,要么干脆不讲,直接进入新授环节。然而,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章头图和引言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章头图和引言的教学功能和处理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章头图和引言的教学功能  1.帮助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内容、地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在国内推广“无巴掌日”,呼吁“虎妈”“狼爸”改变教育观念,不要再体罚孩子。  笔者对这一建议持赞同态度,可也有疑虑:即使放下了巴掌,采取怒骂、挖苦等其他手段惩罚或羞辱孩子,照样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影响。父母们放下手中的巴掌易,放下心中的巴掌难。  对于“严厉教育”的危害性,教育学和心理学实际上已经研究得很成熟了:其非但没有教育要素,而且是一种巨大
我们的年代  罗 婷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看到这里,我从书页中抬起头,校道上的香樟树叶泛着绿油油的光,于是,大片的惆怅和欣喜开始在我心里潜滋暗长。  天蓝云淡。花香风轻,又是一年好光景呵。  搬到高二楼,突然快起来的节奏,突然多起来的作业,老师突然严厉起来的作风……铺天盖地的改变,真让人有些招架不住。没有星星的夜晚,我从书
【摘要】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让学生的人格得以提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因而,古诗词教学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是能做好以下七个步骤,定能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一、强调朗讀吟诵。二、了解作品作者。三、读懂古语典故。四、把握意象意境。五、品味精彩语言。六、领会诗意主旨。七、推敲表现手法。  【
【摘要】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爱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作文害怕的心理。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然而,有的中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