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实践样态与审思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岗位有着专业要求.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已搭建起自国家至省、市、县、校级的班主任专业培训机制.各级培训项目持续协调启动,地域联动频繁,有力地促进了班主任整体队伍与个体专业素养的提高.班主任专业学习在实践中持续进行,发表或出版的大量科研成果显现出班主任的师德水平、业务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优化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落实全员育人任务、提升培训实效能够进一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爱与规则应双轨同行.有规则才有边界,有边界才更有助于孩子达成生命自觉.作为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域,班集体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生命自觉”的精神家园.结合班主任日常工作,积极探索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立足德育主阵地,树立规则意识;多学科联动整合,培养规则意识;联结游戏活动,体验规则意识;家校协同共育,发展规则意识,助力学生走向生命自觉.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规则童谣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宝贵资源,深受学生喜爱.它促使一年级学生养成好习惯,起到了激趣、认同、唤醒、内化、践行的作用.针对当下弃用、错用、死用规则童谣之现象,我们需研读一年级教材中规则童谣的编排意图,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其分类串联、建库活用、续编自创,让规则童谣变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故事与贴近生活的育人情境,帮助学生涵养好习惯与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