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備搭建金融服務平台樂於傳遞政府惠台政策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u0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陸台商融資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什麼新問題。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身臨其境的大陸台資企業在面臨危機挑戰的同時,更一次又一次經受「融資難」的考驗。
  為了幫助大陸台資企業發展,大陸從上到下、從政府部門到金融機構,也多次「腦力激蕩」幫助台商解決「融資難」問題。作為大陸台商最集中的廣東省,更不斷為台商探討新的融資路徑。特別是兩岸先後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及《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MOU)等一系列協定後,為兩岸經貿合作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也為兩岸金融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中,陳榮備適時地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積極在台商融資服務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在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廣東省台辦的積極推動下,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正式設立一個服務台商的「功能委員會」——金融委員會,以謀求解決台商目前轉型升級中最棘手的融資難問題,這是繼「農業委員會」之後,促進會籌設的第二個與台商有關的功能委員會,也相當於大陸台商成立的第一個金融行業協會。在廣州花都打拼多年的台商陳榮備先生榮任金融委員會首屆會長。
  
  立足珠三角
  擔當服務台商重任
  
  隨著大陸「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廣東正處在加快轉變發展時期,包括台資企業在內的眾多中小企業也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強調,「加快轉型升級是事關廣東前途命運的一場硬仗,要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
  一直以來,由於資訊的不對稱,中小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融資渠道,融資面臨許多困難,轉型升級也成為一種奢望,讓台商「又愛又怕受傷害」。雖然大陸一直在推行扶持台商的優惠政策,但台商對政策的消化和吸收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不僅政策落實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企業在切實轉型升級時,對這些政策依然有「遠水難解近渴」之惑。比如,「台商企業若在大陸向銀行申請貸款,會被當做外資看待,條框的限制也有很多;若在台灣申請貸款,經常會因資產不在當地為由被拒絕。如此一來,台商們也是無可奈何。」陳榮備舉例道。因此,廣東省政府、省台辦及促進會推出的「金融委員會」這一功能舉措,為眾多處在生存與轉型升級掙紮中的台商、台企帶來了福音,陳榮備希望金融委員會成立後能切切實實地解決眾多中小台商企業融資難問題,助台商轉型升級一臂之力。
  
  只「診斷」
  不「操刀」
  提供金融參考方案
  
  其實,近年來大陸對出現的台商融資難問題,出台過很多辦法和方案,如為台商「量身定做」一些融資政策和嘗試等。廣東如今新鮮出爐的金融委員會,可謂是解決台商融資難的新舉措。
  據陳榮備介紹,目前金融委員會的組織架構、組織規則皆已擬定,並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計畫、工作目標。作為成立前的召集人,陳榮備及其團隊已邀請粵台兩地的銀行、保險、證券、融資租賃、信託投資等企業作為其會員(總數約為50家),並聘請相關金融監督部門、金融學界知名人士擔任專家顧問和邀約顧問。
  金融委員會的陣容十分強大,將粵台兩地的大銀行、資金雄厚的金融行業大頭都囊括其中,並擁有專業知識和服務精神的智囊團,為台商企業提供「診斷、引薦」服務,即協助台商企業正確評估自身實力,診斷企業問題所在,為其融資提供多種解決參考方案,指導企業完善自身制度及架構等,並引薦給與之匹配的銀行、融資租賃公司或其他金融企業。
  陳榮備戲稱,「我們就像醫生一樣,幫你診斷,介紹你去看兒科、內科、五官科還是其他科,但一切還是得企業自己選擇決策,我們不會親自操刀來解決問題。」 比如一個台商企業想貸款,但對大陸金融環境很陌生,不知道從何下手,此時便可尋求金融委員會的幫助。金融委員會將全力幫助該企業進行對策分析,該準備哪些資料以確保拿到貸款,又該與哪家銀行或金融企業進行對接及如何對接,但資料的準備及最後的對接能否成功都還是要靠企業自身不斷地努力與完善。
  
  優勢互補
  促進兩岸金融交流合作
  
  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服務在質和量方面皆有迫切之需求,台灣金融產業的發展經驗,正可提供廣東及整個大陸參考借鑒。台灣也能透過廣東市場來疏通島內過於擁擠的金融競爭,粵台金融產業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已是大勢所趨。「省台辦及促進會的高層領導提出籌設金融委員會的設想是非常具有建設性和前瞻性,並且是刻不容緩的。」陳榮備稱,金融委員會的成立,對於那些渴望轉型升級、技術創新、設備改造的中小微台商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廣東省台辦及促進會希望透過「金融委員會」建立一個常制的粵台金融機構交流平台,我們會通過不同形式,積極引薦兩岸金融機構加入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兩岸金融產業研討會,提升兩岸金融交流合作的層次,提升兩岸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及風險管理能力,促進兩岸金融合作立足於「優勢互補,交流共贏」的平台。
  目前珠三角一帶的台商企業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便。金融委員會在廣東省政府、省台辦及促進會的支持與協調下,下一步計畫將會與廣東省21家台商企業協會對接,把金融委員會的服務平台介紹給台商台企,主動深入台商企業聚集中心,以便了解中小微台商企業面臨的具體問題,正如陳榮備所說:「了解了,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務!」
  
  服務他人等於服務自己
  樂於傳遞政府惠台政策
  
  作為一個精明前瞻的台商,陳榮備來廣東投資發展已近20年,其間輾轉多個行業,三度轉型,在金融行業已馳騁多年,是大陸最早一批獲得融資租賃營業執照的台資企業。
  從接到省台辦及促進會推動成立金融委員會倡議起,陳榮備便花費了很多人力、財力馬不停蹄地為籌備金融委員會奔走。陳榮備說:「自己已經在金融業服務多年,對金融業的操作和台商的需求皆有一定程度了解。新成立的金融委員會,是個功能性非營利組織,服務會員企業是我們的宗旨,也是省台辦及促進會領導倡議成立金融委員會一直強調的出發點。我個人非常樂於奉獻於這個團體,也希望能把我的工作經驗充實到服務台商的具體工作中。」
  「金融委員會的運作也要有經費維持,這主要來源於會員繳納的會費和某些自願的贊助費。對於我們服務的台商企業,我們是不收費的。」那麼,對於陳榮備及其服務團隊來說,收穫的到底是什麼呢?陳榮備憨笑道,「服務別人,也是服務於自己。作為會長,首先要有樂於奉獻的精神,衝在服務前線。其實在與大家的互動交流中,我也是有收穫的,收穫的雖不是金錢,卻是極其重要的商業資訊和廣闊的人脈資源。作為商人,最重要的經商原則是要多吸收外面的資訊,多與人交流,注意外面的市場變化,不能閉門造車。加入台商協會,資訊交流多而廣,自己多年來也依賴於協會而成長,所以,在金融協會中為別人提供服務要捨得——有捨才有得。」
  本刊在採訪時追問到:「籌備金融委員會期間有碰到哪些難題?」陳榮備輕鬆答道:「困難當然有,但是,有省台辦及促進會的支持,一切都很順利,沒問題!」
  在促進粵台金融交流與扶持台企方面,廣東省著實做了許多努力,也在不斷地推行政策與服務創新。2007年6月,廣東召開了首次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將金融作為一個重要產業來謀劃發展,提出將金融產業作為現代服務產業的重點產業來抓,這一構想如今已進入實施階段。陳榮備作為金融委員會的重要推手,傳遞著政府惠台政策,讓粵台交流更進一步,服務更深一層!
  
其他文献
社會變革加快,資訊技術提升,産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全球化的競爭壓力不斷提高,許多企業面臨企業改制、戰略轉型等管理變革難題,企業對每一位高管領導力的要求也相對更高更全面,領導力的提升同時也意味著企業競爭力的增加!  領導力提升的4個步驟:  1. 認識自己;  2. 透過自我的改變,提升自我;  3. 自我提升之後進一步協助提升部屬的技能與團隊士氣;  4. 透過所帶領的團隊來完成企業的目標與任務。
期刊
如何破解漲薪難題——向內要效益,向外要援助,如何借漲薪提升企業競爭力?怎樣實現向顧客需求型企業轉變?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企業突圍之路各在何方?  漲薪大潮襲來,企業如何破解難題?  上海耀鼎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企業諮詢部經理徐豪成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通常來講,台商採取因應的對策主要是轉移到大陸人工成本較為低廉的地區,或是縮小經營範圍進行裁員,進行生產設備自動化與管理軟件的改革來減少人力成本,進行
期刊
案例重現  蘇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劉某於2008年左右進入該公司工作,任錫焊膏操作員、生産副組長等職,月工資3000元(人民幣,下同)。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該員工感到身體不適,認爲該公司既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提供勞動保護條件,也沒有按時安排員工體檢,於是員工不得不自費體檢,查出呼吸道出現非健康症狀。據醫生介紹,該症狀是由於員工所處工作環境所引起。員工劉某等隨即發函解除與該公司的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相應
期刊
有家服裝大廠的資深主管自行創業,他採用「縮小版」複製老東家的經營模式,包括商品定位、原料來源、製造流程、外包廠商、連經銷商都是同一批,而幾乎同樣的商品,他的標價卻比老東家低三成,這對老東家的生意當然打擊很大。    缺點未必是缺點     我問老東家:「為何他的售價可以比你低三成?」 答案是「因為他的管理成本低」,這位老闆還進一步解釋:「之前他在我公司負責發包給代工廠,價格都發很高,如今他自己的公
期刊
他們買東西不在乎價格,更看重品質和服務;他們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小部分,卻創造著數字驚人的消費能力,他們是誰?他們就是被商家掛在嘴上,放在心上的所謂「高端消費群體」。  根據統計,2012年春節期間,大陸居民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創歷史最高點。這些巨額銷售主要是由名錶、皮具、時裝、化妝品和香水等高端消費品創造的。甚至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春節中國消費者購買了海外奢侈品三分之一的銷量。    樹立口碑
期刊
案例重現  2009年8月,國家審計署接到舉報,稱湖北有典當公司挪用銀行信貸資金高利轉貸。經數月審計調查,2010年2月審計署通過第4號《審計要情》反映,湖北聯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誼公司」)和武漢雪正投資公司(以下簡稱「雪正投資」)通過關聯企業,以典當之名違規放貸54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5.94億元來自銀行信貸資金,年息高達28.8%~78%,違法獲利2億多元。2010年8月底,
期刊
案例重現  2008年初,渣打銀行向日本上市公司SOFTBRAIN集團創始人宋文洲推銷理財產品。2008年3月,宋文洲先後購買了渣打銀行的四款理財產品,總價值約1億元人民幣。在合同簽訂後不久,宋文洲發現全球經濟下滑之勢,為避免投資風險,於2008年5月致電渣打銀行要求贖回其中兩款理財產品,但多次交涉均無果。正是這兩款理財產品使宋文洲在金融危機中損失高達數千萬元人民幣,超過本金的80%。2009年6
期刊
「漲薪潮」背後,集中暴露出兩對主要矛盾:企業利潤處於下降通道,員工工資的增長訴求處於上升通道,前者無法滿足後者,造成一些企業內外交困,績效下滑明顯。  「富士康未來絕不殺價競爭,而是靠技術賺錢,並藉此讓員工拿到合理收入,將努力成為所在行業中薪酬水準最高的雇主!」2012年5月10日,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在上海富士康總部大廈開工儀式上高調宣佈。  事實上,這家擁有員工總數近120萬人、其中中國大
期刊
台商企業在2012年齊聚上交所,成為近來台商圈議論的焦點,已成一股風潮。在大陸投資經營多年的台商,有機會透過資本市場展現其企業價值;同時,上市也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進一步為企業在大陸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力。  從2012年年初台灣大選後,過個年,兩岸資本市場特別引人關注。台商企業一一敲開上海証券交易所(上交所)上市大門。過去台商想在大陸A股上市,被視為比登蜀道還難 ,尤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更是
期刊
作為從大陸最發達經濟腹地成長起來的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占盡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但同時也遭遇到了最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被外資包圍,強手如雲的長三角地區,聯華超市是如何步步為營實現突圍發展的呢?  近幾年,聯華重新調整戰略,在區域領先,全國占優戰略引導下,聯華以長三角地區為大本營,深耕華東市場,逐步建立了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2012年5月份出爐的「2011年連鎖百強榜」中,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