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数学教学改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数学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是工科的基石,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学好工科是不可能的。学好了数学有利于逻辑思维、统筹、剖析等逐能力的提高。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 教学改革 重要性 问题分析 对策
  
  数学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各种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试用。数学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之中 。
  一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数学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是工科的基石,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学好工科是不可能的。学好了数学有利于逻辑思维、统筹、剖析等逐能力的提高。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参加就业的学生数学知识不够,就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升迁的机会就少。因而数学在职业学校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且必须让学生建立起一定数学基础,才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二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来中职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的,数学基础在初中时中等偏下的。很多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问题,他们既没有最基本的数学基础,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比较零碎,不能把前后的知识点衔接起来,随着教学难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这样基础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来学职业学校的数学难度很大,不太可能吧大部分内容学懂。
  另一方面, 学生在思想上的放弃,产生数学无用论。不少学生他们不仅数学成绩差,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从进入中职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数学对学习技术没有什么用处。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学生不用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
  再者,在教学计划中,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事实上,专业课中很多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知识面窄,知识之间不易迁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中学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教师大多数是在为教学而教学,与专业课,与现实生活结合太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不知学以所用,普教色彩较浓,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功能。
  最后,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教学辅助手段缺乏。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依赖于书本教学,强调记题型,背公式,让学生死板地生搬硬套。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现有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学习被动。学生觉得学习无用,脱离实际,因此,厌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强行灌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越发反感,从而使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1、培养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列”一章中的“等差数列”一节内容时,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2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3只青蛙12条腿,6只眼睛3张嘴……那么,1至5只青蛙对应的腿数是:4,8,12,16,20
  情景二:有一个储蓄罐,打算从今天起,每天存1元,那么在今后的一个星期内,储蓄罐中的硬币数依次为:1,2,3,4,5,6,7
  情景三: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观察数列:
  1、4,8,12,16,20
  2、1,2,3,4,5,6,7
  3、100,98,96,94,92
  提问:以上三个数列有何规律?
  这一下子就将所有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另外,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自去做,不但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排列”这一节课的时候,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三名男生和二名女生排成一队,其中一名女生既不站排头也不站排尾,问:共有多少种站法?
  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自告奋勇出来五名站一下。学生们纷纷要求自己排队亲自站一下,课堂气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学习该部分内容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 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在教学设計方面,尽可能有利于学生参与并创造学生参与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行分层次教学、精讲多练
  中职生“双基”差、底子薄,要注重课堂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分层次练习中,先提出简单问题并让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或来黑板板演,及时讲评。因为题目简单,正确率高,适时进行表扬,可以激发他们做下一层次的动力。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这样可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烦琐的纯数学推导,注重概念、注重结论的应用。
  3、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联系实践)开展教学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了解专业,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同学们知道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列举一些买房分期付款、银行利息问题、存款计息、投资收益以及数学在税收、购物决策、保险等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对于其它专业如:化工类、种植类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可列举农药配制问题;对计算机类可列举一些网络公司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对机电类学生可列举一些旧设备改造问题等等。将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知道数学能为我们专业课服务。
  通过上述种种做法,就能够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从而使数学教学真正起到了促进其它学科学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数据,在迅速增长的网民中,学生用户占21%,是最热衷上网的一族,这远远超过了计算机从业人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只有加强学法指导,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图文并茂,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和思索,我认为这与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谈谈本人在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给学生讲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功能、标准、方法单一,主体错位;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具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多种功能。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评价 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完美,一直用这样的一个标准:即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人际关系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广泛的知识技能外,更应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是使幼儿独立自主,养成自理习惯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有创设情景,组织活动课, 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指把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历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特别重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价都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方式的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预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理解,使学生更自信地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真正融入数学学习全过程,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摘 要】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数感、用数学的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狭窄范畴,它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
什么叫“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通俗地讲:“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涵义。严格地讲,“阅读理解”指的是,通过认识语言形式与结构而获得全部文字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理解”绝不是一种简单、消极、被动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可以说,它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换信息的过程。  随着国内外英语测试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    一、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破旧立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懂得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