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时尚,美丽的包包正在压迫你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撑我们的根本是“龙骨”
  现代人包包里什么都有,仿佛把一生都扛在肩上,沉重的负荷,经常压到肩颈、腰背。
  任何部位的不当使用,身体会用酸痛来警示我们,全世界许多人深受其扰。美国一年花费五百多亿美元,应付每十个人有九个所抱怨的肩颈酸痛、下背痛。据统计,劳保职业伤害中,肩颈及背痛伤害就占了78%。
  脊椎是支撑人体的“龙骨”,从侧面看是呈S形的,提供了直立行走的人类强大支撑与弹性,并保护内脏器官不受伤害。脊椎中的椎间盘致密而富有弹性,像一个中间填了果冻的甜甜圈,椎间盘可以让身体灵活运动,并保护脊椎、大脑和神经。
  可是愈来愈多人因为爱背又大又重的包包,加上经常低头用手机、操作计算机,让椎间盘受挤压变形而受伤,三十多岁就呈现脊椎退化的驼背老态。
  椎间盘这张牌一倒下,如同骨牌效应,其他连锁反应随之而来,如各种酸痛、头痛、手麻、胸闷、胃胀气、颈部僵硬、自律神经失调、发胖,甚至提前老化。腰不好的人,脖子一定也不好,长期有驼背毛病的人,腰与膝盖也不行,肩颈、腰、膝的问题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通过收集神经外科、复健科医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运动医学专家及心理学家的讲述,告诉你隐藏在背包后面的秘密。
  你包包的重力,反映着你的压力
  包包的重量同时反应了心理压力。香港大学研究发现,购物袋愈大愈重的人,愈是说话急躁、明显表示焦虑及压力状况。
  适度的防患未然是好的,但是想把需要用的东西都随身带着,“非这样不可”的坚持,也意味着缺乏弹性和抗压性,无法随机应变,很容易焦虑,产生更大压力。
  聪明背包包的方法
  双肩背包最好,单肩背包次之。
  最好不要把包挂在手腕或手肘上,常见女性把名牌包挂在手肘上,这会伤害到神经。手肘关节不适合挂包包,因为这里的神经又多又细,很容易受伤,建议挂在手肘关节往前约一根手指长的地方,这块肌肉比较强壮,才能支撑包包重量。
  背包包的姿势很重要。
  让你缩小腹,肩膀放松的姿势,才是背包包正确的姿势。
  让侧背包固定在身体正中央(约肚脐)位置,下背部较不会酸痛。包包的背带离身体愈近、愈短,用力承受度愈小,背起来愈轻松。有些学生喜欢耍酷把书包背带拖得很长,在臀部后面晃来晃去,这样会加重身体负担。
  肩包、手提包的重量不宜太重。
  双肩背包可以均匀分散力度,但肩背和手提包会造成单侧重量过重,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沉甸甸的手提包最伤腰部,尤其晃来晃去时更加重负担。手提包基本上是垂直往下的力量,手和肩膀本身不会受力,但手提包对侧的腰部要用力,以及手指握力要承受比较多重量,因此不建议放太多东西,要尽量减少到不超过体重的10%。
  选择肩(靠肩膀部分)带宽一点、平滑一点的包包,包包贴近身体的面积越大越省力。
  如果包包携带的东西多又重,建议把肩带缩短,让包包高度尽量靠近身体躯干,你会发现背起来轻很多。尽量选择尺寸较小的包包。另外,金属和扣环装饰较多的包包也会比较重,选包时要注意。有些包包肩带或手把太细,呈圆弧状、管状、绳状,或是链子等,不要直接背在肩上,受力不均匀,很容易背到肩膀痛。
  买包包前最好先试背,在包包里先放本书或者化妆包等,让包包有点重量,然后背3~5分钟,看看肩膀部分的舒适度如何,以及包包跟身体接触面的感觉,通常接触面越大越服帖越好。
  包包经常换边背。
  把包包背在同一边的肩膀,会让肌肉过度疲累而僵硬,姿势也会歪斜,建议每几分钟就要把包包换边背。
  带两个小包比一个很重的大包好。
  把东西分成两个小包或袋子,左右手分开,一个肩背,一个手提,分散重量。
  整理包包有诀窍。
  研究发现,最重的东西放在背包最中间,在步行的状态下,比较不会改变身体的姿势。 责编/昕莉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德国毕希纳文学奖的得主,德国女作家西碧拉·雷维莎霍夫在接连获得了巴赫曼文学奖、克莱斯特文学奖、柏林文学奖以及德国图书奖等大大小小八个德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后,也成为了当代德国作家的又一个大满贯。  关键词:当代德语文学 幻想 记忆 思辨  中图分类号:I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85-01  现年59岁的雷维莎霍夫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一个保加利
美国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s)近日发布了他们认为会统领 2017 食物界的八大趋势,这份榜单是由Whole Foods和其子品牌 365 店里专门研究顾客消费行为的专家们选定的。下面这份清单里可能有很多您听都没听说过的玩意,总的来说,它们看起来都挺健康。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性补药  属于替代医学范畴的植物性补药会变得很流行,现阶段最流行的补药包括醉椒(印度草药的一种)、姜黄、苹果醋、
让哭闹不止的小宝寶安静下来,如今的一些父母可找到了“妙招”———丢过去个手机或iPad,准保小家伙立马消停。  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或许能让这些家长重新审视所谓的“哄娃利器”:六个月至两岁大的婴幼儿接触带屏电子设备越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越高。具体来说,每日接触手机时间每增加30分钟,宝宝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将增加49%。  其实不仅是语言功能上的损害,手机等电子设备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