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性别及年龄差异

来源 :野生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反应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为了解不同性别和年龄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对大丰麋鹿保护区119头幼体、亚成体、成体麋鹿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雄性麋鹿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指标和血小板总数(PLT)显著高于雌性(P<0.05);碱性磷酸酶(ALP)和葡萄糖(GLU)指标显著高于雌性,胆固醇(CHOL)、尿酸(UA)、尿素(UREA)和甘油三酯(TG)指标显著低于雌性(P<0.05).雄雌麋鹿幼体与亚成体、幼体与成体的多数生理和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亚成体与成体只在少数生理和生化指标上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麋鹿生理生化指标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显著.该研究对探究麋鹿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昭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优越,畜牧业发展历史较早,有昭通乌金猪、乌蒙马、昭通黄牛、盐津水牛、盐津乌骨鸡、威信大种鸡、云南半细毛羊、昭通山羊、威信白山羊等众多优良地方品种.经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畜禽品种改良后,昭通众多优良地方品种种质纯度和种群数量一度锐减,随着近年来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昭通本土优良畜禽品种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地方畜禽品种,为当地发展特色养殖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和数据以供参考.
期刊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643 d,共获得有效照片2820张,记录到兽类(Mammalia)4目7科12种,鸟类(Aves)5目11科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猕猴(Macaca mulatt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
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片区和其他3个重要区域布设12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食肉动物(Carnivora)进行调查,以了解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垂直分布;依据粪便采样与DNA宏条形码分析,对粪便产生者及其食物种类进行鉴定,了解重要物种的食物组成和同域分布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结果表明:在卧龙保护区共记录到13种食肉动物,其中分布海拔跨度最高的物种为猪獾(Arctonyx collaris),其次为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与黄喉貂(M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