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库的变化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 显示,从受精卵开始到孵出后8d饥饿仔鱼的整个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其总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一样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平均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与总氨基酸库相反,游离氨基酸库却呈现出随着发育的进行而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也反映在游离的必需氨基酸和游离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上,并且平均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是赖氨酸Lys、亮氨酸Leu、脯氨酸Pro和谷氨酸Glu.整个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仅占总氨基酸库的很小一部分(在受精卵,仅占0.16%).由于总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在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长趋势,由此可知,在整个胚胎发生过程中,其卵黄蛋白的水解速度大于胚体同化和异化作用对氨基酸的消耗速度.
其他文献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系2019年描述的新物种,目前仅知其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2014年8月,本文作者在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号脊蛇标本,因故未详细
采用血涂片、显微测量、血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三种水体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外周血细胞
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大型肉食性鱼类和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饵料,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栖息
为了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Rattus norvegicus)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及分布密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8周运动组(n=9)与对照组(n=9)肥胖大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