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伪P2P平台”背景下行为人集资诈骗数额的认定——以“事态的控制”与“整体性思维”为理论路径

来源 :政法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P2P平台”先行归集资金后借款的运作模式,使其更容易触发非法集资犯罪红线.从“正常经营”到“集资诈骗”的转换,可能存在诸多“介入因素”将平台的运营割裂成不同阶段.对于“数额犯”来说,“数额”的认定关系着行为人的入罪与出罪.在平台运营由“介入因素”分为不同阶段的情形下,“承继的共同正犯”理论不能解决后行为人对参与前的“一般行为”应否负责的问题.而以“事态的控制”作为集资诈骗“行为”的修正与补充、以“整体性思维”的推定集资诈骗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则能够解决“伪P2P平台”背景下集资诈骗的责任归属问题.对“伪P2P平台”集资诈骗行为人数额的认定应避免“无行为则无犯罪”的僵化适用,以“整体性思维”判定行为人的“入罪”数额,扣除案发前行为人已归还的数额作为“出罪口”.在多阶段的行为人非法集资犯罪中,则应以“非法占有”的事实为准厘清行为人之间的责任,避免对平台吸收资金的重复评价.
其他文献
定海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量山丘来水,源短流急,平原地势低洼,河网水系不发达,每年汛期都面临“上面来水量大、中间蓄水力差、下游排水偏慢”等问题,防洪排涝压力突出.
期刊
虽为《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标志性立法实践,危险作业罪仍因罪状表述缺乏类型化面临质疑.考察罪名生成路径可知,该罪罪状的表述源于既有司法解释,罪状的设定依据在于三项情形均有“多发易发、造成危险”的特征,然而,“多发易发、造成危险”仅是三项情形的一致性特征而非专属性特征,以此作为罪状的设定依据存在逻辑漏洞,导致该罪陷于适用困境.危险作业罪罪状的完善应跳出单一刑事法的研究视野,首先结合实际生产模式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构建属于本罪的“4M理论”并作为罪状的设定依据,进而从人-项目-设备-制度四方面分别设置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