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双侧手/前臂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双侧腋路臂丛阻滞下手术。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组(U组,n=60)和神经刺激仪引导组(N组,n=60),局麻药选择0.5%罗哌卡因。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资料,同时记录阻滞成功率、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操作痛、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样本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

结果

U组的操作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8.2±1.5)、(14.2± 2.2)、(24.0± 3.5)min,均明显短于N组的(14.6±3.9)、(19.9± 3.8)、(28.8± 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10.09、6.73;均P<0.01)。U组的操作痛为(25.5±13.2)分,明显低于N组的(31.7± 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U组患者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N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阻滞操作完成后50 min时,U组血浆总罗哌卡因浓度为(1.76±0.48)mg/L,明显低于N组的(1.88±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追加其他镇痛药物及更换麻醉方式,围手术期均未发现明显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论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的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双侧手/前臂手术,但超声引导时操作时间短、起效迅速且患者满意度高,更适于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联合VSD治疗患者心脏术后正中切口不愈合的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心脏术后正中切口不愈合患者,按是否采用PRP凝胶治疗,将20例患者纳入VSD组,20例患者纳入PRP+VSD组。VSD组患者于清创术后仅行VSD治疗;PRP+VSD组患者于清创术后,使用当天制备的PRP凝胶填充创腔,然后
期刊
目的调查杭州燃爆事故现场救援及伤员情况,为类似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由2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至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收集2017年7月21日事故当天现场救援情况的相关资料,如事故当天急救车辆出诊、现场指挥及交通、现场检伤分诊分流情况。再至事故伤员就诊的医疗机构调查伤员情况,包括伤员一般资料(伤员的性别、年龄、收治医院以及事故发生2周内的出入院、转诊情况等)、伤情评估[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至10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40):S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0.1 μg·kg-1·min-1),L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0.3 μg·kg-1·min-1),G组(高乌甲素+大剂量瑞芬太尼组,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