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隔绝”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戴女士,半月前在温州突发急骤的刀割样背痛,伴大汗淋漓、无法透气,被急诊送入温州市二院。经急诊CT检查,诊断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胸腔和心包积液。在镇静、止痛、控制血压等一系列对症处理后,戴女士病情暂时平稳。全家人焦急万分,不断向医生打听下一步应当如何治疗。
   该院血管外科主任告诉他们:“要治愈该病,有两种方法,一是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术;二是微创腔内隔绝术。前者巨创,后者微创。开胸手术虽然是一个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创伤很大,不仅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打开胸腔、停止心跳、体外循环、低温脑保护、大量输血、长时间手术、艰难复苏、长时间重危监护,还可能出现心、脑、肺、肾等一系列并发症……”还没等医生说完,家属们已经听得一身冷汗,急切地想知道微创治疗的希望所在。那位血管外科主任脱口而出:“微创治‘夹层’,我可以帮你们联系长海医院的景教授。必要时,我护送你们去长海医院。”
   经过精心安排,戴女士很快被安全转运到我院。当天,我科便对其进行了会诊讨论,制定方案、选择器具、调度团队,决定次日手术。
   手术时,我们为戴女士选择了半身麻醉,使其能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对话;在其右腿根部做3厘米的小切口,以便顺利导入精心选择的腔内隔绝移植物;选择导丝导管成形技术,避免刺破心脏、损坏瓣膜;精确定位,避免隔绝移植物前面盖住冠状动脉,后面盖住大脑动脉……就这样,手术团队与麻醉团队紧密配合,台上护士与台下技师密切协作,手术一举成功。当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被彻底隔绝而完全消失时,手术室和DSA操作室内,掌声响成了一片,医生和患者的笑容灿烂到了一起……
   众所周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微创腔内隔绝技术的不断推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救治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却一直是国内外同行们公认的“禁区”,因为升主动脉很短,且其前有心脏,后有大脑动脉,在不足8厘米的空间内又裂开一个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要在此处实施微创腔内隔绝术,可谓“危机四伏”:前面要保护心脏,后面要保护好大脑,中间还不能捅破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面对这个“前有虎狼,后有悬崖”的“禁区”,我们所秉持的态度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勇闯虎山靠创新”。凭着这股精神,我们开始对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微创治疗进行探索性研究,并陆续成功实施了6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标志着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块腔内微创治疗的“禁区”,已被攻克。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其他文献
某人到一家点心店吃早餐。他先要了一只肉包,觉得没吃饱,便又要了一只菜包。吃完后,他依然觉得肚子没饱,便再要了只豆沙包。豆沙包下肚之后,他觉得饱了。于是,他把小店老板唤来,说:“你卖的肉包和菜包都是骗钱的,吃下去一点不顶用。只有豆沙包是真的,吃一只就饱了。所以,我只能付豆沙包的钱……”  看过这个故事,你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觉得这人有点傻?再说“看病吃药”这件事,其实很多人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时常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眼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  目前,大肠癌的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术后患者存在复发风险,统计表明,Ⅱ期大肠癌复发率为20%~30%,Ⅲ期为25%~80%。为杀灭或抑制残留的肿瘤细胞,避免早期大肠癌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早期大肠癌患者术后,医生会建议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如果能做到早诊早治,采取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疗,80%的早期大肠癌是可以治愈的。  
厨房是一个装满杂物的烹饪空间,不论是炊具、餐具,还是食品、佐料等,收纳时都应该考虑到实用性及安全性。而常用的炊具和碗筷除了清洁,摆放也要讲究。    设个碗碟架  不少家庭习惯将洗过的碗和碟摞在一起放在橱柜里,这样不利于碗碟的通风干燥,水分难以蒸发,容易孳生细菌。可以在洗碗池旁设一碗碟架,碗碟架下应有盛水盘。清洗完毕,顺手把碟子竖放、碗倒扣在架子上,便于碗碟自然沥干水分,既省事又卫生。    筷筒
按生物学的规律,人可活到120~150岁,但实际上活到100岁的却很少,原因是疾病过早地夺去了生命。发达国家的人寿命较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重视预防医学,人们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而我们国家的人一般不重视自我保健,等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既受痛苦,又花钱,多不合算啊!  自我保健的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可概括成四句话:“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自我保健的
公司要裁员了,孩子要升学了,父母又住院了,工作要求又提高了,同事升迁了……在现实环境下,上班族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和抑郁就像心头的阴云会时不时笼罩着上班族的心。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乱了、脏了,我们会及时去清扫、整理。当我们情绪产生了垃圾,产生了对我们不利的情绪时,我们也要及时地把它清除掉!     生活实例   5年前,家在外地的赵老师从师范大学毕业后,留京在一所普通中学任教。  刚开始工作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血糖水平“辨证施治”。也就是说,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达标率,使患者长期获益。  个体化管理血糖  临床证实,要实现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就必须对血糖管理的目标也应个体化。以糖化血红蛋白为例,它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但是
张阿婆今年70多岁,发现骨质疏松症已多年。一月前,她不慎扭伤了腰,疼痛剧烈,一连几天,躺在床上连翻身动作都不敢做。家人怕出问题,小心翼翼地用轮椅把她推到医院,经检查,发现是腰椎压缩性骨折。于是,医生为她做了椎体成形术。麻醉苏醒后,张阿婆发现腰部不痛了。医生还关切地安慰说:“椎体成形术后,1天内就能下床走路了。第2天就能出院了。没多久,你就可以自己走路了。”不过,医生还特别叮嘱了张阿婆和她的家人,告
“男性更年期” 在医学界已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1939年,西方学者海勒就提出了“男性更年期”的概念。当时,他首次采用“男性更年期”一词来描述发生在中老年男性身上的不适症状。在一些40-70岁的男性身上,同时或先后表现出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阵发性潮热、出汗、性欲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海勒把这一现象称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除了年龄因素以外,存在下列情况的为男
依传统,农村中绝大部分老人和子女同住,靠子女赡养、照顾。但现在许多村庄的年轻男女都外出打工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了时下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困难相对来说比一般老人要多,主要问题是: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无助感、孤独感、寂寞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丧失“快乐过晚
每年的阳历9月7日至9日为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清晨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此时,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到来。因此,白露节气被视为天气转凉的标志。  白露节气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凉意已浓,这时容易因受凉而引起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