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应该重视“大地阅读教育”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苇岸在《现代的孩子》一文中写道:“现代的孩子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现代的孩子不知什么是蒲公英,什么是布谷鸟;看不到日出与日落,看不到地平线;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树林的籁响,无处可以摘下悬挂在树上的果实,捉到一只星斑天牛或金龟子;也不会造出一把木枪或苇笛……缺少恐惧和冒险,他们将来回忆的将是单调的童年。”
  没有大自然的经验,田野的经验,孩子就难以真正的理解生活。“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永远也无法真正读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法体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风土民情;无法想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村场景;无法欣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诗情……大地与儿童的母子关系被冷漠地割裂了,这对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非常不利的。
  乡村田园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可以为这种大综合提供实体的场景。乡村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村能铸就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能给一个人保留一片静地,保留质朴的赤子之心。大自然是人类最古老、最根本的家园。我们的孩子只有懂得大地上的事情,愈是亲近大自然,大自然也愈亲近我们,我们也便减少了一些被现代文明所异化的危险。走向田园,走向乡村,是一条绿色的希望之路。乡村和儿童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内在结构的相似性,乡村对儿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解放力。那沉甸甸的果园、那弥漫着蚕豆清香、翻滚着金黄麦浪的庄稼地,那一碧千里的苇海,那柔软的沙滩,是天然的玩具制造厂和课题研究室。特别是取材自然材料的玩具,能够很好得将嬉乐和创造结合起来,使嬉游真正成为一种儿童化的创造学习。台湾学者黄武雄写过一本名为《学校在窗外》的书。如果学校应该在窗外,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思品教育的天地也应该在窗外。思品课程应该成为移动的课程,没有围墙的课程,拥有体制外的学习天空。负责任的思品教学必须对大地阅读加以关注。
  1.做关注四季动化的“候鸟”,捕捉季节性的大地新闻。我们的思品教学,要精心设计凝望四季的慢作业,发现自然世界的真相,发现大地上的秘密:一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凝视大地——晨曦微露,露水滋润下的月季;时当正午,烈日骄阳下的月季;夕阳西下,暮色笼罩下的月季;夜幕低垂,月光沐浴下的月季。二是在不同的生长段凝视大地——含苞欲放的婴儿花期,翩然怒放的青年花期,飘零凋落的暮年花期。三是在不同的季节段凝视大地——春天,大地播种;夏天,庄稼生长;秋天,丰收在望,硕果累累。四是在不同的地点凝视大地——家中庭院中的槐花,学校花园里的槐花,公园假山旁的槐花都各有怎样的迷人风姿。思品教学,关注大地上的四季变化,就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可爱,更有利于儿童建立起与大地之间的真实感情。
  2.做关注首次变化的“候鸟”,捕捉故事性的大地新闻。思品教师要像气象学家竺可桢那样,让学生们确切地知道每一种花开放与凋谢的时间,每一条河第一次结冰和解冻的日子,每一棵树第一片叶子长出与飘零的时刻。我们要让学生像竺可桢那样看到杏花开了,便要走近杏树去数一数,已经有几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要像竺可桢那样习惯地问“杏花是哪天开放的”“第一朵是哪天开的”;我们要像竺可桢那样叮嘱学生:“第一朵开放的时间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我们要让学生像竺可桢的小邻居那样,用一年的时间去守候杏花,去等待第一朵杏花的来临。大自然所有的第一次,我们都要关注,都要像竺可桢那样兴冲冲地快步走过去看,并打开笔记本,把大地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第一次的故事,包括时间,准确无误地记下来。如果我们时常带着学生去播报各种花儿第一朵开放的新闻,就能在常年的精确观察中,摸准大自然的脉搏,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理解大自然的规律与周期性的变化。
  3.做关注陌生发现的“候鸟”,捕捉惊喜性的大地新闻。我们的思品教学要取得切实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大地上的事物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惊异感。我们必须明确发现的意思,对自以为熟悉的大地上的事物展开陌生化的新发现。我们要像赞科夫那样启用“陌生化凝视”:“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这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许多谜。跨出第一步吧……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我们要提醒学生,在凝望大地的时候,应该调动各种感官,并进行感官组合、融通,在我们熟悉的大地上,即使是蹲在一个细小的地方,只要你愿意去凝视仍可有无数新奇的发现。
其他文献
淮剧起源于盐阜及两淮一带。她根生苏北,花开江南,流行于大江南北,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剧种之一。她集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淮剧艺术引进校园,让民间艺术融入课堂,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让草根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实施淮剧教育,振奋民族精神  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种类繁多,然而许多学生对西方音乐颇有兴趣,对外国作曲家了解掌握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