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小学数学要实施有效教学,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乐趣是小学数学教学最佳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四个引导 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
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了一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假日环保小队》,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是本次实践活动需要应用的主要知识。大屏幕的右下角画了三个小男孩在捡牛奶盒,他们三个各说了一句话:①我捡了45个牛奶盒;②我捡了30个;③我只捡了12个。笔者在大屏幕的左上角打上了这样一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了锻炼学生看清题目、读懂题目、理解题意的能力,笔者让他们自己看大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搜集有用的信息。虽然学生有的字不认识,但他们能根据图和文字读出题意。学生看过三个男孩的话后,笔者把问题给了他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要给他们三个同学取名字,一个平顶头的叫小华,一个戴眼镜的叫小明,穿运动服的叫小骏!”张大卫说。
接下来一个一个问题纷至沓来:小华和小明一共捡了多少个牛奶盒?小华比小明少收了多少个?小明和小骏一共收了多少个?……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想到一共收多少个或比谁多、比谁少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在语言表达上也很简单。然而,聪明机灵的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身上可挖掘的潜力就是无穷的。一个小朋友勇敢地站起来说:“我想提一个问题:他们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个牛奶盒?”话音一落,立即有学生举手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表扬了学生,然而笔者的表扬却令本已稍稍平静的课堂又活跃起来,这个说:“小华再收几个就和小明一样多?小骏再收几个就和小明一样多?”那个说:“小华和小骏合起来比小明少几个?”……在这些问题中尽管有好几个问题的解答方法都是一样的,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来叙述同样的数学问题,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就能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提出学习的六大解放,其中一大解放就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例如,笔者在教学《10的分与合》这一课之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已学过了2—9的分与合,认真分析后认为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10的分法。因此,在新授课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10个圆片,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既要分得快,又要不漏掉,使学生了解应该有序地去分。然后要求学生去涂一涂书上的珠子,让学生升华和积累对10的分与合的感性知识,最终在大脑的加工思维过程中达到理性的认识。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序地分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得出了10的分与合的各种说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这就使得他们的自主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采用披露学生错误,让学生自主探索,反思错误原因的方案,使学生在探索、反思的过程中,在彻底认识与纠正错误的同时,真正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对于在《认识时、分》的教学中笔者所出示的3时55分的钟面,学生有两种不同的答案:3时55分和4时55分。笔者没有直接说明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拔钟面,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究竟是怎样走动的实际变化,使他们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和感悟钟面所显示的时间表面现象,以及所隐含的本质规律。尽管这一活动过程的认识与经历可能花费较长的教学时间(如学生不懂按顺时针方向拨钟的生活常识,有时可能拨不到位,等等),但所有这些曲折与波动,却是学生学会认识钟面的必不可少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反思,充分地体验,不断地感悟,最后逐渐逼近真理,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过程。
三、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要在低年级中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年龄较小、爱好表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说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少。为此,笔者要求学生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而且要做到听中有新的补充,听后有客观的评价。“算24点”是数学游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感兴趣,由于他们是初次接触“算24点”,加之练习机会较少,因此掌握的不是太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算24点”的游戏,学生对此兴趣很高,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在这个活动中,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影响,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乐趣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适应由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的变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游戏引进课堂,以新颖活泼的练习形式,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力戒一味地让学生看书解答题目,否则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太枯燥无味了。《10的分与合》这一课的练习中笔者安排了“找朋友”这样的游戏,学生既喜欢,又玩得开心,而且表现特别积极。根据这一情形,笔者又特意利用一点时间和学生玩了“猜小棒”的游戏:笔者出示一束牙签,问:这里有几根牙签?﹙10根﹚。如果老师把这些牙签分放在两只手中,老师只告诉你一只手中有几根,你能很快说出另一只手中有几根吗?﹙能﹚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又使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再如,在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后,可以让玩认方向的游戏。在确定好一个方向后,先让学生以此来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然后学生根据教师不断变化、不断加快的口令向不同的方向站立。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并且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共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四个引导 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
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了一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假日环保小队》,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是本次实践活动需要应用的主要知识。大屏幕的右下角画了三个小男孩在捡牛奶盒,他们三个各说了一句话:①我捡了45个牛奶盒;②我捡了30个;③我只捡了12个。笔者在大屏幕的左上角打上了这样一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了锻炼学生看清题目、读懂题目、理解题意的能力,笔者让他们自己看大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搜集有用的信息。虽然学生有的字不认识,但他们能根据图和文字读出题意。学生看过三个男孩的话后,笔者把问题给了他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要给他们三个同学取名字,一个平顶头的叫小华,一个戴眼镜的叫小明,穿运动服的叫小骏!”张大卫说。
接下来一个一个问题纷至沓来:小华和小明一共捡了多少个牛奶盒?小华比小明少收了多少个?小明和小骏一共收了多少个?……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想到一共收多少个或比谁多、比谁少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在语言表达上也很简单。然而,聪明机灵的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身上可挖掘的潜力就是无穷的。一个小朋友勇敢地站起来说:“我想提一个问题:他们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个牛奶盒?”话音一落,立即有学生举手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表扬了学生,然而笔者的表扬却令本已稍稍平静的课堂又活跃起来,这个说:“小华再收几个就和小明一样多?小骏再收几个就和小明一样多?”那个说:“小华和小骏合起来比小明少几个?”……在这些问题中尽管有好几个问题的解答方法都是一样的,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来叙述同样的数学问题,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就能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提出学习的六大解放,其中一大解放就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例如,笔者在教学《10的分与合》这一课之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已学过了2—9的分与合,认真分析后认为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10的分法。因此,在新授课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10个圆片,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既要分得快,又要不漏掉,使学生了解应该有序地去分。然后要求学生去涂一涂书上的珠子,让学生升华和积累对10的分与合的感性知识,最终在大脑的加工思维过程中达到理性的认识。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序地分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得出了10的分与合的各种说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这就使得他们的自主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采用披露学生错误,让学生自主探索,反思错误原因的方案,使学生在探索、反思的过程中,在彻底认识与纠正错误的同时,真正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对于在《认识时、分》的教学中笔者所出示的3时55分的钟面,学生有两种不同的答案:3时55分和4时55分。笔者没有直接说明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拔钟面,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究竟是怎样走动的实际变化,使他们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和感悟钟面所显示的时间表面现象,以及所隐含的本质规律。尽管这一活动过程的认识与经历可能花费较长的教学时间(如学生不懂按顺时针方向拨钟的生活常识,有时可能拨不到位,等等),但所有这些曲折与波动,却是学生学会认识钟面的必不可少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反思,充分地体验,不断地感悟,最后逐渐逼近真理,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过程。
三、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要在低年级中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年龄较小、爱好表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说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少。为此,笔者要求学生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而且要做到听中有新的补充,听后有客观的评价。“算24点”是数学游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感兴趣,由于他们是初次接触“算24点”,加之练习机会较少,因此掌握的不是太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算24点”的游戏,学生对此兴趣很高,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在这个活动中,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影响,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乐趣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适应由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的变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游戏引进课堂,以新颖活泼的练习形式,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力戒一味地让学生看书解答题目,否则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太枯燥无味了。《10的分与合》这一课的练习中笔者安排了“找朋友”这样的游戏,学生既喜欢,又玩得开心,而且表现特别积极。根据这一情形,笔者又特意利用一点时间和学生玩了“猜小棒”的游戏:笔者出示一束牙签,问:这里有几根牙签?﹙10根﹚。如果老师把这些牙签分放在两只手中,老师只告诉你一只手中有几根,你能很快说出另一只手中有几根吗?﹙能﹚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又使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再如,在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后,可以让玩认方向的游戏。在确定好一个方向后,先让学生以此来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然后学生根据教师不断变化、不断加快的口令向不同的方向站立。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并且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