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新一代时,要特别注重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氛围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且善于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探索。在体育教学中,就更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和好奇心理,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客观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运动心理与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达到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
  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多科学家从小肯用功,放弃了作为一个孩子乐于享受的游戏、玩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正是因为他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从科学研究本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愉快,这是他人所无法体会到的。达尔文说:我一生主要乐趣和唯一职务就是科学工作,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我的不适。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巴普洛夫说: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假如一个人对科学创造毫无兴趣,必然视学习为畏途,不可能有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
  在体育课中,还可以在器材上求新,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诱发创新激情。如在足球场地上设置四个球门,增加学生射门机会;跳秧歌舞时,让学生自带两条手绢,扭动起来会更加协调,更加有趣;自制的沙袋可缝两条彩带,投掷时空中飞舞,学生做投掷练习时,比起投掷又黑又重的铅球,会更加积极;利用废旧轮胎和各种器械设计出的攀爬组合器械,比单纯的抓绳、爬杆学生更乐意参加。
  三、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亲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则在教师的“指挥棒”下,沿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走路”。老师说,学生做,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无从发挥,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怎能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要想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观点,在承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该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
  例如,“蹲距式跳远的助跑”的教学中,教师预先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出:“原地起跳跳得远呢?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呢?”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引出下面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近有关吗”?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又问学生“现在要跨过一条河沟,必须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沟就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河沿”,沙坑假设为“河沟”,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由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的惨剧,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跃过“河沟”。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距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首先,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需要教师去实施。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开发、培养他们的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本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怎样的课堂气氛、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建立何种类型的师生关系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不断采用“新花样”,采用比现行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更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感受、能力、兴趣及行为,还需时常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次,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流中表现出这种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往往会在感情上认同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
  唯有创新才能有进步,唯有创新才能有发展。体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而且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因此,我们应借助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促智、审美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