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正经历着最深刻的变化,学生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如今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具体的探讨,阐述了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自主能力;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正经历着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从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换到如今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地位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许多教师正在逐渐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孔子说:“予人于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食鱼。”由此可见,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理解,改变过去的教师严格要求,学生鸦雀无声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踊跃说出心里的话,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主的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开展辩论和讨论,允许不同的声音自由碰撞,激发学生的潜力,展现学生的风采,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造成学生的差异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注意差异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骄傲,不自卑,彼此互相帮助,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友爱。在友爱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信心
拥有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信心,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拥有强大的进取心。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灵,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巧妙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对那些拥有许多缺点的学生,要耐心教育,而不是粗暴批评,用科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逐步完善自己。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功底薄弱的学生要耐心指导,使他们稳步提高。只有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通常能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凡事提前预习,学习效率很高。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时常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和预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势在必行。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会学习的好习惯。学生要会预习,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做好笔记和重点记录。注重平时积累和课外阅读,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監督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从课堂到家中都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和探索。注重教学环境的改善,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开设丰富多彩的专题性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使为学生打造展示才华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应用知识方面更上一层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学科知识,开拓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多媒体教学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原本乏味枯燥的课堂,使学生容易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评价与自我管理都是自主学习中必备的素质,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传统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能力的观念不同,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就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不轻易言败。要了解竞争的意义,具备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以学习为己任,不断完善自己,突破瓶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用缜密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内心的话说出来,用不同而独立的态度看待事情,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正确客观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事物,找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能够自觉学习,形成了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消化知识,预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精心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钻研教学内容,力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使教育工作更加风生水起。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教师以宽容、耐心的态度包容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还是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关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关于自主学习的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安琦.教师自主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韩素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Z2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正经历着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从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换到如今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地位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许多教师正在逐渐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孔子说:“予人于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食鱼。”由此可见,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理解,改变过去的教师严格要求,学生鸦雀无声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踊跃说出心里的话,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主的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开展辩论和讨论,允许不同的声音自由碰撞,激发学生的潜力,展现学生的风采,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造成学生的差异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注意差异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骄傲,不自卑,彼此互相帮助,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友爱。在友爱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信心
拥有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信心,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拥有强大的进取心。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灵,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巧妙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对那些拥有许多缺点的学生,要耐心教育,而不是粗暴批评,用科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逐步完善自己。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功底薄弱的学生要耐心指导,使他们稳步提高。只有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通常能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凡事提前预习,学习效率很高。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时常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和预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势在必行。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会学习的好习惯。学生要会预习,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做好笔记和重点记录。注重平时积累和课外阅读,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監督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从课堂到家中都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和探索。注重教学环境的改善,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开设丰富多彩的专题性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使为学生打造展示才华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应用知识方面更上一层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学科知识,开拓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多媒体教学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原本乏味枯燥的课堂,使学生容易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评价与自我管理都是自主学习中必备的素质,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传统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能力的观念不同,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就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不轻易言败。要了解竞争的意义,具备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以学习为己任,不断完善自己,突破瓶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用缜密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内心的话说出来,用不同而独立的态度看待事情,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正确客观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事物,找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能够自觉学习,形成了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消化知识,预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精心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钻研教学内容,力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使教育工作更加风生水起。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教师以宽容、耐心的态度包容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还是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关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关于自主学习的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安琦.教师自主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韩素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