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经血传播的世界性传染病.全球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我国是高发区,带毒者约占人口的10%.现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还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目前乙肝的危害性远比艾滋病高.乙肝疫苗在城市的普遍推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感染率,但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虽已经可以免费接种,但是实际上尚未推广,而且还有数千万现患者需要治疗。
【机 构】
:
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经血传播的世界性传染病.全球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我国是高发区,带毒者约占人口的10%.现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还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目前乙肝的危害性远比艾滋病高.乙肝疫苗在城市的普遍推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感染率,但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虽已经可以免费接种,但是实际上尚未推广,而且还有数千万现患者需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为分析中国SHIV/猕猴AIDS模型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建立一种实时、灵敏、特异的针对人/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体外转录制备RNA标准品,利用TaqMan EZ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针对SHIV gag保守区91个碱基的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提取126份来自SHIV-CN97001感染恒河猴血浆病毒RNA并定量检测.结果 利用梯度稀
目的 观察抗肝纤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5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抗肝纤冲剂配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对照组12例仅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及肝内Ⅳ型胶原免疫组化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及肝内Ⅳ型胶原恢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
目的 研制HIV-1/2抗体和P24抗原联合检测酶免疫试剂盒并评价其实用性.方法 联合使用基因工程HIV1/2型抗原和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包被酶联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HIV1/2型抗原和生物素化的兔抗HIV P24抗体作为标记物,研制了联合检测HIV1/2抗体和P24抗原的ELISA诊断试剂,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和临床考评.结果 检测P24抗原质控品的灵敏度可达0
国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结合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可以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并用基因分型和进化理论揭示病毒的起源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尤其对乙脑病毒分子特征如毒株基因型别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等缺乏了解.但是近几年发展很快,有些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本期杂志收集了一些我国最近几年有关乙脑的研究报告,包括疾病的流行,宿主和媒
本研究对14例基因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基因组中E2/NS1(含HVR1和HVR2)、NS5A区准种异质性进行了检测,对HVR区准种异质性程度与干扰素(IFN)疗效的关系、NS5A2209-2248区是否存在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为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IFN抗病毒治疗时进行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指标、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指标,分析抗HBcAg IgM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差异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20世纪80年代初认识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肝炎,又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归类于萼状病毒科.Meng等[1]1997年首次从美国本地猪中分离出野生株HE病毒,由此也揭示了动物作为戊型肝炎传染源的可能性.戊型肝炎其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起病急,以乏力、消化道症状(腹胀、纳
目的 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 DNA、乙肝前S1(PreS1)及传统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与平行比较研究,探讨LHBs用于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 检测385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LHBs、PreS1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307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LHBs的阳性率(86.97%)明
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资料已经证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