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篮球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在现场·亲历
  初中的时候,我的课余生活几乎被篮球占据——买篮球杂志,下载篮球比赛视频,搜集有关篮球的各类新闻,与朋友谈论的话题也从未离开过篮球……那时,我成天都在幻想,幻想有一天我能站在NBA的球场上,成为下一个姚明。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便早早起床,抱着篮球前往篮球场。在篮球场上,我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四周寂静无人,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持续回荡,太阳还得过一会儿才出现,天气虽清冷,身体却发烫,惬意极了。我按照从视频、杂志、电视上学到的各种篮球技巧在球场不停练习——科比的“后仰跳投”,艾弗森的“晃人变向”,纳什基德的传球,还有韦德的突破……我一一尝试。我听说跳跃高度和跟腱有关,便想办法锻炼跟腱;听说打篮球讲究配合,便对着墙壁练传球。
  那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因为那时候我有自己的信仰。没错,篮球就是我的信仰,我的精神角落。我仍然记得,在某本杂志上,有位作者借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献给艾弗森,那时候艾弗森刚刚离开效力多年的“费城76人队”不久,那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给那时的我带来了极大震撼,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句话从杂志上剪下来,并将它端端正正地粘贴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上了高中后,学业繁重,除了体育课,我只有在午饭时间可以去球场打一会儿篮球。当其他人都在午休,为下午的学习积蓄能量之时,我正在篮球场上抛洒汗水。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我把精力浪费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但只有我知道,我并非“玩物丧志”——每次打完篮球,我心底的烦恼便一扫而空,然后,我又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茫茫无涯的学海之中,充满斗志。
  后来,我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篮球自然功不可没,它在我最迷茫、最困惑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大学时间充裕,课程安排比较松散,因此,我有大把时间可以打篮球。打篮球令我的身体结实、健康,令我的头脑敏捷、冷静,在球场之外的生活中,健康的身体、敏捷的头脑给我带来了不少便利,让我在学习与工作中游刃有余。当周围的人因为自由的大学生活而变得日益懒惰、散漫之时,篮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努力,要奋斗!
  篮球给予了我很多,它甚至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无论我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打一场痛快淋漓的篮球比赛,我便有了无限的斗志。尽管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打入NBA,没有成为下一个姚明,尽管麦迪离开了“火箭队”,艾弗森离开了美国NBA去欧洲打球,科比退役,但是,我對篮球的热爱有增无减,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只要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响起,我心底的英雄就会跳出来——他歪着头,冲我挥手,说:“少年,跟我来!”于是,我心底的热血瞬间便沸腾了。
  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围在一起,眨着小眼睛认真地盯着苏子老师,小耳朵静静地听着。当然要认真听啦!等一下苏子老师讲完,孩子们可要复述一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最好!
  “今天的童话故事讲完了,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复述一下呢?”苏子老师提问啦!听到苏子老师的话,孩子们纷纷自告奋勇,举起了小手。
  “我会讲!”
  “我也会讲!”
  “那我们先请沁蕾小朋友讲一遍,其他小朋友可要听好,听听她讲得怎么样。我们来比赛!”
  沁蕾有声有色地讲起来。别看小家伙岁数小,个头也小,但讲起童话故事来有模有样,她不但模仿苏子老师的讲法,还会用上自己的语言呢!
  沁蕾讲完,孩子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一个讲完另一个接着讲,直到所有孩子都讲完,苏子老师说话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制作绘本啦!请大家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在素描纸上画出主角、配角和景物。”
  哇!孩子们太兴奋了,拿纸的拿纸,拿笔的拿笔——又是讲,又是画,谁会不兴奋呢?
  苏子老师接着说:“大家先用铅笔画,画好之后再用勾线笔勾一下,最后再用蜡笔涂颜色。”
  孩子们点头。
  “我们这个童话的主角是谁啊?”
  “是小白兔。”
  “小白兔怎么画呀?”
  “我会画。”
  “我也会画。”
  “那开始吧。”
  孩子们开始画起来,苏子老师也在黑板上画起来,因为她担心有些小孩子不知道小白兔长什么样子,这样那些不会画的小孩子就可以看看黑板啦!
  “主角画好了吗?”
  “画好了。”
  孩子们摇晃着脑袋。
  “那配角是谁呀?”
  “是乌龟。”
  “对的,那咱们继续。”
  孩子们又开始画乌龟,苏子老师也在黑板上画起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呀?”
  “公园里。”
  “公园里有什么景物呢?”
  “有美丽的小花。”
  “有小树苗。”
  “还有小桥。”
  “大家真棒,那咱们再画一些公园里的景物吧。”
  等到孩子们全部画好,苏子老师又问:“这个绘本故事叫什么名字啊?”
  “兔子和乌龟。”
  “那咱们把名字写上去。”
  “我会写。”
  “我也会写。”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和苏子老师一起制作的绘本完成了。
  苏子老师就是我,我是一名绘本老师,这是我自己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童话与绘本”课程。
  这一课程刚推出来,孩子们就异常喜欢,因为它让孩子们释放自己,把自己完全融入故事。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美好的绘本伴随着我,我每天沉浸在童话与绘本之中,沉浸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尽管这几年我年龄渐长,心态却一直年轻。
  我给了孩子们一片小小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有欢乐,有自由,有知识,有进取,有互动。   孩子们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精神角落。在这个角落里,有纯真,有思想,有笑声,有安慰。
  遇到不开心,不顺心,不舒服,只要看到这些孩子,我的心立马就融化了。我会好好珍惜孩子们送给我的这个精神角落。亲爱的孩子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为了彼此的精神角落,努力吧!
  这些年,为了生活,我四处漂泊,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最后,我终于在长沙落脚,以教书为业。居无定所的那段时间,我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处可以放置藏书的房间。那段时间,我搬家十余次,手中藏书不是丢失便是变卖,或者干脆全部送人,只留下一本《博尔赫斯诗选》和一本《时间的玫瑰》——它们都是我钟爱的初版。
  前年,我三十岁,多年奋斗,总算攒了一笔可观的积蓄。在三十岁夏天某个平淡无奇的下午,我遇到了岳麓山脚下的一个三层小院。小院简陋,但它身处于山林草木之间,竟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清淡雅致。我几乎没有多想,立刻找到了小院的主人,买下了它,将它建成了一座图书馆,给它命名为“博尔赫斯诗歌图书馆”。
  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经常想象,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
  因此,我在岳麓山脚建了一座有花有树、有诗有书、有食有宿的图书馆。
  终于,我可以将我想读的书都放置在这里,我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个落脚之处。
  小院原本只可用于日常居住,我花了近四百天将其改造。现今有两个书房,八间客房,两間树屋,一个阁楼,我给它们取了名字:时间森林、秋日、叶光、夭夭、且落、孤独花园和梦之铭等,一个天台的凉亭则叫巴别塔。
  建这座图书馆原本是我任性的胡闹,权当自娱,不料却吸引来不少朋友。他们或看书,或住宿,或聚会,或闲谈静坐,或听风看山,或赏月观雨,虽多萍水相逢,却也有故人来访。
  这一年,我也恢复了前两年几乎停笔的诗歌创作,还摸索着将自己的诗集《鲜焰》做成手工书,只是阅读的口味变化了些,对建筑、园林和艺术史更感兴趣。
  以上是图书馆给我带来的一些精神上的改变。在肉体上,图书馆也给我带来许多改变。图书馆由我一人打理,虽然不大,但管理起来也颇消耗体力。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刷马桶、通下水道等体力活,现在想来倒是有一种陶渊明种菊除草、梭罗砍树建房的怡然自得,正所谓:“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现在,我一般清晨起来之后就读书、写作或爬岳麓山;中午待客人走后,打扫卫生;下午和晚上则待新客、旧人的光临。无人时,我在院中或客厅观赏老电影,或与邻居闲聊——我隔壁有一位小提琴演奏老师,他还是出版人和小说家。周末,我则会下山上课,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住在图书馆的日子,可能是我此生除了童年之外最幸福的时日。我庆幸自己在多年漂泊之后,终于找到了诗意的栖居之所,有诗为证:
  致友人
  小巷曲折的尽头,如一个谜底
  这里的夜来得更早
  月亮游过屋顶,古树如一位巨神
  麓山上拾回的酸枣依然软润
  而窗台上的松果,早晨突然绽开
  如梦醒的刺猬,似孔雀开屏
  自天堂降落的雨,将庭院盖满
  蝴蝶就会停留在卵石小径上
  布谷和黄鹂,闲谈着喧闹的尘世
  我要种几排青竹,养三只猫咪
  天台上散步的孔雀,凝视着书架间飞舞的精灵
  而常春藤在围墙上,日夜攀爬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