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情动情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最基层的学校领导,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心理、行为、需求,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实施对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动情,才能深得民心,管理好一所学校。
  关键词:调动与约束;协调与服从;依法治教与人本管理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由此,我们找到了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石,悟出了“以人为本,以情动情”的管理之道。
  作为最基层的学校领导,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心理、行为、需求,了解人的特性,把人性研究透,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实施对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使领导行为人性化。多年的校长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调动与约束并举
  学校的事情要从调动入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生活上要多多“关心”。校长要将师生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当好“后勤部长”。对师生的事情,大到生老病死,小到柴米油盐、穿衣吃饭等,能解决的应尽力地解决。师生有病,送上一份慰问;师生有难,伸出援助之手。尽学校所能,解决好教师的生活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在学校安居乐教。
  感情上要充满“爱心”。要想受人爱,必须先爱人。校长在与教师交往中,感情上不要吝惜,要舍得“投资”,表扬人能满足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人的行为从不自觉变为自觉,使人见贤思齐。批评下属不应摆出一副凶面孔,不能大吼小叫地动不动就训人,而应出于善意,从团结愿望出发,以爱心暖人心,方能心心相印,使学校工作充满青春活力。这里的团结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在原则范围内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2.协调与服从共存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
  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协调好班子内部、教师之间、干群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
  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随时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取得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当校长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呈“远距离”,甚至持相反意向,教职工产生抵触的抗拒心理时,校长要分析原因,提高自控能力,尽快地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当校长与员工有摩擦或产生冲突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沉着宽容,理智从事,让员工心悦诚服,使全体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气便顺了,这样,教职工便会自觉地服从学校管理。
  3.依法治教与人本管理同构
  校长要做到依法治教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运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根本要求,校长能否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决定其领导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校长要依法治教,首先要致力于“立法”,即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是抓好“执法”,有了一套健全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如学校制定的一些奖惩制度,该奖则奖,及时兑现;该惩则惩,下不为例。
  注重人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的激励。成功的管理一定是重视情感激励并注重沟通,充分发挥人的情感的巨大效能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管理中珍视教师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尊重去激励教师,让教师形成自己的身份感、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学校管理是一种以人治事的活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情与法的交融,以使所有的教职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都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组织所倡导的观念。学校不能没有规章,不能没有考核,但在具体执行时采取“制度无情,操作有情”的策略,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笑到了最后,成为西汉开国皇帝。他得意地说:“论行兵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论治国家,抚百姓,给粮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但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得天下。”同样,校长只要善用“以人为本,以情动情”管理之道,深得民心,就能够管理好一所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纪家楼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  
摘 要:有着百年历史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受到流行文化的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为扎实开展“越剧进课堂”并有效传承越剧艺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通过“望”“闻”“问”“切”等教学策略让学生更直接、更具体地去接受越剧文化,感受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进而继承和振兴戏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越剧爱好者和欣赏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的重要。而当今精读课多被关注,略读课不够重视而出现极端现象:一是略读与精读完全等同,包揽过多,讲得过细,不忍割爱,从字词句篇到写作特点都面面俱到;二是忽视略读指导,认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无关紧要,随意性强;三是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
阳春四月,万木争荣,百花斗艳。2011年4月,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第18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在江苏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活动,45位学员积极参与收获颇丰。考察学习期间,全体学员认真听取了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马处长和教育科研所董主任关于江苏省初中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和有关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学员们先后考察了苏州市景范中学、无锡市天一中学、江南大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教育不仅交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且使受教育者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些能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情商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情商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情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商是指感知、体验、评估、调节和调控自己和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能听懂大人说的大部分语言,他们掌握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得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而他们的心理也处于脆弱和敏感期,有的孩子还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如果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掌握好良好的教学语言沟通技巧,将无法达成工作目标,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幼儿的语言也得不到正确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
摘 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榜样激励,调动学生阅读动机;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品味精彩,分享学生阅读体验等策略来有效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期待;方法;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
摘要: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合作学习的机制,强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合作来进行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笔者将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合作教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摘 要: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以及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学改革具备了多种促成因素。自然分材教学[1]就是核心素养愿景下的一种有效教学形态,打造“活动化”课堂和书本知识、教学目标“多态化”呈现模式,可在动态中实现共思、共识、共享、共進,实现教与学动态平衡,让学生学有所动、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使学生成长实现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领域。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小学,让学生接触一点统计思想,掌握一些统计初步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做些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编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统计;案例;设计;素材    今年5月份,我镇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